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考 排头兵 新时代 建设

迈好赶考第一步 做新时代建设排头兵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9 09:12:18 浏览9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历经6个多月,180多天,

经过一层层剥离、加固、修复、清理,

113岁的它实现了“逆龄生长”。

2023年3月25日,

在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七十四周年之际,

清华园车站旧址于沧桑中重生,

展陈面积210平米,

“走向新中国的步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

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让这处文化遗产重新回归人民的生活。

展开全文

詹天佑亲手题写的“清华园车站”清晰可见,

坐西朝东,进深两间,五开间三拱门,

它其实只是京张铁路上的一个三等站房。

但就像避雷针的尖端能集中大气层的电流一样,

在113年的风云际会中,

小小的站台成功将自己垒入历史的河道。

在开天辟地的历史洪流中,清华园车站链接了西柏坡和北京城,1949年3月25日,一列火车驶入了北京清华园车站。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迈出了进京赶考落地北京的第一步,开启了新中国历史进程的新篇章。

由此, 清华园车站是中共中央到达北京的第一站,也是“进京赶考之路”的历史见证。

历史在层垒、铁轨在延伸、汽笛在长鸣,清华园车站更深刻地嵌入在清华大学师生的记忆里,回荡在附近居民的耳朵里。“行人车辆请注意,火车就要开过来了”一度成为五道口颇具特色的声音、成为集体记忆。

然而,历史的变迁,让这座百年老站不再光鲜,如何走出新世纪的光辉之路,需要我们重拾她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价值……

穿越113年的历史光阴,清华园车站的重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要融入新的城市和街巷肌理,百年老站换新的“第一步”并不好迈!

“这是一个地标性建筑,跟京张铁路联系在一起,也是咱们这个区域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说这些都不保留的话,那这个地区它的历史承载物就没了。”

“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没有文化软实力,我们要硬气起来,会缺乏底蕴。”

如果说城市是形质,那么文化就是神和韵,承载文化的遗址就是城市的画龙点睛之笔。

随着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观念在海淀人心中深深扎根,让老站破茧重生,用历史文化与红色记忆唤醒海淀,就只是时间问题。

在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七十四周年之际,伴随着清华园车站旧址修缮开放,展陈面积210平米,展线长度102米。“走向新中国的步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对外开放,环境绿化建设让遗址周边靓起来了,东侧公园同步开放了,为居民送上了身边的文化和休闲空间,随时随地来到这里开启海淀红色微旅行吧。

迈好第一步,是历史的责任,也是海淀的使命!

我们能否将中共中央赶考路上到达北京的第一站完整地交给下一个百年,并且做到活态传承?让清华园车站与百年学府清华园继续相依相伴,让它深情注视中关村“科学情、创新梦”的延伸、看到新的一幕幕中国科技创新的传奇序列展开。

发轫于此,请记住,从清华园车站旧址开启延伸路线上的每个光辉坐标, 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西苑机场—香山。据北京三山五园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历时半年考证梳理,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同志抵京后的线路从清华园车站到香山双清别墅,算上中途折返路程全长约28公里。

这便是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这是一条进京“赶考”红色文化探访路,也是一条党史学习之路,是蜿蜒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腹地中的文化之路、生态之路、人民之路。海淀将把“进京赶考之路”建设成为一条知史鉴今、砥砺前行的红色文化线路,形成文物保护利用央地合作“海淀模式”。

清华园车站旧址对外开放、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将于年内投入使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纵贯海淀南北……历史文化符号不断被擦亮,建筑可阅读,历史可回溯,未来可预见……从遗址焕新开始,并沿着地域文化的阶梯拾级而上,到达家国情感的共鸣,海淀准备好了!

回望历史,“赶考”是永葆初心,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进京赶考,

在这里落地北京,

红色精神在海淀一脉传“城”!

新的赶考路,没有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