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人,一年一度的
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
“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
推选活动
网络投票又开始啦📢
快来为海口入围的TA们投票吧
本次海口
共有11个先进典型入围候选名单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海口11个先进典型入围候选名单
最美志愿者
邝必传
冯尔动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海口市美兰区志愿服务联合会
海口市琼山区志愿服务联合会
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午间哥哥”志愿服务队
展开全文
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海口市美兰区“田教授”互助计划
海口市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益·老爸茶”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
海口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放映项目
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演中村
海口市秀英区海秀街道金鼎社区
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文坛社区
投票规则
投票时间为2023年3月17日至23日,为期7天。
每名网友可给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四类候选典型投票, 对一个候选典型只能投1次票,投票总数至少10票,最多不超过100票。
投 票 方 法
01
下载学习强国App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学习强国”App后,注册并登录投票页面。也可直接用“学习强国”App扫描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
02
操作步骤
依次选择“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社区”——“海南”,点击“加入”。
03
温馨提示
注意!必须同时加入10个内容,才能成功投票哦!大家可以再自行选择一些项目(每次投票至少选10票,最多不超过100票)。选完后点击投票即可。
赶紧动动手指
一起为海口的TA们打Call吧!
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榜样力量
和小编一起来学习
TA们的主要事迹吧
邝必传
主要事迹
邝必传于2018年加入美兰区“田教授”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志愿者,在田间地头以“说土话、开土方”的方式为广大农户进行种养技术指导,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带领农户将乡村产业做大做强。他先后获得“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优秀学员”“海口市创业脱贫致富之星”“海南省脱贫光荣户”等荣誉。
一、从受助走向助人,深入田间解农忧。2017年,邝必传的妻子突然患病,一家人陷入贫困窘境,为了帮助其脱贫,政府给他买了28只黑山羊鼓励其发展养殖业,加之其坚定的脱贫意志,他很快就摆脱了“穷帽”,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真的富。”尝到致富的“甜头”后,邝必传感触颇深,想到曾经在产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村民,他决定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回馈乡亲,把自己学到的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发动大家共同致富。从那时起,不管谁家有困难,邝必传总是随叫随到,猪拉肚子、羊咳嗽了,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邝必传都会立即到场“问诊”,不仅帮农户把家禽治好了,还精心留下治病“药方”,为农户从根本上解决养殖难题。久而久之,邝必传“田教授”的名声传遍全村,不少农户纷纷跟着他参加农业生产培训、到邻村学习养殖技术,在他的积极带动下,全村农户的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二、“红色先锋”引领发展,多元产业助振兴。“我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持。”心怀感恩的邝必传于2018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21年6月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了“新身份”的他对自己也有了新要求,他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培训班,电视夜校更是期期不落,他一边学一边教,将自己学到的技术主动为村民“传经送宝”,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邝必传以养殖黑山羊“发家”,但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他逐步掌握了多种养殖种植技术,如今还陆续发展了黄牛、蜜蜂、槟榔、金桔等产业,其中金桔从最初的200株发展到近1000株,一年增加了两万多元的收入。邝必传的成功尝试让附近的村民看在眼里,大家纷纷跟着他一起发展多元化养殖种植,他也不藏私,主动把经验和技术教给大家,带领村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好日子。
邝必传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从贫困户到“田教授”,他用4年的时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致富路,同时也握紧帮扶的“接力棒”,以共产党员的身份继续为村民奔波忙碌,继续以实际行动诠释“脱贫不忘党恩、致富不忘乡邻”的初心使命,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冯尔动
主要事迹
