×

麦克阿瑟 老二 颠倒 老大 看来

天老大,麦克阿瑟老二?在麦克阿瑟看来,这个排名应该颠倒过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9 16:22:05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我们所熟知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父亲,名叫阿瑟·麦克阿瑟,出生在1845年。17岁时就参加了那场标志着美利坚帝国成型的南北战争。查塔努一战,阿瑟所帅兵团在军官只剩下他一人的时候,冒着枪林弹雨,将旗帜插在了米申奇山顶,从此一战成名。战争结束后阿瑟晋升为上校,年仅19岁,这是美国联邦军队最年轻的上校。

独立后的美国,就把帝国扩张的第1刀,插向了"老矣朽矣"的老牌殖民国——西班牙。阿瑟被派往亚洲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从此,整个麦克阿瑟家族就与亚洲结下了不解之缘。战后,菲律宾被美国夺去,老麦克阿瑟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十二中将中的一员。他是家族的骄傲,但他绝对不是最出色的那一位,他的小儿子,那个"名满世界"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荣誉,远远在父亲之上。

被美国称为"凯撒"、"脑后长反骨"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个话题不断的"天才",也是那个时代美国万众瞩目的"明星"。1880年出生的他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让麦克阿瑟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军事天才:

在我学会走路说话之前,我就学会了骑马和打枪。

他的家庭环境以及他自认为的军事天赋,让他在未来从军,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19岁时,这个有个性的年轻人考入了美国的军官摇篮——西点军校。刚入学时,他就展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

展开全文

西点曾经有个臭名昭著的恶习:每届新生都会受到高年级学生特殊的"照顾"。一天,麦克阿瑟被勒令蹲在竖起的刺刀上,刺刀没有支架,只能靠与臀部和地面接触保持竖立。麦克阿瑟并没有坚持多久,直接坐到了刺刀上面,场面惨不忍睹。麦克阿瑟老年回忆时,还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因为那是这位征战沙场几十年的"老兵"第1次双腿发抖。

这件事后来惊动了法院,调查组来西点审问麦克阿瑟,他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说出来了。但当问到是谁强迫他时,他却选择了沉默。在笔者看来,麦克阿瑟当时或许因为害怕,但无论如何,这个做法也让很多高年级学生对他另眼相看。他在西点的学习和生活,也因为这件事一路开了绿灯。

4年后,23岁的麦克阿瑟以总分98.14分跨出学校大门,这不但是西点建校25年来的最高学分,也是那所将星云集的军事名校时至今日都未能有人打破的纪录。他用醒目的分数证明了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天才。1903年6月,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麦克阿瑟高仰着头,以第1名的身份第1个走上主席台。在那之后的50年里,他扬起的头颅就从来都没有低下过。

一出西点大门,小麦就追随老麦的脚步来到菲律宾,初来乍到的他显示出了精准的枪法,在一次战斗中击毙了两名菲律宾游击队员。但是那时他还没有正儿八经指挥战争。冥冥之中好像自有天意一样,麦克阿瑟人生中指挥的第一仗,竟然是在中国。

没过多久,老麦和小麦以观察员的身份被派遣到日俄战争中。名为观察员,实为间谍。这个年轻的军官到任后,开始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潜在的对手——日本。麦克阿瑟在写给国内的汇报中,提出了自己对日本的看法:日本军官冷酷无情,沉默寡言,信念坚定,士兵勇敢而无畏。并且他还阐明了自己对日本未来的预测:既然他们已经征服了朝鲜,日后势必会要控制太平洋,称霸远东。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麦克阿瑟当年的"高瞻远瞩"。

日俄战争的主战场位于中国的东北,麦克阿瑟在一次战斗中亲眼目睹了日军向俄军高地发起了6次冲锋,但每轮攻势都被击退回来。麦克阿瑟心痒难耐,亲自率领日军,只发起一次进攻,就占领了高地。这一战也充分显示出了他作为一名指挥官的勇猛和谋略。这也让他的一生与亚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让他年盛时期的光荣和垂暮时期的屈辱,都写在了这片土地上。

一战爆发后,1917年10月,麦克阿瑟以"彩虹师"参谋长的身份赴法国参战。他渴望战争,因为他认为军人的机会就是在战场上。战争再一次点燃了他年轻的热血,战场上的麦克阿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这样的英勇无畏,让他的手下人人敬仰。

一战后,他被升为师长,彩虹师的全体官兵特意送给他一个金烟盒,上面刻着:献给勇敢的人们中最勇敢的人——全师赠"。

这种自娱自乐式的追捧,无疑让麦克阿瑟受宠若惊。或许也就是在那时,他真正体会到了被众星拱月的瘾头。

战后,麦克阿瑟平步青云,成为了西点军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校长。但麦克阿瑟并不甘于生涯止于"军事教育家"之名。1925年,45岁的麦克阿瑟肩带两星,成为美国最年轻的陆军少将。1930年,他终于如愿以偿的爬上了美国陆军参谋长这一美国陆军最高职位。军衔上将,肩上又添了两颗星,成为当时美国唯一的四星将军。此时,他已经爬到了美国军官的最高点。日后的美国名将如马歇尔、巴顿、艾森豪威尔、尼米兹等,无不是他的学生、下属和副官。

