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好 落实 学期 教师

新学期,落实新课标,教师要上好“五堂课”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9 15:03:03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01

上好“理论”课

在精准学习中让新课标入心

“理论”课是指教师把握政策,理解理念。

在新课标学习中,为避免教师一头沉浸到所属学科或某个新提法的点上,应引导教师从整体上理解课程改革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从全局的高度把握自己的学科和教学。

比如,可以学习教育部“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新闻发布会内容,了解修订背景、主要思路、主要过程、主要变化及推进安排等;

可以了解课程方案的编制思路。如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郭华等专家的文章。

02

上好“历史”课

在回顾历程中让新课标传承

本次修订吸纳了2011版课标发布以来课程教学领域实践探索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课改的延续与发展。

以教师为本的理念转化,就是要带动全校教师共同回顾和梳理本人、本学科、本校课程改革实践积累的经验和未攻克的难点,分析已有的基础、特有的资源和条件,与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对接,把握规律,迭代创新。

重庆市巴蜀小学2018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该校借建校宣言发布90年之机,依托“学科+”教学成果的深化与推广,开展系列名师、名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带领教师回眸新课程改革以来理念落地经历,不新起炉灶,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并从学校整体总结提炼了“学习培训更新教育观念—转化理念完善课程整体规划—分阶段有主题推进”的行动路径,以基于目标的学科与跨学科教学、基于素养的课程整体改革、基于学校治理的管理和保障系统协同改革,共研共行新一轮改革与培训。

展开全文

03

上好“辨析”课

在变与不变中让新课标明晰

“辨析”课是指教师比较甄别、辩证分析。

以教师为本的培训,一方面是必要的要求,即教师按规划贯彻落实新课标;

另一方面是主动的行动,教师运用各种平台,从自身学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看待,从而将新课标落地的过程变成助推专业发展的机会。

04

上好“研究”课

在对话交流中让新课标落地

“研究”课是指教师交流研讨、生成建构。

推动新课标落地,需要积极倡导工作坊的研修方式,在任务驱动下,采取体验、互动、启发、游戏等形式进行学习,尊重教师自主性,激发教师创造性,在对话交流的生成中,让学习真实发生。

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创新劳动教育教师工作坊研修方式为例,研究院采取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实战结合、分层探究的方式,将100名教师分成10个工作坊,每个工作坊都肩负着驱动任务——设计一个区域(学校、班级、基地)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每个工作坊成员兼顾区域与学校、整体与个体,从教委、学校管理者、劳动教师等不同视角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究学习,经历项目任务规划、交流推进、小组研讨、成果发布等环节,培训过程即共研、共商、共进的过程。

这种工作坊“研究”课,把学员自身的疑问、培训课程目标和单位需求有机融合,让方案在研讨中自然生成,促进了教师知行合一、举一反三。

05

上好“实作”课

在实践反思中让新课标生根

“实作”课是指教师善于转化、课堂落地。

育人方式改革最终要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上,由教师在改革进程中寻找到合适的方案。

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新课标的学习和运用,也应体现这一特点。

新课标落地,不是静态的材料呈现,而是动态的处理学习材料的活动过程,从而成为一个立足自身常态课堂,边行动、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的过程。

这就要构建以常态课为载体的教师成长共同体,总结教师学习、上课中生成的问题,以问题串解决驱动课堂研究深入。

在评课中,不仅包括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包括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式问题,以及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还有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结果水平问题。

来源|师范生

延伸阅读:

崔成林:新课标新课堂五大标准

崔成林:课堂教学改革十大追问

新课标如何落实到课堂?——特级教师崔成林给出答案

重磅!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权威专家解读|新课标和方案传递了哪些关键信号?学校教学怎么跟着变?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新课标强调的这一点,代表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