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尔扎克

您了解巴尔扎克吗?巴尔扎克有哪些著作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1 02:48:31 浏览6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您了解巴尔扎克吗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人物。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 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 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他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 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巴尔扎克有哪些著作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大作家。1819年1月,巴尔扎克大学毕业后,几乎足不出户的奋战一年,完成了处女作诗剧《克伦威尔》。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历史小说《朱安党人》是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从1829年写《朱安党人》起,巴尔扎克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即《人间喜剧》时期(1829-1848)。

在1830年4月,《人间喜剧》中《私人生活场景》两卷出版。

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

1834年,完成对《高老头》的著作,这也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在30至40年代,巴尔扎克又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巴尔扎克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如何评价巴尔扎克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对于巴尔扎克,人们从不吝惜褒奖之词。有人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有人说他是“现实主义大师”。不过,或许他对自己的自称,最为恰当:“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1799年5月20日,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在家庭的安排下,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但他对法律并不感兴趣,而是旁听了很多文学院的课程。读大学期间,父母为了让他尽早熟悉未来职业,曾先后安排他在一位诉讼代理人和一位公证人的事务所见习。几年的见习生活让他受益匪浅,熟悉了民事诉讼程序,还从这个法律窗口窥见了巴黎社会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为未来的创作积累大量素材。

1819年1月,巴尔扎克从法学院毕业,但也是同年,他拒绝了家人为他安排的公证人事务所的职位,而坚持要走文学道路。他在书房里放置了一座拿破仑塑像,在塑像的剑鞘上刻下字句:“他用剑未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完成!”但是,文学这条路谈何容易。他的第一部作品诗剧《克伦威尔》并没有获得预想的成功。迫于生计的压力,他先从事了出版行业,但是苦心经营三年,印刷厂和铸字厂终于全部倒闭,个人负下巨债。

于是从那时起,他不得不和各种出版人、债权人打交道,不得不面对高利贷盘剥、逼债、清算、敲诈勒索等一系列掠夺行为,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渐渐将目光投向社会的丑恶面。半是出于经济压力,半是出于描述时代的欲望,1841年末,巴尔扎克和出版商正式签订了16卷本《人间喜剧》的出版合同,压力之重、工程之大令人咋舌。

为了完成《人间喜剧》庞大的创作计划,巴尔扎克夜以继日的连续工作了20年。他经常每天晚上6点钟上床,半夜12点起床,点起四支蜡烛,一口气工作16个小时,只有在早上7点时沐浴,稍作休息——出版商这时会派人过来取得稿件。巴尔扎克的传记作家George Saintsbury说过:“没有谁可以说清楚他到底是在生活还是在写作”。

值得一提的是,巴尔扎克创作的故事和人物,很多都是有原型。巴尔扎克对原型人物们进行着采访,重现着场景。因此,不管是被称作“沥生菜箩筐”的囚车,还是监狱的单人牢房,还是各级法院的法庭,还是检察官的办公室等等,都无不栩栩如生。

巴尔扎克既不抽烟,也不酗酒,但嗜浓咖啡如命。白天一有空,便到巴黎街头购买咖啡豆。咖啡里既不加牛奶,也不加糖。他曾说过:“我将死于3万杯咖啡。”有专家统计过,他一生大约喝了5万杯浓咖啡。加上他一生受到债务问题的困扰,时刻受到高利贷者和出版商的追逼,经常被迫逃离躲债。巴尔扎克的健康从40岁之后就每况愈下,50岁之后已经重病缠身,最终不幸英年早逝——但是,作为这个社会的“书记员”,他记录下的人性美丑、生活细节,足以让他的名字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