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传 闭眼 报考 是不是 可以

新传线降了,是不是又可以“闭眼”报考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8 22:29:03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开头的话……

这是一篇关于2023国家线和2024新闻传播考研报考建议的独家分析文章。核桃哥用客观的数据和近十年关注考研的经验给大家进行分析解读。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2023考研国家线公布了,我们为大家分析了历年国家线趋势,详见: 。

大家发现:今年文学类以及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分数线相较去年有所下降。很多同学肯定会想:是不是新传考研激烈竞争的时代过去了?新传专业是不是又可以报考了?以下是我们的分析。

本文数据 及图片 来源 | 中国教育在线、 全媒派 作者|核桃

01、报名人数增速放缓

据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正式发布《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继续缓慢增长,达到474万人,仅比2022年增长17万人 ,和2022年增长21%的增幅相比, 增长率将出现大幅下挫,远远低于民间预估,显示考生报考日趋理性。

从近二十年数据看,考研报名人数在经历缓慢增长甚至一度下降之后,自2016年起,进入了高增长阶段。 从2015至2022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2022年则在高位上实现高增长,增长比例超过21%。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展开全文

这样的大背景,是不是意味着考研变得简单了?是不是可以大胆报考了?

并不是!

请注意!增速放缓,但还是“增”了呀!你报考的学校专业增加一个人,对于你而言那就是多了一个竞争者。

而且,相对于10年前,考研人数确实是涨了一倍还多。

所以,我们要看清大的趋势。考研的人确实是一年比一年多了。什么时候,报考的人数降了,而且,连年降,那才说明拐点真的来了。

02、考生报考趋于理性

为什么考研人数增速放缓了呢?

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那就是 “逆向考研” ,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考生报考趋于理性。

传统考研一般指向上考,即“双非”考“双一流”高校,但最近一年出现了明显的向下考的现象,被称为“逆向考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的学历贬值;二是社会对人才评价与筛选的门槛不断提高;三是考研竞争加剧,让一些人的核心关切变为解决考上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

在2023年的报考中,部分“双一流”大学报考人数增长水平明显低于“双非”院校,南开大学等院校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双非”院校的报考增长率普遍较高,云南民族大学、延安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增长率均超过了30%。

数据来源:各学校网站

同样,根据对考研学生目标院校调查显示,今年参加考研的考生中, 有近五成的考生目标院校为双非院校;其次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比超过三成;最后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占比两成多。

在具体的择校中,考生主要关注学校哪些方面?调查显示, 有接近六成的考生关注学校好不好考,分数高低。其次是学校实力,占比为56.07%; 另外,意向专业招生人数多少关注度也较高,占比为41.43%。

面对激烈的竞争,从近两年报考情况看,考研也正呈现出由以前的“上好学校”向“有学校上”转变的迹象。

03、研考竞争依然激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考研可以“闭眼”考了。

研考竞争依然激烈。

今年新闻传播学硕、专硕分数线确实是降了。但请别忘了,这个“降”是在去年分数大涨的基础上的“降”,这个分数线相对于前几年还是高。

具体从新闻传播专业来看,各传媒类专业自划线学校的复试分数线并不低,报录比依旧居高不下。由于今年的数据还不完全,我们以去年为例,在第四轮学科评级中A+至B的各院校中,平均复试分数线为377分,A+学科的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分数线分别为386分和367分;A类院校分数线最高为复旦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硕,达到了392分;A-类院校分数线最高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达到了388分;B+类院校分数线最高为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达到了402分;B类院校分数线最高为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学硕,达到了404分。

分数的居高不下并未降低考生们的报考热情。我们以第四轮学科评估为依据,统计了新闻传播学评级为ABC的56所高校研究生招考信息。数据显示,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等在内的部分高校2021及2022年的新传类考研报名人数均在700人以上,而招生数量则普遍在50-60人左右,招生人数最多的中央民族大学专硕也只不过在115人。

04、报考择校回归常识

当然,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制造焦虑。

我一直强调,我们今年的口号是 为新闻传播考研者减少焦虑,提供价值 。

所以,我们来谈谈怎么办的问题。

既然,我们看清了大趋势,又认清了现实,那么,这事解决起来也简单,那就是—— 回归常识 。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但越是在这样的时代,常识越缺乏,越需要“回归常识”。

所谓的“回归常识”,就是要 认识事物的本质 。

考研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 考研的本质就是一个双向的选择 ,说得文艺一点,考研就是一场双向的奔赴, 你与目标院校的双向奔赴。

你光有理想,一厢情愿,哪怕三战、四战,可能都是不够的;学校想招生,你不符合学校的要求,学校也是不会录取你的。

所以,你应该去明确自身的现状和未来的规划,去寻找跟你的能力和素养相契合的目标院校。

说具体一点, 第一,先明确自己的现状和未来规划。 你现在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已经工作的往届生,你未来就是想直接工作,还是想把读研当作你人生必须要完成的一个阶段?换句话说,如果你对研究感兴趣,或者你未来的规划需要你有一个研究生的学历,再或者,一个研究生毕业生的身份能够让你更好地达成你的未来规划,在这种情况下,你才有必要考研,否则,你完全可以不必考,你有更多的路可以选择:考公、考编、出国…… 第二,再来确定与你相契合的目标院校。 你得根据自己的常识去判断,一个学校和专业适不适合你,你又适不适合这个学校的要求。你需要做的就是要想清楚,你的读研地域、感兴趣专业、擅长的方向,你还得了解你的拟报学校的招生特质,比如,是否排斥“双非”,是否压分,是否倾向于科班出身,是否有特殊的要求,等等。(参见我们陆续更新的“择校内参”系列文章) 你只有经过这样的“常识判断”,才能做出要不要考研,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研究生的决定。

这就是一个“回归常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似乎跟全国报名人数是否上涨,报录比高低关系并不大。

拿我自己来说,我当年就有一个规划,就是要考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因为我一直对新闻传播感兴趣,未来又想从事相关工作,而当年,就我齐齐哈尔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身份是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所以,我有必要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而我又想尽早毕业,无读博计划,并且进一步了解到,中传新闻专业硕士的学费不贵,于是我明确而坚定地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新闻实务方向。第一年考完差两分没有过线,但这也让我对于学校的要求和自身的能力有了明确地了解,于是果断选择了二战,并成功上岸,最终如愿进入了央媒工作。

所以,你看,这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就是一个“回归常识”的过程。

考研不是一腔热血,不是无脑盲从,而是认清趋势和现实后的从常识出发。

希望你也能回归常识,找到出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