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9日)是农历正月初八,不妨来观赏一下正定民间花会艺术的代表性项目——高照,为新年讨个好彩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定高照。正定县文化馆供图
高照,又叫中幡,已有百余年历史。据传,皇帝出行常伴有盛大的仪仗队,其中幡旗必不可少。打举幡旗的人在闲暇之时便耍弄幡旗,最终练得一身绝活。由于为皇帝打举幡旗讲究“吉星高照”,此技艺由此得名“高照”。后来此技艺传至正定,成为民间闲暇之余和庙会期间的一种杂耍技艺。
2019年央视元宵晚会正定分会场直播现场高照表演。正定县文化馆供图
高照所用道具主要是粗大竹料,其长短粗壮不一,最重的有近72公斤。表演前把竹竿用龙凤小旗缠绕,上竖两把花伞,竿顶还要插十支雉鸡翎等作为装饰。高照的表演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农闲之时,表现农民在太平年间庆祝丰收等喜悦之情,一般由几个汉子轮流表演,动作灵活多变,紧张又抓人。
展开全文
正定高照表演。正定县文化馆供图
表演者用竹竿在身上做出各种动作,基本相当于杂技中的顶竿。高照表演要求稳、准、快,手眼配合一致。主要动作套路有托塔、盘肘、二踢脚、双武花、单武花、旱地拔葱、孙猴背剑、二郎担山、老虎大撅尾、跨篮等。在表演时,表演者用手指、手背、肩膀、额头、下颚等部位分别完成举、顶、牙剑、脑剑、单山等动作,竹竿不断晃动、抛起、落下。表演中,幡面彩绸迎风招展,幡顶铜铃叮咚作响。现场有鼓、乐、锣伴奏,还有彩旗、竹幡助威。
正定高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在百余年的实践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较强的艺术和观赏价值。研究、整理这项技艺,对中国杂技及其他表演艺术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正定高照第六代传承人郭建兵(右)。正定县文化馆供图
2008年,正定高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郭建兵作为正定高照的第六代传承人,精通全套正定高照表演套路,并且通过不断创新改进,实现该项目的活态传承。2014年,正定高照传承基地在正定县第四中学成立,有效实现了高照传承队伍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