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记 南疆 西域 巴扎 礼记

游历雅记——西域礼记:南疆,巴扎的味道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9 07:23:02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汤令/图文

到南疆,不到巴扎走一走,不去感受那别一样的情趣和味道,你就无法亲近维吾尔族,也无法知晓他们的一种快乐而又悠闲的生活和交易方式,也就无法了解南疆这无比美妙而又神秘的土地。

所谓巴扎也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集市。在南疆的每一个乡,几乎都有巴扎,或大或小,都或多或少观照了维吾尔族人浓厚的生活风俗和特色。

就像内地的很多集市一样,巴扎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作为一个交易的平台。维吾尔族天生就是一个善于交易的民族。

他们用自己劳动所得的物品,在市场上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等价交换,却并非锱铢必较,交易时表现出的一种豪气和果敢,有时会让怀有小肚鸡肠的远方客商羞愧难当。

来赶巴扎的,有的牵着一只羊,一头毛驴就来了,有的在简易的凉棚一字排开各类食物。

现烤的馕最为醒目,一摞一摞的,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展开全文

这新鲜出炉的烤馕,据说不能马上入口,否则太有味了,不知不觉就可吃下好多,必会导致肚子发胀。

织毯也是经常见到的货物,色泽鲜艳,编织的图案也丰富多彩,这是维吾尔族的一个特色产品,世代相传,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巴扎多为手工制品,如陶制器皿,胡杨木制的树雕,以英吉沙的产地最为出名的小刀等等。

我在喀什的大巴扎浏览,还见到过颇为别致的化妆用品,有薰衣草调制的香水脂膏,也有利用维吾尔族中草制作的各类食品抑或补药。

南疆的干果是很丰盛的,很多农民都种植核桃、杏果、葡萄、红枣、巴丹姆等。干果在巴扎琳琅满目,是主角,也蔚为壮观。

干果品尝,一般是很受欢迎的。但你若太随心所欲,吃了几颗,又抓了一把,那摊主不仅会朝你白眼,还会走上前来,搅了你手中的食物。你把品尝当作唯一的选择了,连一点购买的欲望都没有,自然是不受欢迎的。

赶巴扎的人们,许多是穿红着绿的,像过节。男人有的戴起了朵帕,一种多褶的花帽。也有的穿起了袷袢,则是庄重和喜庆场合的衣着。

女人们很多是穿着“爱的莱斯”,这是一种用蚕丝编织的衣裙,五颜六色,十分艳丽。

从衣着装扮可以看出,赶巴扎还有悠闲放松,犹如过节的功能。

一般一个乡村一周轮到一次巴扎,县城的大巴扎也会定期组织。逢年过节,特别是古尔邦节,巴扎经常是人流如织,携儿带女,全家逛大巴扎是节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巴扎,很多人一待老半天。老人们抽着烟,孩子们满地奔跑、玩耍。妇女们也三三两两围聚在一起闲聊,一幅繁闹而又恬适的农村集市图景。

在巴扎交谈、闲话、叙叙家常、扯扯养植和育苗的道道,也是一大乐事。

也有的摊主,一看便知道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到了时间,在地上铺了一块毛毯布,就面朝麦加方向,鞠起大躬、做生意和做乃玛孜实在是两不误的。

我在巴扎见过一个维吾尔族男子,带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调皮地在蹦跳着。

我拿相机去拍摄,他躲在了大人身后不探首。还是那男子对孩子说了几句,把孩子推在了前面,让我一次拍个够。

巴扎有时就设在国道两旁。显得有点杂乱。那些孩童,真正的小不点儿,但已在马路上乱窜了,全然不顾汽车的来来往往,有的还特别胆大,等着我们车开过,用小手掌去拍一下车身。真为他们捏着一把汗。

巴扎是一个大舞台。你可以由此发掘维吾尔族许多有趣的生活画面,认识一些原本陌生的维吾尔族男女。

更重要的,你会发现清明上河图的景色,在这里也生动地展现着。不同民族在集市的表现上,竟然是如此相似!

作者简介——汤令,笔名令子,资深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青年时大量写诗歌,中年改写散文,近年主要写游记,作品见诸各地报刊和网站,以优美文笔吸引读者和众多粉丝。

作者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