今年68岁的冯尔动是冯白驹将军的堂侄,也是琼山区云龙镇冯白驹故居的一名退休人员。从1984年起,冯尔动在冯白驹故居任职协管员,退休后又主动担任冯白驹故居的讲解志愿者。38年来,冯尔动坚持义务为群众讲解冯白驹将军的光辉事迹,让更多群众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2022年5月,他荣获第八届海口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
一是三十余载坚守,代代传承红色精神。冯尔动的父亲是冯白驹将军的堂弟,早年曾与其共事。冯尔动从小便听着冯白驹将军的故事长大,在红色家风的熏陶下,在心中种下了传承革命精神的“火种”。
1984年,地方政府重建冯白驹故居,冯尔动和父亲开始在此担任讲解员。那一年,冯尔动29岁,没有工资、没有职务,只凭一份热情,与父亲一起义务担任冯白驹故居的讲解员。2000年8月,他正式聘为冯白驹故居管理员兼讲解员。当时人手有限,担任讲解员之余,他还要做好庭院清洁卫生,这一干就是32年,从无怨言。每年“七一”“八一”前后,冯白驹故居一天能迎来上千位参观者,冯尔动拿着麦克风,站在故居前的广场上,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冯白驹将军的故事。退休后,冯尔动仍坚持担任义务讲解志愿者,多年来,冯尔动带动家人参与进来,其儿子冯所盛已成为冯白驹故居管理员,侄子冯所孙成为讲解员。两位年轻人也像当年的冯尔动一样,认真接待每一位参观者。冯尔动坦言道,只要还能动,他就会一直讲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冯白驹将军的英雄事迹,让光辉的琼崖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二是退而不休,乐此不疲宣讲党的理论政策。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益·老爸茶”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是琼山的特色宣讲品牌,冯尔动是这个项目最早的一批宣讲员之一。他的宣讲生动形象,声情并茂,除了在冯白驹故居宣讲外,他还常常活跃在老爸茶店、公庙或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村民聚集场所开展宣讲,结合冯白驹将军等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把书面的“理论话”翻译成群众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更多人了解冯白驹将军等老一辈的革命故事,了解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荣革命历史,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文明理念传播到群众生产生活当中。
他的宣讲声情并茂,总是善于结合身边的鲜活案例和琼山的发展变化解析党的理论政策,无论是前来参观冯白驹故居的市民游客,还是当地的村民群众,都特别喜欢冯尔动的宣讲。
海口市美兰区志愿服务联合会
主要事迹
美兰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五年来,搭平台、拓领域,不断强化队伍和阵地建设,精心打造品牌项目,持续推进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自贸港核心区建设、服务社会民生事业、融入社会治理、塑造美兰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省级以上荣誉15项,《“土味”宣讲入民心》经验案例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100例》全国推广。
爱心传递,让人人都成为志愿者。美兰区志联构建起“1+8+N”模式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成立区志愿服务总队1支和专业服务队8支,镇(街)、村(社区)服务队123支,辖区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57支,队伍建设实现了“横到底、纵到边”。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美兰区红树林护鸟队、“午间哥哥”等127支社会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生态保护、关爱他人等公益活动。美兰区现有注册志愿者7973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7万场次,服务总时长150万小时。
爱心成城,让志愿服务成为社会风尚。2018年,美兰区成立志愿服务孵化基地。五年来,美兰区志联孵化了“田教授”扶贫互助计划、“我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者”志愿服务、“琼韵有理响”基层宣讲志愿服务、“金点子”大赛、“点亮微心愿”圆梦行动等特色品牌项目32个。创新精品项目主要有:
“田教授”扶贫互助计划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凝聚热心乡土人才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美兰区“田教授”志愿服务队已发展到32名,“田教授”把科技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免费教授农民种养技能,已惠及5余万农民。该项目2019年荣获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0年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我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者”项目。该项目致力于精准服务群众,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者就提供什么。307支文明实践服务队,7981名志愿者,累计开展公益活动2万余场次,惠及群众数十万人次。美兰区文明实践经验做法被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收录推广。
“琼韵有理响”基层宣讲项目。该项目将琼剧文化与党的理论政策相结合,用本地方言把党的理论政策讲出来、唱出来,让群众听得懂、喜欢听。项目开展三年来,组织大型展演38场(次),线上线下观看人数逾百万。
“金点子”大赛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孵化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队伍。目前已举办四届。前三届已落地25个项目,2022年计划落地11个项目,共开展活动527期,惠及2万余人。
