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雅 德雅 油漆厂 湖南 诞生

从湘雅路到德雅路,湖南第一家油漆厂的诞生与发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8 10:56:02 浏览5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娄湘棣

1974年,还在当知青的我,为了帮农民兄弟批化肥,与长沙氮肥厂结缘。没想到八年后长沙氮肥厂与湖南造漆厂合并了,长沙氮肥厂厂区成了造漆厂的北厂区。

1990年和1991年,我几次随领导赴湖南造漆厂,察看厂容和生产情况,并访问了造漆厂创始人之一的肖庆禧,向肖庆禧详细了解了湖南造漆厂的历史情况及发展之路。

1990年春,我随陈伟国厅长陪同俞海潮副省长视察湖南造漆厂,这是当年湖南造漆厂的大门。我单位档案室照片翻拍。

结缘长沙氮肥厂、造访湖南造漆厂

长沙氮肥厂

属于我国化肥工业的小氮肥模式。1966年后小氮肥迅猛发展,许多省几乎每个县都建氮肥厂,湖南也不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共建成1533个小氮肥厂。长沙氮肥厂生产的碳铵正是在那一时期红火的。

那时全国各地急需化肥,农民兄弟四处奔走求购,“

一包肥难求

”是那个年代中国化肥工业典型的写照。

1974年,我还在长沙县榔梨区高塘公社桂花大队当知青,我住在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应龙家。那年夏天,一个生产队长找我,要我帮忙买点长沙氮肥厂的碳铵,急用于稻田施肥,说产品质量好,但很紧俏。

生产队长找我的第二天我回到长沙,将其求购碳铵一事告诉了我父亲,父亲说:你去长沙氮肥厂找厂部段立俊书记,段书记原是我们局里的,文革初期撤销机关,干部全部去干校下农村,以后他到了长沙氮肥厂。

第二天,我找到位于伍家岭东北方向新码头路的长沙氮肥厂,顺利见到了段书记。段书记是北方人,穿着一身工作服很朴素,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我说明来意后,段书记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给我批了3吨碳铵。

展开全文

提货那天,那位生产队长带了两个二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各拖一辆大板车,每车装上1吨。

当我看到他们从氮肥厂库房提货拖出厂大门时,他们的脸上滿是笑容,十分高兴,全然不顾要靠两条腿拖着沉甸甸的化肥走50里路。当时我就想,这就是中国朴实的农民!

我目送着他们渐渐远行,心里酸酸的,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没想到的是,八年后

长沙氮肥厂与湖南造漆厂合并

了,长沙氮肥厂厂区成了造漆厂的北厂区。

1990年和1991年,我几次赴

湖南造漆厂

,察看厂容和生产情况。

1990年5月的一天,我随我的领导省石油化工厅厅长陈伟国去湖南造漆厂检查工作(那年我已调厅办公室工作多年了),那一次主要任务是陪同主管工业的副省长俞海潮去视察工厂,同行的还有俞副省长的秘书小袁。

湖南造漆厂厂长许荣怀在德雅路216号工厂大门迎接,全程陪同俞海潮副省长、陈伟国厅长看了德雅路的主厂区(南厂),和伍家岭浏阳河路新码头的北厂。许荣怀详细介绍了工厂生产和发展情况,俞副省长和陈厅长的检查发问十分内行,临别,俞副省长对工厂的要求具有指导意义。

1991年的一天,省石油化工厅副厅长边国达要去湖南造漆厂调研,叫我随行。许荣怀厂长在

德雅路

的厂办公楼等候我们,大家见面后,许厂长和厂部办公室主任陪边副厅长一行参观了主厂区和北厂区,我边看边听许厂长讲解工厂生产情况。

那两次到北厂区,让我触景生情,北厂区曾经是长沙氮肥厂,厂区占地70多亩,它为长沙周边的农业生产作出过大的贡献,当我步入厂区大门的那一刻,一件难忘的往事浮现在我眼前。

