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剖 令人振奋 自告奋勇 女尸 小伙

2000年前女尸无人敢解剖,小伙自告奋勇,解剖的发现令人振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8 02:34:04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多极化局势正在形成,此时我国刚进入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国家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在炎热的7月,长沙当地的驻防部队正在开挖防空洞,在打孔钻探作业时,洞中居然向上冒出了一股白烟。

有人大着胆子往白烟处浇灌了一壶热水,谁知热水竟然反喷了出来。

就此在1972年,揭开了让周总理下令保护、日本求取一根头发的马王堆女尸事件。

而这具2000年前的女尸一开始无人敢解剖,直到一个小伙自告奋勇,而解剖出来的发现令人振奋。

女尸夜逃遁

“长沙挖出了一具女尸。”

当时这个消息不仅传遍了整个长沙城,甚至连外省都听说了马王堆女尸这件奇事,在那个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平时只有样板戏可供娱乐的时代,这吸引了大量的群众,前往长沙寻找女尸。

市民们已被挑起了好奇心,还有不少人从外地赶来,在博物馆门口闹着非要亲眼看见女尸不可。

在无奈下,博物馆只好把女尸放置在玻璃馆里,每天印刷1400张门票给长沙各单位的职工用以参观女尸,但没想到发放门票的行为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不满,每天有大量的人在博物馆门口闹事要看女尸。

当时博物馆联系了公安机关,请求派20名警察来维持秩序,没想到在发酵之下,每天有数万人潮堵在博物馆门口。

诸如“中央要把女尸送往北京,再不看就看不到了”,“女尸会突然坐起来,冲着参观的人笑”之类的传言越传越多,随着气温的逐步上升,局面的越加混乱,眼前更紧急的是女尸的保存问题。

展开全文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保证女尸内部的器官不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腐烂,至少应该减缓腐烂。”

博物馆的领导请来了湖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的副教授为女尸注射了酒精和福尔马林混合液,暂缓了女尸器官的腐烂,但在“看女尸”的热潮下,博物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极端人士夜闯博物馆撬开玻璃来看女尸,这对女尸的保存是极其不利的,必须马上解剖。

当时湖南省军政大员和博物馆领导讨论,医学院没有冰室,也没有冰窖和空调,女尸的安置是个大问题。

最后是张世林提出可以把女尸安置到医学院教学楼五层的一间房,曾经在一次争斗中,一种32P(磷)的放射性物质外泄,学医的学生都知道这种物质可致命,就不敢再进去了。

于是博物馆决定,暂时把女尸安置在这一间房,等风波过去,再移动到气温较低的防空洞中。

当时湖南省委的军政领导才向国务院正式报告,请求中央的批示;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得知以后,为文物出土却没有得到妥善的保存而感到痛惜,他严厉的批评,并指示要求立即对女尸转移,加以化学处理,再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

为了避免局势混乱,六月下旬的一个半夜,几个人像为大人物抬馆一样,在迷雾中悄悄转移了女尸,为玻璃馆重新加满了防腐液。

博物馆也贴出了公告,声称女尸昨晚已经坐飞机被运到北京了,还敞开了大门任凭群众们检查,如此以来,这场女尸风波才得以解决,也才有了“女尸夜逃遁”的传说。

虽然危机解决了,放在博物馆领导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该找谁来解剖女尸?

当时很多人问我,第一刀是什么感觉

1972年12月14日上午,时任病理教研组主任的彭隆祥在女尸身上划下了第一刀,时至今日他还能回想起当时手心隐隐出汗,紧张的心情。

令彭隆祥没想到,也是当时所有参与手术的科研组未曾预料到的是,女尸的解剖,还会在海外医学界引起轰动,甚至是有国家多次向中国苦求,只为女尸的一根头发。

一具两千多年前的古墓是世界级的挖掘奇迹,古墓中尚有保存好的尸体,更是令世界考古界和医学界为之震惊,当时我国这两个领域的专家教授统一的意见就是:现在解剖女尸。

当时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是,解剖名单很重要,要再三慎重讨论才能决定。

解剖名单最重要的一项,主刀是谁?

除了湖南医学院“全院大动员”来了40多人外,北京和广州的专家也来了。

身为医学界的泰斗,他们明白这场手术在科研上的重要性,这可是全世界唯一保存良好的千年女尸,与木乃伊完全不同。

但同时,当时国内的政治局势还在动荡中,各位专家虽都赶来参与讨论,却在会议现场互相“谦让”,无人敢担当“主刀”这一重责。

此时,一只手举了起来,彭隆祥说“我来主刀如何?”

