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仲 宰相 阶级 平民 跨越

从平民到宰相,管仲如何实现阶级跨越?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7 23:01:02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悠悠春秋大业,滚滚战国狼烟。

管仲在后代的历史评价非常高,被誉为千古第一名相。但是这个管相的作风跟后来的商鞅、萧何、张居正、王安石这些人大不相同。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正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都是提倡重农抑商,把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做事有原则可循。

但是这个管仲却不一样,他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赚钱,什么手段都敢用。比如吧,青楼这个行业,就是管仲为了给齐国财政增收发明出来的。

就像木匠供奉鲁班一样,后世的青楼在开业之前都要拜一下管仲这个祖师爷。也不知道管仲到底教了他们什么。

用我们今天的话语来说,管仲就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他不在乎使用什么手段。而且,管仲这个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宰相。

春秋时期以及之前的夏商周,都是贵族社会。国家的官职基本上都是被上层贵族所垄断的,丞相的儿子永远都是丞相,也别管他会不会够写字,将军的儿子永远都是将军,你别管他能不能拿得动刀。

展开全文

等级森严,越界者死。

那么机会主义者管仲是如何打破这条铁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宰相的呢?

管鲍之交,贵人之助

管仲这个人最早的出身已经无法考证。不过,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周朝初年三监之乱的时候被周公平定的那个管叔的后代。要是这个说法是真的话,那么管仲在血脉上跟周王室还算是沾亲带故呢。

不管是不是龙子龙孙吧,反正老管家传到管仲这一代,除了一个低级的士人身份之外,一无所有。好在管仲年轻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好兄弟,叫做鲍叔牙。

鲍叔牙的家也是最低级别的士人,但是相比于家徒四壁的管仲,鲍叔牙却是家财万贯。

家里有矿的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义气担当,不仅没有嫌弃管仲家境贫寒,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带他刷经验。奈何当时的管仲简直就是衰神附体,他们俩之间的合作,就是从一次失败走向更大的失败。

史书上记载是:三辱于市,三见逐於君,三逃于战。

这个三可不是三次的意思,而是很多次啊。也就是说,管仲做生意破产了很多次;管仲上战场逃跑了很多次;管仲想当官,被辞退了很多次。

要是旁人遇到这种情况,东方明珠都跳了好几次了。可管仲却不在乎,反正他一无所有,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嘛!反正做生意用的是鲍叔牙的钱,做官走的是鲍叔牙的门路,上战场有鲍叔牙帮我垫后。

真正应该感慨的是鲍叔牙,在被坑了这么多次之后,还能对管仲不离不弃。

所以,管仲能够成功的第一个原因,要归功于鲍叔牙,要没有这么一个好朋友给他提供这么多试错的机会,任何一次创业失败,都足以让他去跳楼,根本没有人生豪迈从头再来的机会。

鸡蛋不放一个篮子

管仲能够成功的第二个原因,得益于他的鸡蛋投资策略。管仲生活的时期,是春秋小霸齐僖公在位的时期,此人是春秋霸主齐桓公的父亲。齐僖公除了太子齐襄公之外,还有两个儿子,公子小白和公子纠。这两个都是小妾所生,不具备皇位继承的资格。

也不知道齐僖公是怎么搞的,或许就是两个儿子在他眼里的地位并不重要。

在他们两个成年的时候,齐僖公给他们找了两个补习老师。吊诡的是他找的居然是管仲和鲍叔牙这两个超级loser。

按理说,齐僖公是一国之君,有的是条件找更好的补习老师,怎么就找了这么两个人呢?莫非想让他们教两位公子,如何从失败走向更大的失败?