从造漆厂回来后,我访问了造漆厂创始人之一,我单位已退休的高级工程师

肖庆禧

。顺便说一下,肖庆禧的大女儿是我中学校友,曾经和我上山下乡在一个公社当知青。

肖庆禧告诉我:他于1956年底任当时叫“

建湘油漆厂

”的副厂长,主管技术。一年后于1957年底,上级部门省工业厅将他调往株洲氮肥厂筹建处。1958年留在了株洲化工厂,直到1962年调到省轻化工厅。文革期间于1969年下放到城步县农村,1971年调到邵阳地区化工局工作,1973年调回省化工厅任高级工程师。

四青年提设想

1950年初的长沙,人们还沉浸在刚解放不久的喜悦中,肖庆祓、肖庆禧两兄弟和鲁开文、崔祥骏4位大学化工专业毕业的青年聚在一起,设想筹办涂料厂一事。

肖庆祓1940年毕业于四川乐山武汉大学化学系,返湘后先后在老家湘乡中学、省立第五职业学校等任化学教师。1946年到长沙开办了家族企业“天和化工厂”,从事酿造、制皂工业。

肖庆禧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留校任助教。1945年返湘先后在雅礼、岳云、明宪中学及克强学院任教,1949年克强学院并入湖南大学,留湖南大学化学系任教,1950年调离湖大筹办利众企业公司化工厂。

四位青年才俊几经商议,结合湖南拥有足以自给的涂料工业原料的实情,提出了筹建化工油漆厂的设想,于是联名呈报湖南省人民政府。报告中提出:

“湖南拥有全国第二位的桐油与足够自给的梓油产量,有占世界首位的锑矿,占全国第二位的铅、锌矿和质地优良的钡矿,最适宜发展对国防、交通、和建筑等有极端重要性的涂料工业。”

建议并请求在长沙创办化工涂料厂,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为国争光”。

湖南省人民政府将报告批转省商业厅研处。

筹建化工油漆厂

很快,省人民政府商业厅于当年4月批复:同意筹建化工油漆厂。

省人民政府商业厅从下辖的国营“利众企业公司”调出桐油2000吨,价值约50万元(旧币50亿元)作为建厂资金,从利众企业公司挑出人员成立“利众企业公司化工厂筹备小组”,肖庆祓任组长,随即展开筹建工作。

筹备小组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肖庆祓等人赴上海,学习上海产的油漆、洋铁厅罐、颜料的生产技术,并从上海一油墨厂聘回三辊机挡车师傅朱禾盛,还购回部分生产设备和原料。

另一路由崔祥骏、肖庆禧等人在长沙组织厂房施工,设备安装,产品配方和其它投产准备工作,于当年11月上旬厂房基本竣工,各项生产准备就绪。

筹备小组组长肖庆祓和利众企业公司副总经理余勃东商定:化工厂成立炼油、造漆、颜料、制罐4个工场,管理部门设工务、总务、材料、会计4个课和研究室,11月下旬制罐工场首先试车,同时商定于当年12月底举行工厂落成典礼。

1950年12月初,设计年产炼桐油1万吨、油漆1千吨(主要品种为清油、清漆、调合漆、防锈漆、磁漆和厚漆、腻子等,用镀锡铁皮包装)、红丹5百吨、厅罐120万个(三个规格品种)的4个工场全面试产。

几天内首次生产出3.7升、18.5升厅罐,以及红、黄、蓝、白、灰、绿、棕、黑等8种颜色的调合漆。12月中旬又首次生产出红丹,其中洋铁厅罐和油漆在湖南省是首次生产。

产品的商标取“利众企业公司”中一个字,定“众字牌”。

湖南第一家油漆厂诞生

1950年12月20日这一天,长沙市湘雅路54号(以后改为北站路2号),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利众企业公司化工厂在此举行隆重的成立庆典。

至此,湖南省第一家全民所有制,也是中南区第一家油漆生产厂宣告成立,是解放初长沙市空前的一件大喜事。

当时为化工厂诞生题词祝贺的省市领导有:

