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精神
说起中国女排,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便是郎平这个名字,在2019年新出的《中国女排》电影中更是将中国女排和郎平教练推上了热潮。而“女排精神”也再一次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而证明的,它更多的是象征着一种努力的过程,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在努力,这就是最强大的“女排精神”。
2019年,沉寂了多年的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夺冠更是惊动了全世界。中国女排第一次被全世界知道,是1981年的今天,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杯女排中以3:2的成绩打败上届的日本冠军队。
这是一次令全中国骄傲的奖项,在此之前,曾经有外国人评判中国说中国人只能在小球的项目上获得成绩,在大球的项目上是不可能有好成绩的。虽然在1981年,中国的乒乓球已经是世界乒乓球的七连冠。
但是其他的球类还是急需我们去向世界证明我们的能力,而中国女排的夺冠,是中国在篮球、足球和排球三大球类比赛中的重大突破,向世界证明了我们的能力,也打开了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道路。而这些为祖国争取到荣誉的女排运动员,则是我们最应该感谢和尊重的人。
展开全文
前女排队员陈招娣
1981年女排夺冠比赛中,参加的队员名单时:张蓉芳、郎平、梁艳、孙晋芳、周晓兰、陈招娣、周鹿敏、杨希、朱玲、陈亚琼、曹慧英、张洁云,而这其中的人,有一半以上也参加了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
这是他们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之后大多数女排队员因为身体原因而退出这个让她们骄傲的运动,而如今剩下的也只有作为教练的郎平被人熟知,其他的人也渐渐趋于平静,有些人则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前女排队员——陈招娣。
陈招娣1955年在浙江出生,1972年进入到杭州市的业余体校训练排球,因为她的排球十分出色,于是没过多久便被选入到北京体院的青少年排球训练队进行专门的训练。1974年她被选入到国家排球训练队。
随后在第二届的世界杯女子排球大赛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1979年获得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的冠军,后来排球队解散,她选择成为了一名军人,1981年,女排再次重建,她被国家体委借调,她毫不犹豫的接收了认为,再次走向了排球场,成为了当时的领队,并且在第三届世界杯中,夺得了中国首个世界冠军。
陈招娣的昵称
陈招娣可以说是“女排精神”的完美代表,她在圈子里被人称作是“拼命三郎”,也有人称她为“独臂将军”。“独臂将军”的由来是她在1979年全运会上得来的。她在1978年打全国联赛的时候左边手臂桡骨就受伤,没有过多久,由于日本访华,于是又和日本进行排球比赛,在比赛中因为对手的扣中自己的受伤部位而导致伤势加重,桡骨直接断裂。
那个时候排球十分缺人,而她又是中间力量,于是在两个月后的全运会上,她以绷带吊住左手臂,以单手进行比赛的形象出场,于是便获得了“独臂将军”这个称号。“拼命三郎”这个称号的由来更是让人敬佩。在1981年的世界杯比赛中,陈招娣在打球的碰撞中撞伤了腰,伤痛难忍的陈招娣防球的速度越来越慢。
但是她还是依然坚持在场上,后来因为教练不知情而将陈招娣换了下来,本以为能够进行休息治疗,但是没有陈招娣的排球队,很快便开始失分,场上情况十分不利,看着这种情景,陈招娣内心是火急火燎,一直主动要求上场,声称自己的腰已经好很多了,迫于无奈教练只好答应,在场上的陈招娣,强忍着腰伤的剧痛,坚持防球,虽然怎么也有点力不从心。
但是至少为女排献出了一份力量,当女排获得冠军时,陈招娣已经连站都站不起来了,队友见此情况,只好将陈招娣背上领奖台,这便是“女排精神”,不管结果如何,但是我肯定会努力。陈招娣和郎平以前是室友关系,据郎平回忆,1981年在决赛钱他的腰伤复发,但是她却坚持咬牙坚持完成五局,而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直到今天还一直影响着郎平,影响着整个女排团队。
1998年,因为要接受直肠癌手术,陈招娣被迫的退出了排球的生活。在此之前她成为了中国女排教练,尽管遍体鳞伤,还是依然坚持在前线,陈招娣表示,自己如果不是身体实在支撑不起,她还是会继续接受排球教练的职务,因为她热爱排球,是到骨子里面的热爱。
留下的证据
后来陈招娣回到了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管理军队和群众的体育工作,虽然她的日常工作很少接触到女排,但是只要一有机会她便会去女排的训练场,对女排的队员提出鼓励和建议。在2003年,女排重新夺得世界冠军回到北京后,她强忍着腰伤复发的疼痛,坚持和新老女排一起在电视台录制节目,表现女排的形象。
在2008年奥运会时,她还担任了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比赛的解说员,和早已经隐姓埋名的央视名嘴宋世雄一起。在08年女排比赛前一天晚上,陈招娣对女排的每一位队员都进行了鼓励并且宣扬了女排精神,虽然四面受敌,但是女排们依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拿下北京奥运会。
2013年4月1日,在生日的前两天,陈招娣离开了人世,她的离世对于排球界是一重大损失,她的亲人在她的骨灰里发现了几枚钢钉,是她治疗腰伤时留下的,虽然她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这几枚钢钉却是她存在在这个世界、存在在排球名对最有力量的证据。而她代表的“女排精神”更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文/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