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先民通过结绳记事。自那以后,“数字”的概念便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中。千百年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不再只是一种计量单位,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如成语“九五之尊”,多指代封建时代的帝王;又如典故“十羊九牧”,原指十只羊有九个人放牧,后延伸为“官多民少”,其律令繁多,令人无所适从。
有意思的是,尽管古人从未直接表明对于哪个数字有所偏爱,但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来看,古人对于数字“三”的钟爱,是明显超出其他数字的。
无处不在的数字“三”传统
不难发现,古代的很多“专有名词”,都包含了数字“三”。
例如,上古时期有“三皇”,朝堂之上有“三公”,州郡乡里有“三老”;对世人影响颇深的宗教也不例外,道教神话中有“三清”,儒家提出过“三纲”,佛教则有“三世”。
除了上述这些常见“组合”外,数“三”传统还早已根植于古代文化中的方方面面。上至古代社会中的礼制要求,下到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都能看到数字“三”的存在。
例如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便有所谓的“三阴三阳”之说。古人认为,人体脉络中的太阳、阳明、少阳为三阳;而太阴、少阴、厥阴为三阴。这几处重要经脉所在之处,直接关乎到人的健康。
中医“三阴三阳”运转过程
更有趣的是,就连文学作品之中,也离不开数“三”传统。司马迁在《史记· 律书》中写道:“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一个好的故事,要有起因、经过和结尾。这种“三段式”的圆满情节,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正因如此,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对“三段式”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
以人们熟知的《四大名著》为例。《三国演义》中有“三顾茅庐”、《西游记》中有“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中有“三打祝家庄”、《红楼梦》还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展开全文
耳熟能详的三顾茅庐故事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三”的使用,已经形成习惯。那么,这是否能证明,古人对于数字“三”一定是最喜爱的呢?
“自然始祖”与“完美数字”
想要判断古人对于十个数字的喜爱程度,一条有力证据便是:不妨看他们对十个数字的使用频率。
以《十三经》为例,统计十个数字位于句首的结果,发现:数字“三”的词条高达724条,居于首位;而仅次于它的数字“二”,词条只有486条。
此处所引《十三经》,成书于南宋时期,其中收录了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被历代读书人奉为圭臬。正因如此,《十三经》中对于数字的钟爱,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态度。
晚清刊印的《十三经注疏》
换言之,就使用频率而言,古人对于数字“三”有着明显的喜爱。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辞源》。在这部专业的古汉语词典中,数字“三”的词条数量同样高居榜首,多达609条。
除此之外,古人对于数字“三”的认知,同样体现了他们对于“三”的钟爱。老子《道德经》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将“三”解释为万物演化的基础,足见古人对于“三”的重视,此外还有玄学家将其上升到了“自然之始祖,万 殊 之大宗也”的高度。
更为神奇的是,西方学者也十分钟爱数字“三”。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甚至直言:“三”是完美数字,因为它体现了“开始、中期和终结”,具备神性。
毕达哥拉斯在思考数学几何
那么,数字“三”到底有什么魅力,能一直为古人钟爱呢?
人们为何如此钟爱数字“三”?
在十个数字中,古人对“三”钟爱有加,其实是远古初民对于客观世界初步认识的真实反映。《易·系辞下》有云:“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通俗来说,远古初民在长期劳作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久而久之,古人这种沟通天地以达到“天人感应”的目标,便逐渐演绎成了“三才观”。正因如此,古人才会将数“三”传统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在一些“讲究人”的带领下,数“三”传统便慢慢渗透到了人类社会之中。
如古代的阴阳学说。《道德经》中提及的“三生万物”,就能展现在神奇的八卦中。因为八卦中的每个爻卦,都是由三个基础单位组成的。而古代社会中的王权象征,同样有“三才观”的影子。
三生万物思想也逐渐融入到艺术绘画中
许慎在《说文解字》说:“三,天地人之道也。”是以,组成汉字“三”的三道横线,便代表了天、地、人。至于汉字“王”中间的一竖,则代表了君王。能沟通天地,还能庇护百姓的人,才应当是王权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礼制作为维系社会纲常伦理的重要纽带,也深受数“三”传统的影响。
据《礼记·曲礼上》记载:“卜筮不过三。” 卜筮 ,求吉也,是古代一些重要场合中的必要步骤之一。在古人看来, 卜筮 不应该超过三次,否则便会失去作用。
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颇深,人们常说的“事不过三”,便起源于此。另外,古人在结婚时,需要“三拜”;在筵席中敬酒,则需要“三巡”,这些礼数要求,同样是数“三”传统在人类日常行为中的具体表现。
饮食文化中常见的三杯茶
众所周知,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的许多传统,也都深受古代礼制的影响。因此,当古代礼制中出现数“三”传统之后,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也难免会倾向于数“三”。而这,恐怕便是古人青睐数字“三”的根本原因了。
[ 地史馆 ]
地理历史不分家
用地理解释历史,用历史记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