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虽有名马

伯乐相马原文翻译?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怎么翻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5-07 08:59:17 浏览17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伯乐相马原文翻译

翻译:

有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立市,没有人知道。去见伯乐,说:“我有骏马要卖的,比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跟他说话。希望你回来后看到的,但是他离开,我请求献一朝的价格。”

伯乐于是返回去看的,但是他离开一天,马价十倍。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重点词语:

① 去:临走               ②顾:看                   ③于:在                           ④比:连接着           

⑤伯乐:有名的善于相马的人               ⑥臣:我 一朝之贾:一天的报酬。

拓展资料: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韩婴,男,西汉燕(今属河北)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燕、赵言《诗》皆本于韩婴。赵子、淮南贲生即其高徒。赵子传蔡谊,三传形成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学,学徒甚多。后人认为他的《诗》学不如《易》学精深,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见韩《易》两好之,更从受之。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怎么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


出处:唐代:韩愈《杂说四·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辱 一作:只辱)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马说

阅读《马说》,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小题1:1)喂养(2)等同(一样)(3)马鞭(鞭子)(4)怎么
小题1:(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所以即使有名马(千里马),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拿“千里马”来称呼它。(2分)
小题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答“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的也算对
小题1: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有才能的人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小题1:围绕作者良好的愿望作答。如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也可从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方面回答。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如:“马之千里”解释语序不当扣1分,“或”、“尽”等关键词未正确解释扣1分。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小题1:了解作者所阐述的社会的政治现象,继而体会作者的有才能不得以伸展。
小题1:紧扣“怀才不遇”“统治阶级埋没、摧残人才”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