话一落,当场的专家们立即热烈鼓掌赞同,大家都觉得彭隆祥来主刀再合适不过了。

当时的彭隆祥正好40岁,已做过200多例解剖手术,经验丰富,身为医生,彭隆祥明白这其中的价值,也明白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下的责任,他渴望参与这一场仅有一次的初次解剖,也清楚自己这一刀下去所要肩负的责任。

为了争取女尸的主刀权,彭隆祥共草拟了108项解剖方案,他在回忆的时候称这些方案中其实也有矛盾:

“当时考古界叮嘱我要保护好文物的外形,不能留下无法修复的破坏,千年女尸是世界仅有的,但同时从医学研究的角度,自然是解剖的越细致越好。”

“我当时草拟这108项方案,也是为了尽可能的二者兼顾。”

1972年12月14日上午8时,世界瞩目的马王堆女尸解剖手术开始了。

“当时解剖的地址比较特殊,不在医院,在博物馆。”

当时手术就在旧馆二楼一个靠东南的展厅里,手术台前不止有担任主刀的彭隆祥,还有神经外科的曹美鸿教授和彭隆祥的助手王福熙女士。

除了医生在场,由于这场手术的特殊性,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教授也在一旁全程观看。

彭隆祥回忆说,自己当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已经感觉不到谁在说话了,女尸刚发掘出来是有气味的,带几层口罩也盖不过去,但自己当时已经完全闻不到味道了。

“后来很多人问我,第一刀是什么感觉。”

彭隆祥从尸体的胸骨上缘入刀,沿中线直至下腹,第一刀下去的感觉是尸体比一般解剖的新鲜尸体要硬一些,但借助医用刀还是可以划开的。

很多人在得知女尸是千年不腐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埃及的木乃伊,但彭隆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

女尸的感觉不像湖南的腊肉,不是木乃伊那样抽干了血水的干尸,女尸的皮肤很有韧性,更像皮革。

“我当时在打开胸腔之后,心里就满意了,上级给我的任务可以交代了。”

在胸腔打开后,彭隆祥发现女尸的器官都有完整的形状,这让他得以研究女尸的病理,彭隆祥和同事们细心地取出了器官并将其保存处理,准备后续再研究切片和组织。

“当时和我一起的神经学教授夏教授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夏教授开颅时,发现女尸只有脑膜是完整的,其他的组织碎得像豆腐渣一样。

夏鼐的“条子”帮助我研究女尸

彭隆祥告诉记者,在确定他主刀后,夏鼐开的一张条子,曾帮了他大忙。

彭隆祥在解剖完女尸后出了两篇关于女尸的研究论文,一是《病理变化及死因分析》,二是《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古尸论研究祖国医学遗产的意义》;如今这两篇论文都刊登在《马王堆汉墓研究·女尸》一书中。

当时时任中国考古所所长的夏鼐递给了彭隆祥一张条子,这张条子不是夏鼐临时写的,而是他在北京时就写好了的。

条子上写着国外关于古病理学研究方面的5部英文著作,给彭隆祥提供理论支持的同时,这还给了彭隆祥莫大的信心。

“在解剖前,夏鼐所长还专门找我来谈话,从考古的方面和我进行了交流。”

彭隆祥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夏鼐的支持,通过解剖和后续的一系列研究,彭隆祥发现——女尸的食道、胃和大小肠内有138颗的甜瓜子,在猝死前的一天,这位尊贵的辛追夫人吃了很多甜瓜。

“她有病,而且有很多病。”

通过手术发现,

女尸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包括:冠心病、肺结核、胆结石等,还曾感染过血吸虫、鞭虫和蛲虫。

彭隆祥发现女尸的心脏处冠状动脉硬化明显,在她的肝和胆内发现了结石,十二指肠的开口处也有结石,十二指肠的结石极易引起胆绞痛,还会引发心脏病。

在女尸身上彭隆祥还发现了血吸虫卵,“这种病原来是叫日本血吸虫病,之前是被日本学者发现的,病例最早也是在1904年,虽然我国的医药著作《内经》、《千金要方》中也提到过,但一直没有病例。”

辛追的解剖,一下就印证了血吸虫病的论断,还把时间提早了两千年。

甜瓜子还能被发现,是因为这些食物还没来得及被消化,说明辛追死得很突然,彭隆祥断定辛追是死于心脏病发作。

彭隆祥没有让夏鼐失望,通过对辛追的研究,和大量的古书翻阅,彭隆祥成为了对中国古代病理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曾经日本在得知了千年女尸的消息后,多次派人邀请彭隆祥赴日交流,还数次请求中方赠送日方几根辛追的头发予以日本用以研究;出于对我国人类DNA的保护和对辛追的研究权,中国并没有答应日本的要求。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彭隆祥登上了国际古病理学学术讲坛,他的报告被国内外的病理学权威专家认定为是当时“最有意义”的报告之一。

千年不腐的秘密

很多人至今不解,那么多墓葬,为什么就马王堆的女尸可以千年不腐,保存至今?