不过,如履平地般的晋升,也为他的军事生涯埋下了隐患。

1935年,他的参谋长任期进入了倒计时。眼看着已经没有更高的职位让他攀登了,而此时55岁的他,离65岁的退休年龄还有近10年。如果继续留在军队,他只能屈尊降职。就在他进退维谷之际,即将就任菲律宾联邦总统的奎松拉了他一把,这是麦克阿瑟当年在菲律宾执勤时结交的朋友。1935年,麦克阿瑟又跑到菲律宾去了。

奎松没有想到的是,曾经患难与共的挚友,如今变成了眼里只有荣誉的"老虎"。第2年,麦克阿瑟就胁迫奎松授予他菲律宾元帅,可笑的是,那时的菲律宾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队。为了这个虚无缥缈的荣誉,麦克阿瑟甚至直接宣布,退出自己为之奋斗38年的美国陆军。就这样,1936年,麦克阿瑟不劳他人授衔,自己把自己抬上了"外国授予元帅的唯一美国人"这个美名上来。没有在国内尝到过元帅滋味的他,实实地在菲律宾过足了一把瘾。殊不知,此时的美国人正在讽刺他为"吕宋的拿破仑","光杆司令"。

利欲熏心、爱慕虚荣,这是麦克阿瑟日后最致命的弱点。

接下来迎接麦克阿瑟的,就是他渴望已久的席卷全世界的风云变幻。

1939年,日本的一条腿已经深陷在中国无法自拔,另一条腿刚刚迈入苏联,就遭到了朱可夫的迎头痛击。没有办法,日本只能将剑锋指向太平洋。这是时任"菲律宾元帅"的麦克阿瑟没有预料到的,他对东方的蔑视,让他做出了日本根本不敢和美国抗衡的错误判断。

可见,此时利欲熏心的麦克阿瑟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远见卓识。不过好在,这个60岁的老人,再一次展现了他的卓越。

1941年12月7日,日军出人意料地偷袭了珍珠港,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的空军势力也被日本的炮弹,狠狠地按在了机场上。紧接着他的海仗也打得一塌糊涂,菲律宾的岛屿在他手上接二连三地被日军占领。麦克阿瑟被日军围困在巴丹半岛,此时他破釜沉舟,顽强抵御住了一轮又一轮日军的攻势。而反观阴云惨淡的美国太平洋战场,麦克阿瑟在巴丹岛的表现,竟然成为了当时唯一的亮点。麦克阿瑟本应该为整个事件负责,但是却一因此又得到了美国人民的追捧。为了避免这个"巴丹英雄"被俘,罗斯福命令他撤出菲律宾。在离开菲律宾时,麦克阿瑟一定没想到,自己说出了一句在几十年后中国动漫领域红极一时的梗:

我一定会回来的。

麦克阿瑟自己都想不到他的失败,竟然让他成为了众星拱月般的人物。一夜之间,他的声望又达到了顶峰,甚至美国民众还要求他竞选总统。

死里逃生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此时风诡云谲的太平洋战场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美国对日本情报的成功破译,让日本在中途岛上遭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惨败。美国趁机反攻,麦克阿瑟玩起了蛙跳战术和两栖登陆作战。他在太平洋战场上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他的军事天才,再一次大放异彩。

1944年10月20日拂晓,满面红光的麦克阿瑟戏剧性地返回了菲律宾,兑现了自己三年前的承诺。

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战舰上,麦克阿瑟代表美国主持了日本的投降仪式,从此他又跨入了自己人生的新时代——在日本的独裁。

驻日期间,他的荣耀已经完全压盖了日本天皇。此时的麦克阿瑟,才算真正走到了人生巅峰,哪怕美国总统的宝座给他,他也不稀罕。军事专家李峰曾评价过朝鲜战争前的麦克阿瑟:

上帝是老大,麦克阿瑟是老二。如果你用这种话恭维麦克阿瑟,他会愤怒的。因为他认为这个次序应该颠倒过来……当麦克阿瑟需要的时候,他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太阳是方形的这一类话。

中国有句古话:物极必反。接下来,他就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让他低下高傲头颅的人。