与他们两个人一起应聘的,还有一个叫做召忽的人。正常来说,辅佐两个没有皇位继承资格的公子,并不是什么有前途的职业。

但这三个人却不以为然,反而心比天高,经常私下悄悄开会说,我们三个人就是齐国的三个鼎足啊。将来,我们应该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治理齐国。

好家伙,齐禧公还没死呢,齐襄公还在摩拳擦掌等着接班呢。你们就在商量这些事,要是让他们知道了,非得拉出去五马分尸不可。

他们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个太子齐襄公身上,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刚愎自用,跟国内大臣的关系很差。

当时是贵族社会,大臣们对于国家的话语权,远远高于后来的朝代。基本上几个大臣串联起来发动一场政变,就能够推翻一国之君。跟大臣们的关系处理不好,后果很严重啊。

所以他们觉得齐襄公早晚有一天会翻车的,而到了那个时候,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肯定有一个人会继承王位。当时鲍叔牙和召忽觉得公子纠的赢面比较大。

要不我们仨一起辅佐公子纠,以后当个从龙之臣好了。可管仲觉得政治斗争的东西说不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时候,他又坑了一把自己的好兄弟鲍叔牙。他让鲍叔牙去辅佐公子小白,自己和召忽留下来辅佐公子纠。

你说他缺德不,明知道公子小白的赢面比较小,还让鲍叔牙去辅佐他,而自己却留下来辅佐赢面比较大的公子纠。

而他叫鲍叔牙去,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他吃定了鲍叔牙把自己当成至爱亲朋、手足兄弟。万一公子小白获胜,鲍叔牙是不会抛弃自己的。如果让召忽去辅佐公子小白,真那到时候他未必就会拉自己一把。

还真别说,管仲这个鸡蛋投资策略还是非常管用的。后来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之后,要清算管仲,就是鲍叔牙跳出来力保管仲一命,还推荐他担任齐国的宰相。

江湖骗子胆气大

历史书上告诉我们,鲍叔牙推荐管仲出任宰相之后,齐桓公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两人冰释前嫌,一起开创春秋霸业。这是童话,真实远比这复杂得多。

齐桓公又不愚蠢,他怎么会把国家大任交给一个敌对集团的二号人物?而且他的简历上充斥着失败两个字。难道就仅凭鲍叔牙的一句话,齐桓公就敢把身家性命托付管仲?

其实鲍叔牙的举荐,只是给了管仲一次面试的机会而已。至于在这次面试中,管仲到底能不能够让齐桓公满意,还得看他自己的本事。

按常理来说,管仲是齐桓公的政敌,人家刚刚饶你一命对你有恩,现在又到人家那里讨碗饭吃,在这次谈判中,管中应该处于弱势地位才对。

如果管仲唯唯诺诺,表示谢齐桓公不杀之恩,希望以后有幸在他麾下效犬马之劳。那么,在齐桓公的心里,此人也就不值一提了,就算最后看在鲍老师面子法外开恩赏他一个官做,也不会让他做宰相。

而管仲的应对策略就是,他一上来就盛气凌人,直接问齐桓公:你有什么理想啊?一下子就掌握了对话主动权。

齐桓公回答说:我想把国家治理好。

管仲摇了摇头:这太保守了,你应该称霸诸侯。

齐桓公回答说:没这么大理想,就想守住一亩三分地。

管仲听完之后,怒发冲冠,梗着脖子说:我之所以没有跟着公子纠去死,就是为了让齐国实现称霸的大业,现在你这么说干脆赐我一死吧。

你看他短短几句话,就将自己贪生怕死,以及齐桓公的活命之恩给撇得干干净净,把自己塑造成了为齐国而生的英雄,反而让齐桓公相形见绌,在他的伟大志向下显得渺小无比。

最后,齐桓公彻底败下阵来:你别这样,要不我们试试?

那么,管仲到底是不是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为了齐国的霸业而活着的呢?简直是胡说八道。

其实他这个时候对齐国霸业根本就没有一丁点规划,直到三年之后,才逐渐摸索出了“尊王攘夷”的套路。

你说他自身一点规划都没有,就谈什么霸业,这不是江湖骗子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