“点亮微心愿”圆梦行动项目。每年征集困境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境群体“微心愿”,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认领心愿”。2016年以来,已为800多名特殊群体圆了“微心愿”。
爱心驿站,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美兰区建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124个,实现了全覆盖;在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医院、政务大厅等公共场所建志愿服务站点12个、志愿服务基地9个,形成了志愿服务阵地“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海口市琼山区志愿服务联合会
主要事迹
琼山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于2017年4月份,共有志愿服务队伍33支,志愿者6300余名,孵化培育文明交通劝导、“心灵之家 陪伴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田螺计划”—关爱孤寡老人、“护蕾行动”—女童保护、应急救护、“志愿筑梦 帮创兴农”、非遗草编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20余个,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奖励回馈机制,激发志愿者积极性,并通过培育,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2021年获评海南省民政厅、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海南省先进社会组织。
一是服务精准,温暖关怀时时可感、处处可在。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不间断地到敬老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田螺计划”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为孤寡老人带去来自社会的问候与关爱。在活动现场,志愿者除了给孤寡老人种菜下厨、聊天下棋、按摩唱歌、打扫卫生等,还针对老人们的喜好,给他们带来《郎君》《夜场会》等精彩的琼剧表演,让老人在戏曲中饱食“文化大餐”。志愿者还会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认真倾听老年人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聆听他们的故事。尤其是敬老院有老人生日的时候,志愿者会精心的给老人准备生日蛋糕,唱生日歌,为老人送上生日祝福,让老人们在敬老院就像在家生活一样,不感到孤单。针对辖区的留守儿童群体,区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高校学生、退休教师、乡村振兴工作队等定期在农村开展公益课堂,辅导学生课业,同时开设寒暑期第二课堂,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开设英语口语、管乐、舞蹈等课程,让孩子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心灵之家 陪伴成长”项目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培育孩子阳光心态。针对留守老人,还策划开展上门义诊志愿服务。
二是便民惠民,志愿服务融入群众日常。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早、晚交通高峰期间,在主城区交通路口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积极劝导,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依托日月广场、忠介路步行街、汽车东站3个特色志愿服务驿站和700余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开展便民志愿服务,为市民游客提供引路、饮用水、雨伞借用、手机充电、急救药箱等服务,累计派出志愿者5000余人次,服务时长超20000小时,充分展现了城市文明形象,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好评和肯定。高考期间,开展“爱心助考·清凉益站”志愿服务活动,除了提供饮用水、防暑药品、扇子、纸巾等爱心物资,还专门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在各志愿服务点对考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类志愿服务,缓解考生和家长的紧张情绪。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区志联的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号召,下沉各个社区卡口,义无反顾投身一线。
此外,区志联还深挖群众需求,从“衣食住行游”五大方面精心打造志愿服务项目,不仅有法律知识宣传、急救措施普及,还有便民服务和文艺文化传播,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有人文情怀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群众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无缝衔接,推动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
“午间哥哥”志愿服务队
主要事迹
“午间哥哥”志愿服务队由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成员为干部职工、老师和社会个体志愿者,通过开展学生午间托管志愿服务,为农村学生在午间提供休息场所、开展学习辅导等,解决乡村地区学生午间无人管理的难题,让农村家长再无“后顾之忧”。
一、集结社会各界志愿力量,陪伴孩子健康无忧成长。随着乡镇发展,许多家在农村的学生集中到镇墟的中小学校上学,由于离家较远、家长忙碌等原因,不少学生在上午放学后至下午上学前的时间段没有去处,部分学生窜入网吧、游戏厅、茶店等场所,家长忧心忡忡、学校有心无力。针对这一情况,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主动联系学校,对无人接送的学生进行了集体摸排,并合理规划实践所场地,开设了“午悠无虑”午间托管班,为学生们提供可休息、有监管、能放心的课后服务。
