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兰 贝格 排放 视为 负担

罗兰贝格许季刚: 企业不能只把碳排放视为负担 而应作为生意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9 00:48:03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目前,距离我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已经两年半。去年,欧盟宣布将逐步加征碳关税,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出海时需做好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企业的成本和经营模式将面临挑战。

“双碳”将如何影响国内和国际上各个产业的发展?对此,1967年成立于德国的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具有独特的全球化视野。近日,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许季刚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对双碳、类ChatGPT技术、国际贸易壁垒等多个问题发表了观点。

双碳对能源公司影响最大 将促使高耗能行业洗牌

贝壳财经:当前世界越来越关注碳排放问题,我国也在推进“双碳”目标。双碳要求对哪一产业的影响较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许季刚:双碳对于能源生产部门,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能源公司、电力企业的影响很大,而且在过去的15到20年里面,这一影响逐渐凸显。

影响之一是投资的换轨,过去能源建设投资的都是传统能源项目,相对比较安全稳健,容易控制风险。现在有大量的投资转移到了VRE(风光发电等波动式可再生能源Variable Renewable Energy)项目上,VRE虽然是可再生能源,但变动大,能源公司不容易管理。储能建设如果不配上VRE,整个能源部门就有风险,所以它增加了整个体系的管理难度。

投资的换轨也带动了产品层面创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发现新的技术,如有数据显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能占全世界80%,但我们擅长的是晶硅路线,从短中期来看这一路线可能没有竞争力问题,但放到更长期看存在问题。因为早在十几年前的分类里就认为晶硅是第一代技术,薄膜是第二代技术(记者注:薄膜电池较晶硅电池而言长期具备更大的降本潜力)。我们的企业有量的优势,但在尖端技术方面需要进步,要持续做基础材料研究,才会有质的突破。

在能源应用端,最受影响的是高耗能企业,如建材、化工、钢铁、有色金属,这些类别的企业对双碳的压力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

贝壳财经:欧盟的跨境碳关税即将落地,如何看待“碳关税”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许季刚:坦白说中国的一些企业试图去抗拒碳关税,但是最终我相信是抗拒不了的,因为同样的机制在航空领域已经实施多年,已经证明这没有什么不能实施的。企业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碳足迹,或者本质上切换自己的能量来源,在双碳时代是没有竞争力的。

过去的竞争中并没有引入碳排放这一项成本,该成本因素未来将在高耗能的企业中体现并凸显,这将是一个非常重的成本,会把所有利润全部吃完,乃至亏损。所以,这些行业面对双碳时代受到的影响不是阵痛,而是行业的重新洗牌。

面对碳关税的挑战,目前有一类企业觉得“大不了国外市场不做了”,另一类企业认为如果现在开始调整,虽然不见得能做到多么完美,但只要比主要竞争对手领先一步就存在优势。

还有一类企业有着世界一流的底气,在零碳领域也要做世界一流。事实上,这并非完全是政策要求,还有市场需要的问题。现在都强调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其中E(环境)的部分相对其他二者更不容易做,如果一家企业真的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长期的世界领导者,就一定会关注低碳环保,而且一定不是被迫做。

展开全文

能源行业应该多元化应对双碳,不仅要进行产品组合调整、能源组合切换,还涉及很多节能技术、工艺的使用。有低碳的压力才有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只有双碳机制的保障,企业才有可能把高成本的技术真正应用下去,从商业逻辑上讲,企业要把碳本身当做生意来做,而不能只把它当做成本项看待。双碳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碳减排的实现,但从拉动就业等各方面角度来说,它也是一个新生市场,会涉及到大量服务、交易内容甚至金融衍生品。

ChatGPT等AI技术发展需要完善数据治理

贝壳财经:你如何看待ChatGPT等AI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许季刚:科技分为生活科技、生产科技两种,我会从生产科技的角度来看待ChatGPT的问题。事实上,过去也有使用AI的先例,如国外有企业很早就开始使用商业智能,虽然其更多给出的是比较线性的判断,但这些线性判断已经带来了好处。例如采购机器人在欧洲已经很成熟了,整个采购行为流程不需要人为参与。

但为什么相似的工具在中国推不起来?这与很多企业的数据治理能力是有关系的。如果数据能够绝对严谨地进入系统,剩下的信息由系统继续处理,理论上不会出错,就跟会计系统一样,如果出问题一定是舞弊或者错误。不过,从大概十年前直到现在,国内很多企业无法运用这样的技术,主要还是公司治理和数据基础的问题。

ChatGPT的出现说明AI有了更强的能力,但这个能力未必是一种全面的能力。当前的AI具备更好的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甚至有可能基于此衍生出认知,这些能力一定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如辅助管理。但如果数字治理不好,AI得出的结论会不会有问题?这类AI在国内产业界应用范围可能会相对更窄。

反过来看,我所在的行业实质上也是做归纳和演绎的,我觉得很多公司的战略部、市场研究部的一些低价值部分会被AI替代,最后人要做出的往往是最终的决策。

贝壳财经:你如何看待当前国际上对于先进技术的封锁,贸易壁垒以及国际并购上的难点?

许季刚:实际上,中国企业很难买到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公司,一些买到的公司往往处于相对面临淘汰的行业。我们曾经帮助国内公司买到过某持有先进技术的外国公司,国内公司并购成功后成为了技术持有者,产能加起来甚至在其所处行业成为了全球排名第一。

在这一案例中,为何外国公司会卖出自己的技术?这是因为对方坚信未来是生物的世界,传统石化材料已被淘汰,所以选择在价格最“不亏”的时候卖出,再去研发新技术新材料,这种新材料可以更贵,但在特定市场有人买单。目前,国外很多竞争者有一种思想,就是某一个行业,一旦中国人能够开始做了,这个行业的饭就“吃不了了”,所以干脆卖出,卖出后再去突破新技术。

对于技术封锁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的状态才是人类历史的常态,之前的20年,美国自身的繁荣使得它非常乐观,把传统上的贸易打压都扔掉了。但实际上,只要你的竞争力比别人强,就会遭遇打压,德国也处于过被打压的位置,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考虑,这是自然的事情,没有被打压只是因为别人还没有注意到你。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