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老师(二本)以后,日常打交道的对象至少年轻了二十岁,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却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好。虽给予他们上课发言(说分享更合适一些)增加平时成绩的激励,但举手者不多,提问点名的时候,学生第一件事是赶紧去翻书,而不是看向黑板上的PPT。
比较搞笑的一次,我上课忘记打开投影,直到互动环节走下讲台的时候,突然发现PPT没有显示…在这期间,竟然没有一个同学提醒我投影没开…我问他们:“没有PPT,你们怎么不提醒我呢?”他们回答:“以为没有PPT”…
跟我上学的经历类似,学生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社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当然也了解不到严峻就业形势下,企业招聘的实际需求。经济学专业,就像当初我认为的那样,属于“万金油”,哪个企业都会需要经营管理的人才,但实际跟企业需求相比,存在相当大的落差。
最近,去了一次一本院校的大型招聘会,来了几百家企业,但是跟经济学完全对口的岗位,很少。最常见专业对口的单位,银行、证券、房地产,岗位要求是不限专业,强调的是胆大活泼、表达力好、抗压力强,具体的经济学知识,可以通过后期的培训来获得。那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电气专业学生的需求特别的多,跟我国目前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很大关系,与电气专业学生从事产品生产相匹配,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从事产品销售,但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学的课程里并没有市场营销,更没有实践的机会。
课堂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做PPT,而不是写长篇的报告,把一个知识点说清楚,几页幻灯片就可以了,为的就是让他们在讲台上展示锻炼。有些同学很认真,做的页面非常漂亮,也有很多自己的观点,但是上台展示的时候,发现他们特别紧张,手在发抖。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能更多地要从事外向型的工作,市场开发、拜访客户,必须在学校里、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历练。一次两次紧张,第三次、更多次就不会那么紧张了,“社牛”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学生要做到侃侃而谈,还需要大量的训练。
随着疫情全面放开,生产生活恢复常态,经济也开始发力。一方面,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工程类企业大批量招聘,与工程经济相关的造价、概预算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大家在家里憋坏了,终于有机会踏出家门、踏出国门,休闲旅游,与旅游经济相关的景区运营人才需求看涨。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也应增加更多实用性的课程,接地气,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技能,匹配企业的需求。
通过设置专业方向的方式,加一个括号,如经济学(工程经济)、经济学(旅游经济),定向地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进入单位直接上手。也可以开展校企合作,让企业开设一些培训课程,联合创办实习基地,让学生有学有练,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
二本学生对于一本学生的优势在哪里呢?除了脸皮厚,还得肯吃苦。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与人才属于双螺旋上升的相互促进的结构,县域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又能促进县域更好地发展。一本的学生可能认为县域太小,不愿意去,那正是二本学生的机会。二本学生对自己的期待还是比较高的,大多希望去企业总部,而不是去子公司、项目一线,但怎么可能呢?没有基层的工作经历,掌握不了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就算刚毕业去了总部,在工作中,有想法的可能自己就想去基层学习了,没有想法的可能因为能力不足,被别人挤出总部…
县域并不是没有好的企业,很多不起眼的小县城都存在“隐形冠军”企业,有些已经上市,业务发展稳健、势头良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