1950年,70岁的麦克阿瑟乘军事之余勇,下了一场战争的赌注——他担任由16国组成的"联合国军"总司令。这无疑又一次满足了他极度膨胀的虚荣心。因为在这颗星球上,已经没有比这再高的军衔了,如果月亮上有一个更高的军衔等着他,他可能就会义无反顾地冲向月球。麦克阿瑟带领美军出其不意地在"仁川"——这个最不适合登陆的港口——登陆了。朝鲜人民军被拦腰截断,溃不成军。"仁川登陆"也成为了这位军事家最后一幅天才般的创作。因为这位"神",马上就要重重地摔在地上了。

随着无数的炮弹落下丹东,第七舰队在我国海域横插一杠,杜鲁门也开始忧心忡忡地就"中国能否出兵"这一问题,向麦克阿瑟做出询问。麦克阿瑟的回答也成为了他日后的一个笑柄:中国人不会出兵,也没有胆量出兵,中国的警告不过就是虚张声势之举。我将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没过多久,一位农民出身名叫彭德怀的将军,让麦克阿瑟一生的荣耀荡然无存。

1950年11月19日,中国志愿军悄然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志愿军发动第1次战役。东西两线全面配合,歼灭了多支南朝鲜部队。志愿军已经出兵好几天了,但是麦克阿瑟此时仍然认为南朝鲜军队是败于北朝鲜的人民军。甚至就连退下来的军人向他报告说中国已经出兵了,他都不以为然。他宁可相信自己的侦察机,也不愿相信南朝鲜军人的眼睛和他们身上赫然的伤痕。

直到11月1日的云山战役,美国160年无败绩的王牌骑一师,被歼灭了1800多人后,麦克阿瑟才有所警觉。此时右翼南朝鲜部队已经溃败,麦克阿瑟害怕被包饺子,就于11月3日撤退至清川江以南。

第1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的军队没了1.5万人。但此时他还没有清醒过来。

彭德怀为了不暴露实力,命令部队全线后撤,一路丢下机枪、弹药和军服。他正在给这位鼻子已经顶上天的美军上将,织一张巨大的网。

虽然麦克阿瑟此时已经确定中国军队来了,但彭德怀的做法让他认为志愿军实力空虚,于是大摇大摆地向前冒进。第2次战役前,麦克阿瑟还信誓旦旦的承诺:

我会在圣诞节前把孩子们带回国。

面对他这种盲目乐观,马歇尔曾劝过他:"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打了100多年仗,地面作战经验丰富,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这句忠实的劝诫,丝毫动摇不了这个70多岁的老顽固。

刚刚吃完一次大败仗,还能刚愎自用到这种程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而彭德怀正是利用了他这一致命弱点,再加上精妙的战术指挥,让第2次战役成为了美军1百多年来损失最大的一场战役。兵者,诡道也。"战略战术是武器装备的润滑剂。精妙的战术能够以弱胜强,愚蠢的战术只能白白葬送优势。彭老总的这一招欲擒故纵,让麦克阿瑟头一次领略了兵学圣人"孙武"家乡的中国人,有别于他国的用兵之道。

1950年11月25日,就在麦克阿瑟在广播里宣布,要回去过圣诞的时候。隐藏在深山密林和雪地中的数10万志愿军一跃而起。中国人用几千年来摸索出的古老战法,在200多里宽的战线上大显神威。志愿军将美军部队拦腰截断,此时麦克阿瑟,这个拥有50年指挥履历的军事家,在与彭德怀交手一个月后,才做出了唯一一次正确的判断:

中国人要把我的部队全部歼灭。

11月29日,美军凭借着现代化的汽车、坦克以及飞机的掩护,向南全面撤退。这一逃就是400多公里。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说:

麦克阿瑟一下子从乐观的顶点坠入到了沮丧的深渊,这时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退却。

第2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大部分地区,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这场失败让麦克阿瑟辉煌的军事生涯,惨淡落幕。气急败坏的他,叫嚣着不惜以引起第3次世界大战为代价,动用核武器。

面对这个疯子,不把他关闭起来,已经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下令撤了麦克阿瑟的军职。这个不可一世的军官灰溜溜地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而就在被撤职时,他还不知道打败他的那个人叫"彭德怀"。

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急性肾炎和肝炎离世,终年84岁。

客观的说,从麦克阿瑟的履历来看,他年轻时确实拥有极高的军事天赋,并且还有着军人所应具备的骁勇善战,以及作为一个军事家的远见卓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以及同样不可一世的美国上将巴顿,无不对麦克阿瑟的军事天赋敬佩不已。不过,身为一个军人,渴望荣誉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他的失败根源就在于他把荣誉无限放大,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以至于晚年过于盲目,让他荣耀的一生最终以一败涂地而收场。

中国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历史,早已经阐明了"骄兵必败"的道理。这不是那些生活在不足200年历史的,像暴发户一般的国家的人,所能明白的道理。麦克阿瑟肯定不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成功将领,但是这也有着他自己的无奈。因为他是在美国的制度和文化中,所能培养出的最优秀的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