而且辛追夫人的墓葬位置明显高于她丈夫和儿子的墓葬,规模也更大,她陪葬品的价值是全墓最高的。

辛追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身份高贵,拥有大量的财富和多名仆人,生前生活优渥。

当辛追被发现时不仅不是白骨,她形体完整,还有皮肤覆盖,毛发也都还在,更令考古人员感到惊奇的是,女尸的肌肉尚具弹性,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

马王堆的辛追女尸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经过考古专家对现场的勘察和彭隆祥等专家对女尸的解剖和研究,得出了辛追千年不腐的秘密——是墓葬环境所致。

这具女尸的墓穴深埋在地下40米处,同时,墓室的周围塞满了木炭,木炭厚度大概有0.5米,重量达到5000公斤之重;

木炭周围还堆积了大量的白膏泥,白膏泥的粘性、渗透性强,整个墓室在木炭和白膏泥的堆积下,几乎是完全密封的,木炭吸收了地下大量的水分,防止了潮湿,避免了尸体腐烂。

当时的工匠在做完这些后,又层层填土,所以马王堆创造出了一个缺氧恒温的环境,使得尸体防腐,辛追成为了一个两千年不腐的奇迹。

彭隆祥教授推断,由于辛追夫人喜食甜食,加上她活动较少,生前她的体型应该是微胖,但在死后由于水份流失,所以现在与生前的体型略有不同。

当医学教授为女尸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女尸的血管还能鼓起来,而且血管通畅,好似刚死亡的新鲜尸体,让当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由于当时当地政府未及时上报中央和长达一年展览的处理,马王堆女尸长时间跟空气接触严重影响了女尸的保存情况,尸体一度腐坏严重,不堪入目。

与古尸接下不解之缘

彭隆祥,在主刀马王堆女尸的解剖以后,此后他的医学研究方向也从组织病理学调整为古病理学研究。

不仅如此,以后但凡是国际上有重大的古病理学学术会议,彭隆祥都会积极参加,他认为马王堆女尸能为人类DNA学提供病例,意义重大。

如今90岁的彭隆祥早已退休,但他仍忙碌于宣传“马王堆型尸”,虽然千年女尸的研究早已告一段落,但彭隆祥认为自己与古尸研究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彭隆祥常提到自己在大学上法医课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们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队年轻夫妇去雪山探险时遇到了雪崩,丈夫失踪,妻子被救起;40年后为纪念丈夫,妻子再次来到了这座雪山的山脚河边,却发现河中飘荡着一具男尸。

法医课上老师会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这具男尸正是40年前失踪、当年雪山遇险的丈夫,由于冰冻的原因,丈夫的面貌依旧年轻如故。

在竞选马王堆女尸的主刀时,彭隆祥又回想起了这个故事,或许冥冥之中,自己和古尸研究真的很有缘分。

1984年,彭隆祥去美国进修,将当年记录女尸解剖的片段也带去,制成幻灯片,学无止境的彭隆祥还参加了当年4月的古病理学年会。

当时彭隆祥关于马王堆女尸的病理研究报告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后来他曾多次被邀请去美国各医学院高校演讲,在美期间彭隆祥曾做了五次演讲。

“1998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了一本叫《木乃伊,疾病与古代文化》的书,书里收录了我和武忠弼教授共同撰写的《马王堆型古尸在中国》。”

“许多外国人知道埃及木乃伊,知道冰尸,就像我们的教授给我们讲的那个冰尸的故事一样,但很少人知道马王堆女尸;从医学研究和环境的角度,马王堆女尸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地位。”

湖南省博物馆初步拟定将在未来的新展厅中展示彭教授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资料,彭隆祥希望在未来能有接班人,将他女尸研究的事业继续下去,运用新技术挖掘女尸上的DNA秘密。

周总理曾提出,希望辛追能保存200年,彭隆祥教授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们一直以来的努力也是为了保存好这个千年的“活”文物。

2004年8月,长沙举行了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的三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公布了辛追的尸体评估报告,到目前为止,辛追保存情况还很不错。

不过彭隆祥说:“辛追的保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学术问题,这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2020年10月,彭隆祥参加了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新闻访谈节目:“新闻当事人”;在节目上他深情回忆了自己的恩师卢惠龄教授,表示如果没有卢教授的教导,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在抗日战争时期,卢教授举办的生物展,当时是生物教员的卢教授细心指导了还是小学生的彭隆祥,激发了彭隆祥对生物的兴趣。

2021年6月20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举行了首届医学生毕业的百年纪念仪式,邀请到了退休前曾在湘雅任教授的彭隆祥出席。

“90岁的年纪,67年的党龄,我看到了国家的进步,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湘雅的发展。”

会上,彭隆祥作为湘雅1956届的毕业生代表与参加仪式的同学们回忆了自己在湘雅的五年学习生活,还分享了自己曾在全国各地学习和交流的经验。

在会上,彭隆祥语重心长的告诉毕业生们:“人生漫长,机会各种各样,希望我的故事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湘雅的学子不必人人都成为院士,但大家都应该立志做一个受人尊敬、为人们付出的医护工作者,无愧湘雅的教诲。”

为了感谢彭隆祥教授多年在湘雅的辛勤付出,新一届的学生们为这位1956届的学长送上了学生们亲手绘制的纪念画像。

参考文献: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举行首届医学生毕业百年纪念暨2021届毕业及学位授予仪式

湘雅医学院

潘蕾

主刀医生揭秘当年解剖全过程预言"辛追再'活'二百年"

青岛新闻网

许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