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早年间还在读书种地时,刘秀就如此惦记阴丽华,原因简单又纯粹:因为她是远近知名的大美女。
刘秀的梦想竟然真的转化成了现实,虽然一度显得那么遥不可及。而且,阴丽华不仅长得漂亮,论性格、人品也无人能及,与刘秀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
想当初,包括刘秀本人在内,一定没人相信他能真的迎娶阴丽华。毕竟那时的他一度是个安分守己、胸无大志的小地主。
虽然出自汉室宗亲,是汉景帝庶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但经过“史上第一阳谋”推恩令上百年的洗礼后,到了刘秀父亲刘钦这一代,已经下沉到县令这一级别。
到了刘秀这一辈,情况就更差了。在他刚满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们兄弟姐妹6人都被叔父刘良抚养长大,居住在刘氏宗室聚集的南阳郡。由于祖上传下来不少地,当时的他们也算得上中小地主,虽不大富、但也殷实。
刘縯
刘氏兄弟长大后,汉室已经被王莽篡夺,像他们这种旁枝后裔越发跟权力无缘了。因此,本就性格豪爽、胸怀大志的大哥刘縯愤愤不平,不惜散财结交豪杰侠士,立志要匡扶刘家社稷。
刘秀又是什么情况?史料记载,他“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可谓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一看就是要成大事的面相。
但这么个帅气精神小伙,竟然只对种地感兴趣,一天到晚就琢磨着怎么把庄稼种好。“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再加上他性格温和、踏实稳重、特别地遵纪守法,由此成了乡亲们眼里的典型厚道孩子。直到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他才跑去长安求学,曾经在太学里进修《尚书》。
在长安期间,性格和善的刘秀结交了不少朋友,包括后来跻身“云台二十八将”的邓禹、朱佑。据说,当时的刘秀看到一些同学家境贫寒、衣食窘迫,便跟另一个家境殷实的室友合伙买了几头驴,随后交给自己的仆人出去跑运输,挣到的钱悉数用来资助同窗。
由此可见,那时的刘秀就很会过日子,而且志向也不怎么“高级”。
展开全文
当初他前往南阳郡新野县时,听到人们纷纷夸赞一个名叫阴丽华的本地大家闺秀长得贼漂亮,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幻想,史书称“闻后美,心悦之”。由此可见,刘秀在这方面跟正常男人没啥两样,都懂得欣赏美好的事物。
刘秀
后来在长安期间,刘秀有幸目睹了京城禁军长官执金吾出行的盛况:高头大马、前呼后拥、神采飞扬、气场强大。这种场面,让他不禁对“执金吾”这一岗位心生向往。
于是,便诞生了一个被后世视为佳话的人生理想:“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这种理想过分吗?如果实力到位,并非触不可及;但要是按照刘秀当时的表现,八成没戏。
长安求学返乡后,刘秀的脾性并没有多大改变,还是对种地情有独钟、喜欢经商赚小钱,经常跑到宛城去卖粮食,只是在闲暇时间多了一项爱好:看书,全然不顾天下正面临着百年一遇的大变局。
当时,王莽的改革面临了系统性的失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绿林、赤眉起义声势浩大,有识之士都察觉出了历史机遇的到来。刘縯就是其中一员,为了刺激胸无大志的弟弟,他经常当众对其进行取笑,“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被哥哥这么激了几回之后,刘秀终于觉醒了:“愤而有志于天下”。有一回,他和姐夫邓晨等人前去拜会精通占卜的蔡少公,对方当时正在研究图谶,声称:“刘秀当为天子”。由于当时新莽政权的国师也叫刘秀,并且是汉室后裔,人们自然认为说的是他;但刘秀则嬉皮笑脸地打趣道:“安知非仆乎?”在座的人哄堂大笑,只有邓晨窃喜。
刘秀
地皇三年(22年),时年27岁的刘秀正式跟随哥哥刘縯起兵。在惨烈的战争中,这个大家心目中的老实人逐渐体现出了自己非凡的勇气、过人的眼界、高超的谋略,以及他与身俱来的优点:厚道、仁义;这些素质,帮助他逐渐成长为当时的佼佼者。
昆阳之战中,向来低调的刘秀一鸣惊人,率领不到2万人击败40多万新莽大军;哥哥刘縯被更始帝杀害后,他压抑愤怒、忍辱负重,成功骗取了对方的信任后,终于寻得机会进军河北、开始自立门户,走上了一统乱世、问鼎天下的帝王之路。
而随着刘秀不断建功立业、声名鹊起,他终于具备了将理想化为现实的本钱与底气。更始元年(23年)6月,也就是昆阳之战后不久,他终于如愿以偿、迎娶了时年19岁的阴丽华。