有了舒适的场所,还需要合格的“师资”。为此,该实践所的干部职工、社工首先带头组建“午间哥哥”志愿服务队,常在所内参与活动的周边居民得知后纷纷提出加入,周边学校的教师们也第一时间报名……在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下,这样一支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志愿者集结完毕。截至目前,已有52名志愿者加入到“午间哥哥”志愿服务队中,他们放弃自己的午休时间,悉心陪伴每一位来到实践所的孩子。
二、“量身定制”午间托管服务,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每个上课日的中午12点后,学生们来到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仅有宽敞明亮的场所休息,还有“午间哥哥”志愿者提供的温馨服务:帮学生检查上午的课堂作业,辅导他们预习功课,耐心解决学习难题;陪伴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与他们分享书本中的道理和课外知识;为学生提供课外兴趣指导,带他们体验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在托管监护、课业辅导、兴趣培养、主题活动等方面,“午间哥哥”志愿者为学生逐个“量身定制”,他们热心周到的服务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学校安心”。
“午间哥哥”志愿服务队,是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找准百姓需求、精心发起的志愿服务组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休闲场所,还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午间有去处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在“午悠无虑”午间托管班这个“新家”里健康快乐长大,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到实处、细处。
海口市美兰区“田教授”互助计划
主要事迹
海口市美兰区“田教授”互助计划于2018年推出,是美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志愿服务项目,项目从贫困户中推选出农业生产方面的能手,以及热心奉献、愿意免费教授种养技能的致富带头人,聘请其为“田教授”,目前项目共有32名“田教授”获聘。
一、创新提出“2+2”模式,探索传道授业新途径。项目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运作模式侧重两类内容,一是“田教授”结合自身经验用“土话”讲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二是提振农民信心,发动更多脱贫户成为“田教授”,例如大致坡镇美良村脱贫户苏家在2018年种植菠萝时遭遇滞销,政府和社会人士及时帮其渡过难关,感激之余,他主动应聘为“田教授”,以自身经历鼓励广大农民树立信心发展产业。
项目运作明确两种形式,一是将讲授地点设置在田间地头,通过直观、形象、可触的“体验式”现场教学和指导,让农户学有所得;二是采取“分散互动”和“送学上门”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利用扶贫电视夜校课后讨论、村委会开会等时间段开展经验介绍、讨论交流等活动,并组织“田教授”主动到居住分散、行动不便、集中困难的农户家中讲解授课,为群众提供学习便利。
二、以党建引领凝聚民心,以感恩之心践行社会责任。项目发展的四年时间里,不仅让越来越多辖区村民在互助中受益,还让“田教授”们自发向党组织靠拢。大致坡镇崇德村村民邝必传从过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的“田教授”,于2018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2021年6月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美兰区先后有10名脱贫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就有4名是“田教授”。
“田教授”原先受益于乡村产业发展,如今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反哺乡村全面振兴。演丰镇的“田教授”杨成伟通过养蜂实现脱贫,如今他不仅经常给农户传授养蜂技术,更是带动村里的15户村民抱团养蜂,壮大“甜蜜”事业。三江镇的“田教授”王琼牵头成立莲雾种养合作社,吸纳70户脱贫户和32户低保户加入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基地打工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疫情期间,“田教授”们发挥所长,以不同形式助力疫情防控,“田教授”王琼免费捐赠10000斤莲雾驰援武汉,“田教授”冯所勇主动参与村庄路口值守等志愿服务工作,以绵薄之力回馈社会关爱。
下一步,项目将继续发挥“田教授”贴近群众的优势,丰富“田教授”人员类型及讲授内容,让“田教授”在生产技术和思想引领上带领群众实现致富“加速跑”。
海口市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
“益·老爸茶”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
主要事迹