湖南省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宋乃德,湖南省人民政府商业厅厅长徐明、副厅长王化民、李君九,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章伯森,长沙市人民政府市长阎子祥,长沙市工商局局长尚子锦,长沙市总工会主席袁学之,武汉外贸管理局长沙分局局长钟文琦,以及工商、银行各界知名人士曹典球、向德、杨先铎、肖仲祁等。

湖南造漆厂(前身:利众企业公司化工厂)成立日,省人民政府商业厅首任厅长徐明(我一中同学徐东平的父亲)题词祝贺!娄湘棣翻拍

庆典会后印制了《利众企业公司化工厂新厦落成开幕纪念册》。

利众企业公司任命肖庆祓为厂长,全厂职工53人,其中大学毕业生9人,一多半是学化工专业的,有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共有工程师6名,为当时技术人员最密集的工厂,上级政府部门为省商业厅。

化工厂成立之时拥有的主要油漆生产设备有:

三辊机2台,从上海一家停产油墨厂购进,其中美国、英国制造的各一台;

搅拌机2台,其中美国产1台,均已使用多年;

边碾1台(生产厚漆和腻子);

300升的熬油铁锅2只。

制罐设备有3条生产线,3个规格,包括剪、冲、压、滚、成型等机床。

生产红丹设备有万能粉碎机、烤丹炉、炒铅锅灶等。

炼桐油设备有炼罐2个(每个26吨)、储柜100吨的1个。

此外,研究室拥有小型不锈钢反应釜、球磨、三辊机等全套试验研究设备。

利众企业公司总经理余善传在化工厂落成典礼上献词称:

“油漆、制罐等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在中南、西南、华南各省是设备最新式、最完善的,品质相当于上海厂家的出品。目前油漆的正常产量月计90至150吨,红丹月计20至40吨,洋铁厅罐一磅型的月计10万个,其它各型不计。以年产油漆能力1000吨计算,约相当于当年全国油漆总产量1.4万吨的7.1%。”

利众企业公司化工厂是新中国着手经济建设的产物,是省人民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尊重科学、尊重年轻知识分子的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建设者们为国争光的工作热情。

化工厂诞生于湖南原料产区和省会长沙,厂址地处湘雅路,地理位置优越,火车北站近在咫尺,距湘江不足1公里,铁路和水路运输极为便利,加之独家生产而得天独厚,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化工厂的诞生,填补了湖南油漆工业的空白,从此走上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利众企业公司化工厂建成投产,生产出油漆、颜料、厅罐、炼桐油4大产品,当即在西长街70号设立了化工厂营业部,于1951年元旦那天对外销售,专销“众字牌”的4个产品。

除了厂营业部专销外,向化工厂要货的大用户有铁路系统的株洲、衡阳、柳州共3个材料厂,和株洲机车工厂、株洲车辆厂,还有各建筑公司、杀虫药剂厂等。

同年2月,“三反五反”运动开始,利众企业公司停业,省商业厅对化工厂实行军管,派来军代表成立军管小组,部分原有干部、技术人员被免职、停职或调离,厂长肖庆祓等人被停职反省。利众企业公司化工厂改名为“湘江化工厂”。

1952年开始,省工业厅接管湘江化工厂,改名为“建湘油漆油墨厂”,产品商标由“众字牌”改为“建中牌”和“湘字牌”。

1954年起,厂名改为“建湘油漆厂”,产品注册商标由“建中、湘字”统一改为“湘江牌”。

(资料翻拍)

湘江牌油漆(注册商标) 资料翻拍

1958年4月,省工业厅将建湘油漆厂下放到长沙市重工业局管辖,油漆包销由省下放到长沙市五金交电化工站。

建湘油漆厂以后管理关系变化不断,先后隶属长沙市重工业局、长沙市轻工业局、长沙市北区工业局、长沙市一轻工业公司、长沙市轻化工局、长沙市一轻工业局。

其间,于1968年改厂名为“湖南造漆厂”。至此,这已是第五代工厂名称。每一次更名都反映出工厂的一次革新,赋予其新的内涵,进取、思变是企业的精神。

(资料翻拍)

