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史 明朝 家谱 福建 篡改

明史曾被清朝篡改?福建发现明朝太监的家谱,内容颠覆《明史》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9 13:29:03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家谱于家族而言是身份的证明,可谓十分重要。时间虽然见证了历史的一切,但生命仅有百年左右的我们无法窥探历史的真相,所以也只能从遗留的相关史料去证伪真或假。

每个朝代的史记都被世人珍藏,记录明朝的《明史》也是如此。这部记载历史的著作由清朝所著,本以为里边叙述的事情都应当是事实,直到在福建发现一本来自明朝太监的家谱。

奇怪的是,将这本家谱与《明史》对比发现有出入的地方并不少,难道清朝对于《史记》的撰写并非都是真实的记载?

事件由来

《明史》乃二十四史的末篇,这类史书应当是不带有个人偏见尽可能客观描述的史记,以便后世的参考与查阅。

有位名为孟森的学家曾对《明史》提出其中的最大缺陷,即遇到不清楚的事迹多省略,少删改,也就意味着清朝的记载并不是真正的客观,而是被微小的墨点隐藏后的虚现实。

2011年期间,有人在福建发现了一本被人们遗漏的家谱,这本家谱记录的是一位明朝时期的太监家谱——《张氏族谱》,这位太监名叫张敏。

展开全文

张敏出生于1434年,他年幼时期父母双亡,没有人庇护的他幼小时就被害入宫成了一名宦官,《明史》中的张敏是一位在宫中得势后便炙手可热的人物。

张敏剧照

而他最胆大包天的行为正是在隐瞒宫中所有人的情形下,私自将一位本该不存在的皇子偷偷养大成人。这位皇子阴差阳错之下也就成就了后来的明孝宗,他的名字叫做朱祐樘。

明朝成化时期,明宪宗唯独青睐于陪伴他长大的万贵妃,起初这位万贵妃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而且她比明宪宗年长许多,明宪宗在登基后对她额外重视。

无论是金银珠宝亦或者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宠幸,万贵妃都得到了。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始终无子的她心中总归是有些苦闷。

剧照:万贵妃和雨化田

万贵妃嫉妒所有能够为明宪宗留下子嗣的后宫嫔妃,并暗中对那些人下手。却没想到仍然有所遗漏,有位宫女竟独自成功地生出一位皇子,也就是朱祐樘。

偏差之处

原本万贵妃命令张敏要在宫女怀孕时就不能留住孩子,但张敏并没有听从她的话,反而将宫女生下来的孩子养在了冷宫中并把他抚养长大。

这一切都是在张敏的悄无声息中进行,直到明宪宗头发渐白,忧愁地感慨为何自己没有子嗣能够继承皇位时,张敏主动将那位皇子的存在告知对方皇帝。

明宪宗十分惊喜,并对张敏奖赏众多,而万贵妃听后却是勃然大怒。《明史》中记载,太监张敏担心事后被万贵妃记恨,便吞金自亡。

这起事件在《明史》与《张氏族谱》之中疑点颇多,《明史》中记录明宪宗得知朱祐樘存在的时间是公元1472年,《张氏族谱》则是在公元1475年发生,二者的时间并不相同。

而公元1472年即成化八年间,明宪宗的第一个太子朱祐极,年仅三岁就在这一年的3月5日去世,倘若明宪宗在先太子离去的这一年,就立即将朱祐樘任命为第二任太子,这并不太可能。

对于子嗣稀少的明宪宗而言明显每一个儿子都很重要,更何况是在年幼就当任太子的朱祐极,就算明宪宗再宠爱朱祐樘,也应当避讳才是。

而《明史》在其他的传记中对应的又是《张氏族谱》的时间,所以《张氏族谱》记载的时间更加合理,在朱祐极离世后的第三年发现朱祐樘并让他当上了太子。

对于张敏的入宫原因也存在着许多争议,《张氏族谱》所写的更加体面些,张敏之所以入宫成为宦官是因为遭贼陷害,真相大白后皇帝为了嘉奖才授予入宫的权力。

《金门志》记载的就更加平淡些,没有所谓的遭受陷害,而是因为张敏的出身贫穷,又因为年龄较小无法充公,才被迫入宫当宦官,其他的史书也多是这个说法。

所以《张氏族谱》所记也并非都是正确的,只是会在偏向于体面的基础上基于史实。

非篡改,只因纰漏

对于张敏的死亡时间也并不相同,《明史》记载的时间是1475年,《张氏族谱》上是1485年,死亡原因也不一样,前者是自我了断,后者所写的是身患重病不治身亡。

《明史》的偏向是万贵妃对于张敏记恨颇深以至于张敏无法终老,《张氏族谱》则没有这个倾向。

另有史书《同安县志》和《金门县志》记载张敏去世的时间均是1485年,也有张敏患病医治的相关叙述。

想要知晓张敏真正的死亡原因可,以查阅其他的相关史料,由于张敏在告知明宪宗关于朱祐樘的身份后获得殊荣,也可以由此推断。

大多数的记载张敏身份的分界点是成化十一年,由门监的普通称谓变成了“十二监”之一的司礼监,掌管的势力扩大了不少。

此外还有朱祐樘被张敏告知明宪宗后,接手抚养的人物也有所不一致。《明史》中写的是朱祐樘在公元1472年被明宪宗的生母周太后收养,在朱祐樘生母的传记中同样出现悖论。

专门记载明孝宗的史书《明孝宗实录》记叙地与《张氏族谱》更为合理,即在成化十一年之前由他的废后吴氏收养,此后转交给周太后抚养。

多处对比之后发现,《明史》的记载本身存在自行相悖的可能,而那些与其他史书有出入的地方大多是《明史》的纰漏。

同时我们又不难发现,《明史》的记载十分繁杂,假使清朝的编写者故意扰乱明史的事实,有意改写史实的话应该是不会出现自身的矛盾点。

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撰写《明史》时由于时间跨度大且事务繁多,时间点过多容易出现混淆的可能,对于明史的相关记载也一再修改,都是极为合理的情景。

史书皆是由成功者改造的史实,撰写者总是偏向于存留者,时间悠久,我们无法真正穿越回中国的某个朝代,只能借着一丝线索抽丝剥茧,尽可能还原较为客观的史实。

《张氏家谱》的内容确实极为颠覆《明史》,但家谱的偏向者是这个家族,清朝编写的《明史》也没有篡改明史,仅是由于编写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