老爸茶馆是海南农村老百姓闲暇时间喜欢聚集的场所,是农村人气最旺的地方,弥漫着独特的海南文化。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同老爸茶文化巧妙对接、有机融合,创造策划开展“益·老爸茶”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用海南话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推进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22年12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04版刊发了《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 江苏、海南、山东、湖南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宣讲活动》,点赞海口市琼山区“益·老爸茶”宣讲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一是培育本土宣讲队伍。发动熟悉农村、熟悉农民、熟悉民情民意、熟悉当地民俗文化、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最美”系列典型人物等89人,组建多支讲政治、有思想、熟政策、能说会道的本土宣讲队伍。2022年11月,琼山以“益·老爸茶”理论宣讲品牌为依托,组建“长者说”“青年说”“少年说”“劳模说”“巾帼说”“学者说”等“琼山六说”百姓宣讲队伍,迅速在辖区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二是打造宣讲“流动课堂”。以老爸茶馆为主阵地,把宣讲延伸至大榕树下、公庙或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场所,打造宣讲“流动课堂”,宣讲员既可以定期定点宣讲,又可以利用闲暇或茶余饭后时间自行开展,实现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到哪里,潜移默化中让新思想春风化雨、化育人心。
三是宣讲教材“接地气”。委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二十多个主题,编写“口语化、乡土化、琼山化”理论宣讲教材,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用身边事讲新政策。例如2022年12月5日,在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冯白驹故居旁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益·老爸茶”理论宣讲活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革命老区活动,宣讲员以冯白驹将军的故事为切口,讲述海南革命老区的斗争历史,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了解读,让现场群众受益匪浅。
四是讲方言说土语拉近距离。把理论政策里的“普通话”“书面语”翻译成“地方话”“聊家常”,以亲切的乡音、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例如宣讲员蒙美明作为扎根在村里的宣讲员,一直坚持用海南话宣讲,他一边讲着标准的海南方言,一边引用老百姓身边耳熟能详的事例进行说明,让老百姓不用费劲就听得明白。
五是注重培训提升宣讲员素养。邀请党校、高校教授专家结合海南本土特色,从宣讲内容、语言表达、礼仪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宣讲员理论素养、交流沟通能力,打造更多“草根名嘴”。
项目启动至今,已累计开展2100余场,得到多方点赞,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新闻《深入学习党史 汲取发展力量》,点赞琼山区“益·老爸茶”党史宣讲,光明日报以《海口:“老爸茶店”里听政策宣讲解“渴”》为题点赞琼山区宣讲五中全会精神等等,还荣获2019年海南省“与志愿服务 绘盛世中华”志愿服务场景大赛三等奖。
每次活动,现场常常座无虚席,群众边喝茶边听讲,时不时提出各种问题,互动频繁。通过用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的方式,“润物无声”地推动政策知识入脑入心,现在,老爸茶馆里关心国家大事、海南发展、琼山建设的人更多了。
海口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放映项目
主要事迹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跌倒了就要爬起来,有更美好的生活在等着我们。”2022年11月12日,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启明部学生吴芳莲,在“观看”无障碍电影《奇迹·笨小孩》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和誓言。
从2018年起,海口广播电视台《热带播报》栏目就致力于在海口乃至海南推广无障碍电影项目。无障碍电影是帮助视听障碍人群消除障碍,让他们也能“听”懂或“看”懂的电影。它是通过在原版电影基础上增加手语、字幕、解说,对电影的视听语言进行翻译、拆分、转化,以供听障视障人士观赏。《热带播报》的主持人,运用自身专业特长,重点服务视障人群,通过克服视觉障碍,让他们能和健全人一样,感受电影魅力、参与艺术审美、分享文化成果,就是推广无障碍电影创作的根本动力。
2018年10月15日,第35个国际盲人日,海口广播电视台《热带播报》栏目成立了海口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放映团队,在全岛放映了第一部无障碍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引起巨大反响、也得到了视障人士和家庭的青睐。截至2022年12月,已放映《夺冠》《我和我的祖国》《妈妈的神奇小子》《奇迹·笨小孩》等14场无障碍电影;走进了海口各大影院和特殊教育学校,并在活动中提供贴心周到的志愿服务;组织爱心企业为视障青少儿童献爱心,将他们喜爱的文具、生活用品送到手中。据不完全统计,活动举办以来,累计覆盖人数超2万人次。
海口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放映团队弘扬人道主义思想、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通过长期、规律地开展无障碍电影放映,丰富海南省视障人群文化生活,为他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新窗口,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通过放映无障碍电影来推动视障人群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让他们能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中,感受社会的进步和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海口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放映团队和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拍摄制作手语舞MV《夜空中最亮的星》,为医护人员送上了点赞祝福;2021年国庆拍摄了MV《我和我的祖国》;2022年拍摄了反映无障碍电影发展历程的微电影《为你,读电影》。邀请特殊学校儿童担任主角,号召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积极推广无障碍文化、为海口建设无障碍城市助力。
