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3月4日,为期3天的第16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落下帷幕,接待游客近22万人次。其中,“正诞日”恰逢周末,客流量超14万人次,“五子朝王”仪式、“扶胥号”龙船朝王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广州市黄埔区南海神庙打卡。
梅花桩舞狮。邓禹/摄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南海神庙举办“波罗诞”庙会,来自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祈福游览。如今,“波罗诞”庙会已延续千年,是广州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现今全国唯一纪念“海神”的活动。
“波罗诞”千年庙会上演“狮王争霸”。李剑锋/摄
在黄埔街坊的心中,“波罗诞”期间最隆重的活动必然是“四乡会景”,也叫“五子朝王”。“‘五子朝王’活动反映了乡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体现了乡民对民富物丰的追求,是一项朴素而美好的民俗活动。”广州市民间文艺家黄应丰说,“朝王”后的五子神像回到供奉他的乡村还要热闹一番。有的乡村还舞龙舞狮助兴,像过节一样。
展开全文
“波罗诞”千年庙会的重头戏——“五子朝王”。 卜泽森/摄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朱晓宇表示,2007年,黄埔区恢复“五子朝王”的民俗活动。此后,这一民俗活动便成为历届民俗文化节的重头戏。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扩展波罗诞的非遗文化外延,争取让更多市民了解、喜爱并主动传承这些文化。
庙头村张氏大宗祠内摆起“流水席”。李剑锋/摄
“五子朝王”活动结束之后,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道庙头村的张氏大宗祠内,众多庙头村村民前来参加“流水席”。据流水席现场负责人介绍,“流水宴”已开宴3天,“正诞日”当天有400多桌。在庙头村,“流水宴”的传统至今已持续十几年,每年“波罗诞”村里人都会邀请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吃一顿团圆饭,已经成为“波罗诞”千年庙会中一项极具仪式感和乡土味的活动,对于增进村民感情、推动邻里和谐起到重要作用。
市民体验非遗技艺。邓土明/摄
据史料记载,扶胥港在唐代已成为广州的外港,海上交通贸易门户航线至波斯湾、大食国,再向西达东非、红海这条当时世界最长的“广州通海夷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每逢从扶胥古港出海之际,扬帆出海的船舶会先到南海神庙祭祀,祈求“海不扬波”。
当天,“扶胥号”龙船朝王在南海神庙古港码头进行巡游。本次“扶胥号”龙船的龙头与龙尾由非遗传承人张伟潮亲手制作。2020年,广州市黄埔区“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成功申遗,张伟潮成为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在以中国的24个节气串起的倒计时环节中,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龙头”带着水花浮出水面,正是张伟潮的作品。
“扶胥号”龙船在南海神庙古港码头巡游。朱伟钊/摄
在扶胥号的制作中,张伟潮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借鉴了黄埔各村落的文化元素,因此这条龙船不是代表某一村一社,而是代表整个黄埔的龙舟文化。“我在创作扶胥号的龙头时,参考了南海神庙的典籍传说,南海神祝融既是火神又是水神,因此龙头上红色和火焰纹饰的元素就比较多。”张伟潮表示,接下来“扶胥号”未来不仅将在端午龙舟节等民俗活动中频频亮相,还会成为许多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活动载体,让更多年轻人能够近距离感受黄埔龙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