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 为止 上下 至今 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为什么“春节”至今为止我们只过了109个?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8 00:43:03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春节,据史料记载,汉代时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它是立春之节,是迎春的节日。

南北朝时,人们则将整个春季称为春节。但历代王朝大多将“立春”称为春节。所以,古代的春节并不是新年岁首。

据史料记载,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商朝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周朝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岁首;秦朝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岁首。自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始,又改为正月初一为新年岁首,此后历代相沿未改。

由于在汉武帝颁行《太初历》之前,新年岁首是随着王朝的更替而在改变,所以古代的春节风俗与“过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太初历》颁行后,立春与岁首或前或后相差不过几天,处于同一个时段内,因此,人们在庆贺新年的同时喜迎新春,是古代农历新年正月初一前后特有的景象。

岁首既然确定,相应的庆祝活动自然也就移到这个时间进行。正月旦是汉代皇家的重要庆祝日,朝廷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汉代,在朝廷的影响下,正月旦也成为民间的节日。后世正月拜年的传统即由汉代正日拜贺新年的习俗发展而来。

隋唐时的春节称为元日、岁日、元正。从唐代开始,春节成为政府法定假日,唐开元年间颁布的《假宁令》规定,元日、冬至各放七日假。每逢元日,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庆贺新年。

展开全文

宋、元、明、清各代,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在民间,各种节庆活动也是越来越热闹。北宋“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就是开赌禁三天,任百姓娱乐。南宋时,年节人们出门游览寺庙宫观的风气甚盛。年节是人们聚会的良机,“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明清时期,元日过新年的习俗更是固定化。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新年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才有了新年岁首的内涵。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袭古代改朝换代重新确立“皇历”的传统,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引进西洋历法,改变传统的正朔,以公历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定为民国元年元旦。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孙中山这样做含有向封建王朝彻底决裂的意思。

1913年(民国二年)7月,北京(民国)政府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是,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从此之后,以往的夏历岁首“元旦”改称为“春节”。人们接受“春节”称谓,是因为它既区别了公历新年元旦,又因其在“立春”前后,“春节”表示春天的到来、新年的开始,与岁首之意相合。

自此以后,公历新年称元旦,农历新年则称为春节,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说 “春节”一词并不是历来就有的,是20世纪初才兴起的说法。

因此,今年癸卯年是我们的第109个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