2020年无障碍环境国检专家组一行到海口市检查期间,听取海口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放映团队关于无障碍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专家组对无障碍电影放映团队常态化放映予以了高度评价。中国残联维权部王芳说:“海口的无障碍电影公益活动给专家组留下深刻印象,也吸引城市建设部门的管理者能够驻足关注残疾人的需求和对平等共享文化生活的渴望。”
让光影有声,让文化无碍,海口广播电视台无障碍电影放映团队针对无障碍文化开展的各项工作为海口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演中村
主要事迹
演中村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西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侨乡,是第六届海南省文明村镇、第四届海口市文明村镇。近年来,演中村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明大礼堂,为村民提供了信息播报、休闲娱乐、生活帮助等多方面的志愿服务,打造百姓家门口的精神乐园。
一、盘活资源打造服务阵地,创新形式开展志愿活动。开展志愿服务,首先要整合资源打造基础阵地。演中村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将废弃的华侨小学进行粉刷、加固、提升,老旧校舍摇身一变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明大礼堂,实现“旧物新用”。实践站实施功能划分,开设广播志愿服务站、友邻帮、健康驿站、长者之家、童乐馆等9间功能室,为村民打造了一个功能齐全、氛围和谐的“家外之家”。积极开展“无疫村”创建,不断健全疫情防控组织机构,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开展环境清洁消毒消杀,关心关爱重点人群。
依托区域优势资源,演中村积极为民谋利、为村谋发展,创新开设了“演中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发动村干部、党员、退休教师、返乡大学生等群体组成志愿队伍,通过村广播、音箱走村、宣传入户等方式,将热点时政要闻、好人好事、健康知识、惠民政策等内容用普通话、海南话进行双语播报,为村民进一步拓宽了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今年以来,“演中发布”共开展活动137场次,辐射约1500人。
二、多元化服务亮点纷呈,志愿服务力量日渐壮大。以阵地为基础,演中村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书香美兰之阅读活动让村民在感受书香的同时提升自身素养;“瓦来O鲁”志愿服务活动将党和政府的关心慰问送入弱势群体家中,解决上百位村民的生活难题;法律援助活动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百灵鸟”音乐梦想课堂为乡村儿童传授音乐基础课程,至今已惠及近百位儿童……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村民们不仅学到知识、收获快乐,还构建了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
如今在演中村,不少通过志愿服务受惠的村民又自发加入志愿者队伍,为村里的大小事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平安志愿者走村串户报平安,义务巡逻的脚步从未停下;返乡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课业辅导和兴趣爱好培养等志愿活动……村民们在受益于社会的同时、也在积极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反哺社会。
当前,演中村正在不断探索志愿服务新领域,勇于创新拓宽渠道,持续打造演中志愿服务品牌,将志愿服务深入群众心坎里,让广大乡村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以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海口市秀英区海秀街道金鼎社区
主要事迹
金鼎社区把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创新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拓展“近邻”资源、融合周边优势资源、发挥社会组织资源优势,以“1+3+N”模式(即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三个志愿服务品牌、N种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志愿服务辐射效应,实现社区治理以“志愿服务为民,志愿服务惠民,志愿服务靠民”,在实践中日渐形成社区共建共治的巨大合力,用活力和创新探索出一条亮点纷呈的志愿之路,有效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为民服务“零距离”,打造“家门口”“一站式”综合服务阵地。在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金鼎社区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将辖区内原本废弃的活动室改造成39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了健身区、阅读区、宣讲区、活动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学校等多功能区域,满足辖区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宣讲活动中,金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一站式”综合服务阵地作用,免费为社会各宣讲团体提供活动场地、硬件设备支持、供需资源对接、业务咨询引导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同时整合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市委党校、文化艺术机构等多方师资力量,打造“挖掘—培育—孵化—宣讲—评估—跟踪”的闭环模式,促进宣讲工作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贴天线”又“接地气”。此外,金鼎社区还以实践站为“据点”,广泛吸纳社区党员干部、候鸟老人、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志愿力量,组建熟悉并善于开展志愿工作的服务队伍,共同参与实践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牢织密志愿者与群众间的连心桥、感情线,吸引“健康小青椰志愿者”、华星公益服务中心等志愿服务团队和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等结对单位经常出入实践站开展服务活动,为社区志愿服务聚人气、添活力、注动力。
