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婚恋调查:异地婚姻要跨过几道坎?
因为各种原因,夫妻婚后两地分居,这样的异地婚姻并不鲜见。
围绕“异地婚姻”这一话题,本报对108位读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1%的人不接受异地婚姻。而在不得不接受异地婚姻的情况下,有69.4%的人选择同城不同县(区);79.6%的人选择只能接受持续3年以下的异地婚姻。
面对异地婚姻会产生哪些困难?40.7%的被调查者认为,聚少离多是影响夫妻感情最大的因素,容易导致夫妻疏远甚至离婚;32.4%的受访者认为,异地婚姻中某一方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和陪伴,也是造成婚姻遗憾的原因。不过,也有受访者表示,自己尽管经历着或经历过异地婚姻,但克服了这些困难,很好地维系了夫妻感情和家庭。
七成被调查者不接受异地婚姻
今年40岁的刘琳菲离开老家桂林已经有十多年。婚后不久,她和丈夫就不得不面对异地婚姻的问题。
刘琳菲的丈夫是浙江金华人。婚后,丈夫回老家帮父母经营生意,刘琳菲则选择留在桂林上班。刚开始两地分居的时候,刘琳菲还没有太大感觉,直到异地3个多月后,感觉有些不太一样了。
身边少了个亲密的人,让刘琳菲心里感觉空了一块。害怕孤独的她搬到住在环城西一路的父母家中同住,“可是对爱人的思念一点没有减少,坚持了一年多,我就辞职到金华去了。”
刘琳菲说,十多年前,手机主要用来打电话,视频则是通过电脑,虽然每天隔着网络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也总觉得有些失落。自己异地婚姻的时候,也找过朋友倾诉苦恼的情绪,“结果发现异地婚姻的人有不少,很多人都是因为工作或者为了赚钱养家而不得不这样。”
回忆起这段经历,刘琳菲认为,如果不是后来她决定辞职结束异地婚姻的局面,那么她的婚姻应该很难走下去。“所以后来我妹妹结婚,我第一时间告诉她,不要异地,会有很多纠结和挑战。”
在本报关于“异地婚姻”这一话题的问卷调查中,在“您接受夫妻分居异地吗”这一问题下,108人中有79人选择“不接受”,占73.1%。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异地婚姻是不看好的,并且不会选择。
相隔越远、分别越久越让人受不了
今年33岁的易柳在某教育机构任职,她的前两段感情都经历过异地恋。“一次是对方要到外地求学,另一次是对方到外地工作。虽然都在广西,但是不同城市还是让我对这段感情没有信心。”易柳说,她身边很多人都是如此,谈恋爱的时候就会考虑异地因素,尽量避免婚后异地。
小夏(化名)在广西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因为读研,她和丈夫已经异地分居两年了。“我和丈夫说好了,未来尽量不异地,我读完研,就回南宁和他一起生活。”小夏说,因为不想异地分居,所以考研时,她的报考目标就在广西区内,南宁和桂林距离不远,高铁只要2个半小时,“实在想念,周末就可以见面,何况还有寒暑假。”
在上述问卷调查中,关于“如果不得不异地,多远的异地距离您能接受”这一问题,108人中有75人选择了“同城不同县(区),车程单程2小时以内”占69.4%,位列第一;15人选择“不同城且距离较远,但有高铁直达,单程在3小时以上5小时以内”占13.9%,位列第二;13人选择“不同城但异地城市接壤。车程单程超过2小时,但在5小时以内”占12%;只有5人选择“相隔特别远,只能乘坐高铁或飞机”这一选项,占4.6%。
展开全文
与之相对应的,在问题“您认为异地夫妻至少多久见一次面合适”中,108人中有72人选择了“一周见一次”,占66.7%,位列第一;28人选择“一个月见一次”占25.9%,位列第二;2人选择“一个季度见一次”占1.9%;4人选择“半年见一次”占3.7%;2人选择“一年见一次”占比1.9%。
从这两个问题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接受的“异地”概念是“同城不同县(区)”,这也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接受“一周见一次面”的异地婚姻情况相互呼应,因为更近的距离,更方便看望和互动,可以减少异地婚姻带来的孤独感。
您接受夫妻分居异地吗?
如果不得不异地,多远的异地距离您能接受?
