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妃 明孝宗 宦官 明末 抚养

明孝宗和纪妃分开后由万贵妃抚养,万贵妃的黑料由明末宦官谈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8 18:43:03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

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

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

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

守卫废太子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

但是英宗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

万贞儿

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贞儿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贞儿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贞儿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贞儿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

展开全文

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崩逝,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贞儿。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

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明宪宗实录》记载:“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

诞育皇长子

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

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明宪宗实录》记载:“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

朱见深

长子薨逝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

《明史》中的谎言

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

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

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孝宗生于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1472年)正月薨逝,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

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杨继宗

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宦官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1478年)九月初四日。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

其四,纪淑妃之薨,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明史》记载:“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

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薨逝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薨逝,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明史》记载:“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

谎言由何而来?

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

于慎行

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

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薨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

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宦官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

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薨逝,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五年(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

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

爱新觉罗·弘历

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

清高宗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