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蒙古王朝对主动归顺的部落与被征服诸国的待遇,区别在哪里?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归顺蒙古的哈剌鲁部共有三支:统治海押力地区的阿尔思兰汗、夺取了阿力麻里地区的斡匝儿和统治斡斯坚地区的匣达儿密立。
哈剌鲁家族
1211年,不堪西辽沉重赋役的哈剌鲁汗阿儿思兰将表示归顺的礼物进献到怯绿连河,向至尊表示臣服。《宣徽使太保定国忠亮公神道碑》记载了哈剌鲁氏塔失蛮家事:“曾祖马马,赠集贤学士,当太祖皇帝正大位之六年,岁在辛未,奉其国主阿尔思兰来觐于龙居河”。
成吉思汗在接受归顺后对其加以优待。阿儿思兰汗同样娶蒙古宗室之女为妻,《蒙古秘史》:“太祖以女子赐他”,即通过结成姻亲来巩固双方关系。阿里麻里的哈剌鲁首领斡匝儿也遵照成吉思汗的诏旨前来觐见。
据志费尼记载:斡匝儿派遣使者觐见成吉思汗,上报了自己与屈出律交战的相关信息,并称自己为世界征服者的臣仆。在临行时获得种种殊恩,“成吉思汗嘱咐他戒猎,免得突然成为其他猎人的猎物,而且作为猎物的代替,他赠给他一千头羊。”
关于哈剌鲁部斡匝儿家族与蒙古黄金家族的联姻,志费尼记作:斡匝儿死后,他的儿子昔格纳黑的斤获得圣上垂顾,他得到他父亲的位子,而且奉诏与术赤的一女成婚。蒙成吉思汗的恩宠,奉命治理阿力麻里。哈剌鲁诸部在归顺蒙古国后参与成吉思汗西征,讨乃蛮部王子屈出律和征讨西夏的多次战斗,成为了蒙古国的忠实盟友。
展开全文
由上述可知,蒙古征服时期的归顺诸部在入觐时间上无明确规定,入觐蒙古大汗时或自发,或被召见,但均有共同特点:其一,归顺诸部入觐时被嘉奖丰厚的物质奖赏。
蒙古国向来具有物质赏赐的传统,《元史》记载:“自昔帝王于其宗族姻戚必致其厚者,所以明亲亲之义也。元之为制,其又厚之至者软。”蒙古在早期征服时极看重物质共享,成吉思汗曾对部下说:“取天下呵,各分土地,共享富贵么道”。
可见,早期对于黄金家族和部众的封赏具有共享福禄的性质,而以上所述对归顺诸部的封赏则更多的是为了笼络和统治。
产生这一思想的标志是征服塔塔尔人中的改革:取得胜利后劫掠的物品必须由蒙古合罕一人掌控和重新分配,使得地位较下的氏族生活富裕,以此加强对他的忠诚度。此时,忠诚度成了考量部众的标准。
其二,归顺诸部可获得与蒙古宗室之女联姻的机会。成吉思汗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忠诚的方式才能巩固统治,联姻就是嘉奖忠心的手段。建立虚拟的血缘关系这一策略有其历史渊源,在成吉思汗早期统一蒙古草原时,曾让其母柯额伦收养来自征服部落的孤儿,包括蔑儿乞惕部、别速惕部、塔塔儿部和主儿勤部。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普遍对和亲报以消极态度,这与传统的“华夷之辩”思想是分不开的,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有悖于农业民族的农耕文化,商业和文化上的欠发达使他们经常越过长城掠夺中原,因此,只有在迫不得已为安定边疆时采和亲之策,这一特点在西汉时期体现尤为明显。
蒙元时期的联姻则更偏重于嘉奖忠心,团结部众。这种有利的双边关系,为蒙古稳定边疆、发展贸易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卓越贡献。这二重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借鉴了中原汉地的羁縻政策,在限制但不剥夺政治权力的条件下,给予可控范围内的利益,将归顺国家纳入蒙古国的管理。
被征服诸国的入觐
蒙古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扩大疆域,一方面可以延伸蒙古政权的统治势力,一方面能够满足对于食物和商品的经济需求。
相较于主动归顺的部落来说,被征服诸国所遭受的待遇要严苛许多。首先是蒙古铁骑气势汹汹的践踏,其次是每年需要进献大量的贡物,最后还有被迫接受蒙古统治内属之国的一项规定——君主亲身入朝。成吉思汗通过被征服国君主是否亲自入朝觐见来判断对方是否忠诚,如达不到这项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兵戈相对。