史书称,阴丽华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由于家境优越、享受了良好教育,为人性格温和、知书达理、待人宽厚,跟刘秀极为相似。两人成亲后没多久,由于刘秀要进军洛阳,阴丽华便回到新野娘家。后来形势紧张,她便跟随哥哥阴识寄居在邓奉家里。
直到两年后,当刘秀称帝、占领洛阳后,才派人将阴丽华接到身边。但在这之前,也就是迎娶阴丽华后不到一年,身在河北的刘秀为了联合刘杨势力,迎娶了对方的外甥女郭圣通。与当初迎娶阴丽华不同,这是一起纯粹的政治联姻。
阴丽华
不过,那时的郭圣通却也不差,不仅出身显贵,而且为人也十分谦虚谨慎,还在建武元年(25年)生下了皇子刘强。有鉴于此,原配夫人阴丽华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识大体、知大局,她坚决推辞皇后之位、主张由郭氏担任,自己仅仅充当贵人。
正因为此,刘秀对阴丽华越发地感激、愧疚。建武九年(33年),阴丽华的母亲、弟弟被人劫杀,刘秀获悉后悲痛不已,下诏公开表示自责、透露了对阴丽华这位贫贱之妻的愧疚,随后追封自己的岳父母、小舅子为侯以示歉意:“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欣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皇妃家眷遇害,皇帝下诏安抚,也在情理之中,但皇帝的诏书却偏重于强调自己不忘与元配的患难之情。最重要的是,在立郭圣通为后七年之后,刘秀再次旧事重提,诏书很直白地说拥有“母仪之美”的阴丽华才是皇后的最佳人选,而郭皇后能成为皇后,完全是贵人阴丽华“固辞”的结果,也是在暗示,给阴家的一切待遇都是阴丽华理所应当、不容置疑的。
以今人的角度,的确阴丽华对刘秀付出良多,刘秀本来就应该补偿阴丽华。而在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古人眼中,却具有不同的意义,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一书中,认为刘秀下了这道诏书之后,郭后就无法安于皇后之位了:“诏令不可轻出,人君一话一言不宜轻发,况于诏令形播告者哉!汉光武初即位,既立郭氏为皇后矣,时阴丽华为贵人,帝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建武九年,遂下诏曰:“吾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不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乃追爵其父及弟为侯,皆前世妃嫔所未有。至十七年,竟废郭后及太子强,而立贵人为后。盖九年之诏既行,主意移夺,已见之矣。郭后岂得安其位乎?”
直到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才终于以“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为由,废掉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改立阴丽华,下一年册立两人所生的刘庄(原名刘阳,后来的汉明帝)为太子。
阴丽华
而阴丽华确实更具备母仪天下的气质,她虽贵为皇后,却一如既往地生活简朴,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几乎不从事玩乐活动,为人温婉恬静、心怀怜悯,称得上雍容华贵、大气端庄。
永平七年正月二十日(64年3月1日),时年60岁的阴丽华、阴太后崩逝,享年六十岁,谥号“光烈”。此时距刘秀驾崩已过去了7年。随后她被儿子刘庄合葬在刘秀的原陵,真正做到了“生则同衾,死则同穴”。阴丽华是中国历史上皇后谥号制度之第一人,自此以后皇后谥号为帝谥加上本谥成为历代定制,沿用至唐初,长达六百年。《后汉书·皇后纪》说:“汉世皇后无谥,皆因帝谥以为称。虽吕氏专政,上官临制,亦无殊号。中兴,明帝始建光烈之称。”李贤在为《后汉书》作注时,在《皇后纪》的结尾处引用了东汉末年大儒蔡邕的《和熹邓后谥议》一文:“汉世母氏无谥,至于明帝始建光烈之称,是后转因帝号加之以德,上下优劣,混而为一,违礼‘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之制。谥法‘有功安人曰熹’。帝后一体,礼亦宜同。大行皇太后谥宜为和熹。”
由于双方都足够优秀,刘秀对阴丽华的“觊觎”、最终却升华成了一段佳话。这夫妻俩,可谓是“始于颜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的典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