1973年,湖南造漆厂终于理顺行业隶属关系,由长沙市化工局主管。

徘徊曲折,发展不止

湖南造漆厂创建之初只有4个小作坊式生产工场,此后经历了“分、并、迁、建、改、引”等艰辛的发展过程。

1952年10月,长沙市修筑“建湘北路”,南起湘春路口接经武路,北止伍家岭连接浏阳河路,引导市区向北扩展,沟通北区各交通要道。由长沙市政府建设局设计,并组织失业人员以工代赈施工。道路长2.4公里,路幅宽40米,两块板型,按行驶电车规划,中央设6米宽路台,两边车行道各10米,人行道各7米。

规划路幅通过工厂厂区,其中炼桐油工场的全部,油漆工场的大部分,仓库、办公室、会议厅、宿舍的一部分被规划拆除。修路占去工厂2900多平方米,全厂占地面积只剩2600多平方米。经长沙市政府建设局批准,征购工厂西侧的菜土补足工厂原面积。

拆让马路不久,省工业厅将炼桐油的设备全部拨出交省粮食局等单位,制作洋铁厅罐设备连同制罐工人全部拨交地处湘潭的江南机器厂。1952年底,全厂只剩油漆、颜料(红丹)两个工场。

1958年,工厂按照省重工业厅的指示,红丹停止生产,拨交地处湘潭昭山的湖南农药厂生产。当年底工厂利税下降了22%,“半边天”红丹的分出是重要原因。

1970年底,湖南造漆厂按上级部门指令,将1963年从长沙印刷厂油墨车间调进的生产油墨的主要设备,拨交给长沙市第二印刷厂生产,并调去技术人员和工人5名,三辊机4台,造漆厂不再生产油墨。

1956年公私合营明亮化工厂并入,这是一家生产络黄为主的颜料厂家,职工15人全部并入,扩大了颜料生产队伍。

1959年,长沙制箱厂的木工20人调入,成立了木工班,专门加工包装木箱。

1982年8月,长沙市政府发出《关于长沙氮肥厂与湖南造漆厂合并的批复》,长沙氮肥厂除氢氧站调电子材料二厂外,资产和人员全部并入湖南造漆厂。9月10日,两厂全体职工在北郊工人俱乐部召开并厂大会,长沙氮肥厂有399名职工转入造漆厂,氮肥厂原厂区面积5.11万平方米成为造漆厂的北厂区。

与此同时,长沙市化工局发文同意成立中共湖南造漆厂党委会,这是建厂30多年来的首次,并批准全厂设18个股(室),7个车间。

两厂合并后,年龄大的原厂级领导安排在上级批准成立的厂调研室,我认识的原长沙氮肥厂书记段立俊任厂调研室副主任。我一个发小原在氮肥厂机修车间,他不愿去造漆厂,而选择了辞职下海从商,现今是北京古玩商城的一位老板了。

1956年油漆厂发生铅中毒,油纱头自燃,熬油起火等火警频繁发生,威胁工厂旁边居民生命安全;生产不断发展与厂区过小,场地、设备、厂房、储运、生活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变压器经常跳闸等等,要求迁厂扩建的呼声渐起。

1957年,工厂烤丹炉烟囱冒出的火星引发厂后居民住房起火,除赔偿损失外,一些居民强烈要求工厂搬迁。

1958年初,长沙市公安局连续两次发文,以油漆厂违反消防管理条例,发出要求迁厂的通知,并对时任厂长张某清处以罚款。工厂立即专题报告省工业厅要求迁厂。

1959年6月,上级机关以计划外项目批准建湘油漆厂迁往北郊丝茅冲地域的“湘江织布厂”,立即成立基建组和迁厂指挥部,于当年11月底,建湘油漆厂从北站路2号迁往新厂,工农路288号(以后改为德雅路216号)。湘江织布厂背靠京广铁路线,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比北站路的老厂面积扩大了近12倍,为此后工厂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1986年地图中的湖南造漆厂