花剌子模
1215年,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国强势占领金京城中都,花剌子模慑于蒙古国威严派出使团觐见成吉思汗,《蒙古帝国中亚征服史》详细介绍了这次入觐相关的内容:苏丹首领摩柯末·花剌子模·沙对蒙古人的势力非常好奇,于是派遣以巴哈丁·拉齐为首的使者团前去觐见成吉思汗,双方君主约定友好通商。
当成吉思汗派遣的伊斯兰商队以及“满载着金银、丝绸、特色毛纺织品、其他珍贵物品的五百多头骆驼”到达花剌子模边境讹答剌时,竟被诬指为间谍全部杀掉,所载货物也被洗劫一空。
成吉思汗获悉此事后震怒,派出使者前去花剌子模交涉,当地长官马合谋傲慢的态度彻底激怒蒙古统治者,于是成吉思汗于1219年召开忽里台大会后,发动十五万大军亲征花剌子模,畏兀儿亦都护也带兵从别失巴里赶来加入西征军中。
成吉思汗在征服花剌子模诸城会采用一种策略:到达该城时先劝说和恫吓对方投降,在获得城中财富和奴隶后停止大肆杀掠,若城中首领仍负隅顽抗,便不再劝说转而带兵攻城掠池。
成吉思汗侵占讹答剌后,与幼子拖雷向不花剌进发,黎明时到达咱讷儿黑,成吉思汗派遣答失蛮哈只卜为使者劝说城内居民投降,在听说屈服对自己有利后,城中首领连忙差人前来,成吉思汗对于首领未亲自入觐十分恼火,于是咱讷儿黑的首领带着贵重礼品亲自觐见成吉思汗,之后便获得了种种殊遇。
距咱讷儿黑不远的一名叫讷儿的村子在听说主动归附可免受杀戮后,派遣使者觐见成吉思汗,并献上丰厚的馈礼和食物,成吉思汗接受了讷儿村民的降附后,询问算端在当地的赋税,要求居民缴纳相同数量的现款后即可免受其他损失。
1220年初,成吉思汗及其兵马在不花剌城下屯营,城内教长、学者等觐见陛下乞降,他召见了城内富翁,要求他们交出藏金和谷物,并保证再无其他需索和苛捐杂税。
虽然城内财主照做,但意想不到的是一些不花剌男居民不愿屈服,双方厮杀几日后城内守军大败,“当地男子被杀三万多人,女子和孩童全被带走充当奴隶”,不花剌城不可避免地遭受了这次大洗劫。
以上可知,在成吉思汗西征的动因分析方面,无论是蒙古统治者发动对花剌子模征服战争的理由,还是在战争中掠夺的主要内容,都离不开商品和财产。因此可以推断,讹答剌事件并不是蒙古征服花剌子模的全部理由,其中也包含着为弥补蒙古游牧民族物质较为匮乏的缺憾,和统治中亚地区建立军事帝国的政治需要。
对高丽的征服
1212年,位于辽东的金朝北边千户耶律留哥率其部下降附蒙古,《元史》记载:“十一月,耶律留哥來朝,以其子斜阇入侍。”但当蒙古军队撤出辽东一带后,耶律留哥的部下趁其向蒙古纳贡之时,杀死被成吉思汗派来接入质人员的三百多名蒙古士兵,正式叛离蒙古。这支叛离的契丹部众一路渡过鸭绿江,来到高丽,抢夺杀人,十分猖狂。
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哈真率兵进军高丽,征讨叛离的契丹余部。《元史》记载:“太祖十三年,契丹留哥据高丽江东城,命哈真、札刺率师平之。”蒙古军队与高丽军合力收服叛军后,哈真提出双方通使的要求:“我等来自万里,与贵国合力破贼,千载之幸也,礼合往拜国王,吾军颇众,难于远行,但遣使陈谢。”
“高丽王瞮遂降,请岁贡方物,”哈真代表蒙古国与高丽盟誓,双方约为“兄弟之国”,确定朝贡关系。经过这次结盟,蒙古认为高丽已彻底臣服蒙古,因此多番要求高丽进贡,且数额巨大。
“九月,皇太弟、国王及元帅合臣、副元帅札刺等各以书谴宣差大使庆都忽思等十人趣其入贡,寻以方物进。十五年(1220年)九月,大头领官堪古苦、着古欤等复以皇太弟、国王书趣之,仍进方物。”
据记载来看,这一时期蒙古对高丽贡物的要求多集中在地方特产上,但因索要次数频繁,且索要数目不小,高丽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杀死前来收取贡物的使臣,于是引发了蒙古对高丽的征服。在世祖朝之前,蒙古发动了对高丽的七次战争。
结语
总的来说,高丽高宗君臣在形势所逼下,将都城搬至三面环海的江华岛,他们认为,蒙古士兵习惯在草原和陆地作战,由于气候和生长环境的影响,水战对于他们来说颇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