您认为异地夫妻至少多久见一次面合适?
您能接受持续多长时间的异地婚姻?
您认为异地婚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最大的挑战是感情如何维持
家住秀峰区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的吴女士与丈夫正处于异地婚姻的状态,她的丈夫长年在外地。
“我有2个孩子,双方的老人都在桂林。现在老人可以帮我带孩子,压力也不算大。但是如果老人年纪再大一点,我一个人就要照顾2个孩子和4个老人,压力还是蛮大的。”吴女士说,她和丈夫异地已经8年了,每年只能见面两三次。别人都夸她能干,但她自己心里清楚,“希望能结束异地,早点团聚。”
在本报的问卷调查中,关于“您能接受持续多长时间的异地婚姻”这个问题,108人中有86人认为自己“只能异地3年以下”,占79.6%,位列第一;12人选择“3年到5年”,占11.1%;3人选择“5年到10年”,占2.8%;7人选择“10年以上”,占6.5%。
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异地婚姻的状态不宜过长,不然对夫妻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家住北和安居小区的邱念芳和丈夫异地分居有4年了,丈夫在外地工作,每年只能在节假日回桂林团聚。
邱念芳认为,异地夫妻面对最大的挑战就是聚少离多导致感情疏离。同时,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另一方的异地,也会造成对孩子的陪伴减少。“这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比如每天都视频通话,聊一聊彼此的生活,或者让对方看看孩子,弥补因为异地带来的缺失。”邱念芳说,因为每天和丈夫都有话题聊,她觉得这样的夫妻生活即使异地,感情上也不是空落落的,心里有着挂念,日子也有奔头,夫妻双方为了改善生活去打拼,坚信总有一天会结束异地婚姻而团聚。
在本报的问卷调查中,关于“您认为异地婚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108人中有44人选择了“聚少离多不利于夫妻关系维持”占40.7%,位列第一;35人选择了“孩子可能缺少父爱(母爱),以及陪伴、抚养、教育等问题”占32.4%,位列第二;25人选择了“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能独自承担”占23.1%;4人选择了“双方老人赡养和照顾问题”占3.7%。
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看来,如何保持夫妻双方的沟通,尽量创造条件陪伴孩子,是维系异地夫妻感情的关键。
心理专家:
加强沟通是缓解焦虑的主要方式
市和谐心理教育培训学校心理咨询专家谢裕中认为,异地的状态对于婚姻来说是不太好的,因为婚姻关系到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现在大家普遍对这两样的要求对标高,异地对夫妻情感、孩子陪伴会产生不利影响。
市心理医院心理治疗师周琳玲认为,异地婚姻只是婚姻的一个状态。影响婚姻的因素有很多,不但有感情因素,也有经济因素。从情感角度看,异地婚姻对夫妻双方感情是一个挑战,但是从经济的角度看,有的人外出务工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未必是不可取的。
夫妻能够不异地当然最好。但如果已经处于异地状态,就要面对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不满足。周琳玲说,异地的夫妻可以尽量确定定期见面的时间,比如说有的夫妻会约定节假日一起过。同时,在心理上,虽然不能陪伴左右,但是在对方生病的时候也可以尽量创造机会见面,或者更多联系、关心。因为婚姻本身是亲密的需求,心理上,一定会有归属、依恋和爱的感觉,在已经异地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这些心理需求,对维系异地婚姻是有帮助的。
两位专家都建议,双方应该尽可能多沟通、多交流,来缓解异地婚姻心理上的缺失和焦虑感。“最好每天都有信息沟通。”谢裕中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对方感到关心,同时也能掌握双方的情感需求。比如,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多聊聊和孩子有关的话题,增强夫妻双方家庭的维系纽带;同时也可以聊一聊双方老人或者工作近况,多探索夫妻双方的共同兴趣,共同规划未来。
有人说,解决异地婚姻带来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方到另一方的城市去。谢裕中则认为,不论男女,做决定之前都要足够理性,不要为爱而仓促决定,如果要离开熟悉的家乡,到陌生的城市,首先要综合考虑今后的发展,评估一下单向奔赴是否值得。如果对感情有信心,坚信对方值得信赖,是可以试试的。但是最好在另一个城市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再过去,因为面对陌生的环境,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也很可能产生新的矛盾,影响夫妻双方的感情。
来源: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