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代,平民百姓要想跨越阶级,进入仕途,就只能通过朝廷举办的科举考试来实现,而这里的考试,就分为文举考试和武举考试。
文举考试大家都很熟悉,一般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内容,拔得头筹者,就可以得到状元的称号,进而入朝为官。
科举考试是古代最公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它吸纳了大批出身于中下阶层的人,丰富了社会阶层的多样性,尤其是唐宋时期,呈现出了蓬勃的进步性,推动了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封建王朝的进步。
两相对比之下,武举考试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在历史上,武举考试大概举办过五百多次。与文试相比,武举考试的关注度要低得多。
而通过武举出来的进士们,地位也比科举出来的要低,所以历朝历代的武举考试,都是在被废除和被重建中反复横跳。
与文举一样,武举考试的第一名,也被称为状元。据统计,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大约280个武状元。
展开全文
其中,张三甲算得上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他是大清最后一位武状元,连霍元甲也不一定能奈何得了他。
武学天才
1876年,张三甲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张家家境贫寒,虽然祖祖辈辈都是练武之人,但和一般的农民子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张三甲自幼就喜欢舞刀弄棍,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天赋。
在长辈的教导下,张三甲渐渐学会了枪、刀、弓箭、鞭子等等武器,虽然他接触的武器很多,但张三甲却将每一项都掌握得很好。
再加上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长大后的张三甲对所有的武器都了如指掌,游刃有余。张三甲不仅精通十八般武艺,且力量也异于常人,可以轻易将武馆门前的石狮子抬起来。
在张家人看来,张三甲是世间绝无仅有的练武奇才,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事业,跟着家中的长辈再这样学下去,只会埋没了张三甲。所以张家人便开始四处找关系,想为张三甲寻得一位良师。
皇天不负有心人,著名的武学大家杨国昌,在听闻了张三甲的事迹后,便同意了收他为徒。
张家人喜出望外,连忙带着张三甲登门拜师。自此之后,张三甲就跟随着杨国昌学习武艺,张三甲本就很有天分,再加上杨国昌的指导,简直就是如鱼得水,进步神速。
最后的武状元
二十一岁那年,张三甲学成出师,在杨国昌的建议下,张三甲参加了同一年的武举考试,并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最后的会试。
在这次的会试中,张三甲是最穷酸的那一个,他穿着一身简陋的衣服,又没有足够的钱去送礼,所以很多人都瞧不起他,认为他不可能夺魁。
然而就在会试的前几日里,张三甲遇到了生命中最大的贵人——恭亲王奕䜣,那时的恭亲王奉命前来巡视演练场,一眼就看上了正在打拳的张三甲,并将他收到了门下。
恭亲王奕䜣
有了恭亲王做靠山,张三甲的身份地位自然提高了不少,而他也不负恭亲王所望,在会试中大展身手,小小的比武台,被张三甲打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这让看台上的光绪帝非常满意,当即钦点张三甲,为此次比试的魁首,并赐下了武状元的称号。
不过那时候的清朝早已摇摇欲坠,连朝廷都快没了,更不用说挑选人才,让他们大展宏图了。
因此,张三甲的武状元不过是一个虚名。但有总比没有好,一个武状元的称呼,就足以让张家光宗耀祖,让张三甲名满天下了。
之后没过多久,清政府就取消了武举考试,而张三甲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大胜霍元甲
有了这个名头,自然就有很多习武之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来挑战张三甲,其中就有家喻户晓的武学宗师霍元甲。
据说,张三甲为了表示自己的敬意,让霍元甲率先出手,而霍元甲也不客气,直接使出了自己最擅长的脚法。
霍元甲
然而,让霍元甲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用尽全身力气踢出的三脚,竟然被张三甲全部承受了下来,而且面不改色,纹丝不动。
霍元甲看此情况,自知不是张三甲的对手,便自愿认输了。
从此之后,张三甲的名声更甚,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可谓是真正的光耀门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