湖南造漆厂从创建到1990年,我和省、厅领导去厂区调研,几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了熬油车间、硝基漆车间、醇酸树脂车间、立体色漆车间、清油车间、涂料研究所,省化工涂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设厂区内。

对各类油漆的配料、碾磨、调色、树脂设备,不断地作出优选改造,还有生产给水、供电、供气、运输、仓储、维修、安全、消防、环保设施均作出改造。

引进了西德产“斜式三辊机”、日本“密闭式砂磨机”,粉末涂料生产线,以及汽车专用漆和醇酸树脂生产装置的引进。

此外,金属制罐设备则经过分出、重置、转让、再置并再度生产。

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起,开始关心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建设了一批住宅,生活设施基本配套,工厂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生产能力已具规模。

造漆厂的巨变和贡献

1990、1991年我几次到湖南造漆厂,学习了解到工厂鲜为人知的史实,掌握了当年调研的部分数据资料,见证了这个生产涂料工厂40年来,由作坊式工场一步步走向改变,走向希望和充满生机的大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接支援了各行各业的建设和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截止到我和陈厅长、边副厅长察看工厂生产情况时:

油漆产量由1951年年产148吨增至13500吨,增长90倍之多;工业总产值由44万元增至6465万元,增长145倍;销售收入由45万元增至9039万元,增长200倍;实现利税由12.4万元增至1889.2万元,增长151倍。

职工总数由67人增至1071人,增加15倍之多;工厂占地面积由5600平方米增至120600平方米,增加20.5倍;固定资产原值由24.66万元增至1939.7万元,增加77.7倍;房屋建筑面积由2100平方米增至69111平方米,增加近32倍。

工厂已拥有一栋数千平方米的技术大楼和设施较齐全、力量较雄厚的涂料研究所,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花色、改善产品结构、更新换代正在加速进行,油漆品种由3大类增至15大类,共有200多个品种,800多个花色。

同时,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职工住宅由175平方米增至29253平方米,人均面积由2.6平方米增至27.3平方米,分别增长166.2倍和9.5倍。

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绿化、文娱室、图书室、操坪、球场、幼儿园、职工学校、闭路电视、食堂、浴室、医务室和医院、小卖部、理发室、车棚、家用液化气供应、补贴等公共福利和设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完善。

1986年11月,陈伟国厅长陪同来湘指导工作的化工部部长秦仲达视察了湖南造漆厂,秦仲达部长高兴地为工厂题词:

“发展涂料工业,为美化城乡多作贡献。”

一同视察的湖南省省长熊清泉亦题词激励湖南造漆厂:

“为发展优质涂料而奋斗。”

1986年11月,化工部部长秦仲达率部司、局、处负责人10人,在湖南省省长熊清泉、省石油化工厅厅长陈伟国、长沙市副市长何家象、市化工局局长李赤峰等陪同下视察湖南造漆厂。单位档案室照片翻拍。

1990年3月,化工部原副部长贾庆礼率吉化报告团一行视察工厂后称赞: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工厂的一个。”

不久,化工部下达文件,核准湖南造漆厂为国家二级企业。

搬迁、改制,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我再次探访湖南造漆厂是2014年的春天。

那时我已退休,德雅路的主厂区基本停止生产了,一座座车间厂房静静地躺在那里。我找到厂里的人询问,才知道造漆厂已于2013年7月启动了总投资8.3亿元的搬迁项目,工厂总部将搬迁至望城区马桥河路。

这些年来,湖南造漆厂步履坚实地一步步踏上奋斗征程,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1995年与日本关西涂料公司合作,成立湘江关西涂料(长沙)有限公司,拟新建年产6000吨的高档汽车涂料生产线。

1996年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构架。至此,湖南造漆厂更名为湖南湘江涂料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又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

如今,搬迁到望城区马桥河路的湘江涂料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15年12月底正式投产,年产3万吨高档涂料,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亦成为全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涂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湘江关西涂料(长沙)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望城区铜官建成投产,为全国最大的汽车涂料生产基地。

子公司双塔涂料公司整体迁至河南省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已于2019年开工建设。