二、志愿服务“冒热气”,联建共建擦亮志愿服务品牌。金鼎社区坚持“联建共建、共建共享”,成立“社区爱心联盟”,将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团区委、区侨联等职能单位和垦贸物业公司等社会组织及辖区学校吸纳进来,积极探索“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结对单位共同参与、专业社会队伍吸纳入驻、辖区群众全民动员”的联建模式,构筑起全域志愿服务体系。在“社区爱心联盟”的基础上,以实践站为中心厨房,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每月围绕文化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等8大主题推出精准化服务项目,由各职能单位和社区组织认领开展。如区志联认领的少儿演讲、少儿优化“四点半课堂”,飞熊义工社认领的篮球培训、全民健身等活动深受居民喜爱,形成了“处处有项目、时时可认领、月月有服务、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氛围。金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现注册志愿者164人,创建了基层宣讲、青春社区、侨胞之家等3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2022年以来,金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巩文工作要求,瞄准群众的急事、难事、关心事,点穴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
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文坛社区
主要事迹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文坛社区是以高校区为主的新型社区,社区充分整合利用辖区各类资源,组建“七彩虹”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开设公益学习班、文艺汇演、健康教育、法律知识、书画交流教育、读书分享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策划了“听张老师讲书画”“杨文萍营养学讲座”“袁玉兰读书会”“郄老师讲诗词书画”“张勤老师讲书法”等经典志愿服务项目,成功承办“2021年海口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之职业技能进社区·插花艺术课走进琼山区文坛社区”活动,吸引了大批居民参与,营造了“人人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海口”的浓厚氛围。
文坛社区组建了艺术团,还成立了国乐队、合唱团、舞蹈团、曲艺队、健身队、模特队和诗书社7个团部,通过举办各类主题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和公益学习班,形成“社工+教师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爱心企业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培育了包括文坛馨港艺术团7个团部和8个常态化服务的公益学习班等15个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候鸟”人才作用,文坛社区“候鸟”人才工作站积极发动多名“候鸟”人才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启动暑期“候鸟”公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开设了书法、舞蹈、陶艺、音乐等志愿服务活动。社区艺术团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敬老爱老义演、文化下乡、元宵节义演等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极大提高了居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培育学习型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服务。
2022年文坛社区上榜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在社区建设日间照料中心设有日间照护区、长者健康中心、长者饭堂、颐乐活动区等,康养护理设备、娱乐休闲相关设施配备比较齐全。此外,文坛社区还开放3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场地,设有乒乓球室、书法室、普法教育室等多个区域,让老人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活动,志愿者会根据老人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策划活动,先后开展了二胡班、葫芦丝班、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手工制作培训班等各种各样的老年人活动,为老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活动,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分享、转发出去
让更多人知道!
海广网
0898-66807110
编辑:温苡
主编:程瑶
审核:刘谭杏、张筱薇
监制:叶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