近期,我携家人两次探访德雅路和新码头路。

德雅路216号的原主厂区已面目全非,厂区土地面积62900平方米由国防科大买下,耗资几个亿,已开发成少量高档住宅和绿色休闲公园。

德雅路湖南造漆厂原主厂区开发成的绿色园林休闲区 娄湘棣摄影

新码头路的原北厂区已开发成造漆厂宿舍区,一栋栋由南往北一直排到原厂区尽头,再往北通向芙蓉北路,这些宿舍有的经过改建达到近100平方米,职工住得舒坦,我去时见到各楼栋在加装电梯,这也是在厂矿企业里少有的好事情。

原长沙氮肥厂位于伍家岭东北方新码头路,1974年我来这里找氮肥厂段书记为农民兄弟批碳铵,后来这里成了湖南造漆厂的北厂区,现已开发成造漆厂的职工宿舍区。娄湘棣摄影

新码头路湖南造漆厂宿舍区,企业正在为每栋宿舍楼加装电梯。娄湘棣摄影

我在探访中巧遇原在造漆厂办公室,和纪检室工作过的老莫同志。他是原长沙氮肥厂并入造漆厂的老人,我们在宿舍坪里交谈了好久,向他了解了造漆厂后续的一些情况,也回忆到原氮肥厂的段立俊书记。

湖南造漆厂发展成今天的湖南湘江涂料集团有限公司,可以说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与时俱进的发展史。有一批前赴后继的企业领头雁,和默默无闻奋发图强的工人兄弟。现拥有4大研发基地,均为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工厂。3大研发中心,总占地1000亩,年产涂料能力达50万吨。员工2000余人,产值超40亿元。

产品涵盖了汽车涂料、工业涂料、特种涂料、重防腐涂料、水性涂料、民用装饰涂料和涂料用树脂等18大类,1000余种花色产品。集团产销规模位居国内行业前列,是中国涂料企业10强,亚太涂料20强,全球工业涂料40强的企业集团。

湘江涂料集团仍然沿用1954年的注册商标“湘江”,我想:或许是本土品牌的魅力,但更多是历史的传承,因为以“创中国最好的涂料民族品牌”,是湖南湘江涂料集团美好的愿景。

现代化的湖南湘江涂料集团有限公司座落在望城经开区马桥河路二段279号。翻拍于“湖南造漆厂(湘江涂料集团)70年庆典图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湘江涂料集团除了产业报国,为用户奉献高质量的产品,更专注产业的绿色环保,诠释湘江漆、放心漆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搏浪新时代,抒写新篇章。

附注:本文是我亲身经历的工作和往事记忆,及访问湖南造漆厂创始人之一肖庆禧的记录成篇,工厂的部分发展脉络、成长史参考《1990年湖南造漆厂厂志》、《长沙市志》第五卷市政工程篇、《湘江涂料七十年:与共和国发展同行,与时代变革的节拍同频共振》、《从新一代logo,回望湘江涂料70年沧桑巨变》,在此一并致谢!

END

*本文由

城市记忆CityMemory

独家发

布,编辑 | 明明。

“长沙轨交”主题征稿

随着长沙地铁6号线的开通运营,长沙形成了地铁半小时生活圈全覆盖的轨道交通新局面,人民群众在交通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为此,城市记忆CityMemory平台拟征集长沙轨道交通主题文章,欢迎大家积极写作投稿。

凡是从“地铁改变生活”的角度,以“小家”见“大家”,讲述自身亲历长沙轨道交通(地铁1-6号线、磁浮快线)发展变化的原创稿件,都在此次征稿之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轨道交通使得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2、轨道交通的发展,让市民的居住、就业有了更多选择;

3、轨道交通的发展,让市民有了更多文娱休闲的机会。

稿件字数以3000至5000字为宜,最好附带和内容相关的图片。稿件请发送至:citymemory@csjyds.com。

如稿件特别优秀,未来有机会收入正式出版的长沙轨道交通相关主题图书。

(另,城市记忆日常栏目征稿,正常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