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通道 温州 职业教育 构建

温州构建职业教育“大通道”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7 17:57:05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温州以“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国家试点为契机,紧贴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倡导在园区建校、优化调整匹配机制、创新产教协作模式等举措,有力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目前,温州共有5所高职院校、45所中职学校,全市职业院校与1731家民营企业、82个行业协会建立深度合作,每年为社会输送近5万名毕业生,为温州“四大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倡导在园区建校

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县(市、区)政府合作,设立了瑞安学院、温州设计学院、永嘉学院,打造“东西南北中外”分布式办学新格局;乐清智能电气产业学院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共建,满足千亿电气产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平阳二职、浙江省进出口宠物食品用品行业协会等六家单位合作共建宠业学院,为平阳宠物小镇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办到了企业“门口”,学校与企业的空间距离不断拉近,人才培养更精准、更有保障。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工作室作品展示厅

展开全文

温州紧密对接“5+5+N”产业发展,高站位布局新校区建设,倡导把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建在产业园区。目前已在龙湾区和温州海经区布点建成7所中职、技师、高职、应用型本科新校区,促进各类资源集聚融合。立足县域产业需求,温州在县域地区开办高职特色学院,整合产业优势建立职业教育“一县一产业学院”,解决当地产业人才瓶颈。

同时,温州以利益为导向深化校企一体改革,优化政策创新供给,以出台《推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 助力“活力温台”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为起点,制定一系列加速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从激励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着手优化政策环境,激发校企合作育人新动能。

优化调整匹配机制

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

以精准服务产业为核心,推动专业链紧密匹配产业链需求,让人才与企业更匹配,温州成立了市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统筹优化专业(群)建设和指导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在鹿城等7个县(市、区)做优做强鞋服设计、智能电气、汽车零部件、泵阀、印刷、护理等专业(群),新增专业22个,撤并停招专业17个,累计建成省中职品牌、优势特色专业22个,高职市级优势特色专业群15个,“校企双元、中高职贯通”高技能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增加至33个。

温州还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学校、企业、人才三方的动态、智能、精准匹配:开发“校企汇”智治应用平台开发,实现产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动态、智能匹配;融通产业大数据和职教大数据,实现人才供求数据智能匹配,实训、实习、就业信息智能撮合;促进职业院校依托产业端数据,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

与此同时,温州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推动5所高职院校以及技师学院与119家企业举办102个订单班;开展“十百千万”专项助企行动,组织实施教师进企业、学生大实训计划,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以实现人才与企业的精准对接。

创新产教协作模式

提升人才共育整体效能

校企的深度融合、人才共育实效的提升,离不开高效性、创新性的产教协作模式。温州积极探索深化产教协作新路子、新办法。如“1+3+1”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即第1年重点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与职业素养,第2至4年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第5年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根据每个阶段不同培养目标,针对性开发课程。

目前,温州已推动全市5所高职院校以及技师学院,与195家企业合作举办200余个订单班。如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华三集团企业实行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带薪跟岗实习,月工资达5000元,毕业后直接进入新华三生态圈企业;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都物业公司建立南都现代学徒制班,企业每年为每位学生补助学费5000元,设立南都奖学金,三年赞助该专业超百万元。

除此之外,温州还探索企业办学、校协合作、园区化人才培养、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等各类产教协作模式。如瑞立集团创办瑞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人才培育库;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与温州市包装联合会共同打造全国包装行业首家“智能包装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与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共建动物医院,有效解决宠物医护类人才培养短板;温州技师学院与中信阿里云瓯江口机器人产业园、达明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共建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等。

职业教育样板学校展示

在温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过程中,许多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和模式打造,涌现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样板,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全国首创“新混改”

建成“美业一条街”

婚纱摄影、新媒体运营、数字影像、美容、美发……位于温州鹿城区黎明西路的“美业一条街”,不仅激活了街区人气,还承担了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称“温二职”)的职业教育功能。

“美业一条街”的22间沿街店铺属于温二职。此前,因种种原因,多年来这些店铺只能闲置或充当仓库,没有发挥“店面”的实际效益,也成为闹市区“最缺乏人气”的一处。

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同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温二职创新提出了“新混改”模式,将这些店铺以虚拟租金、等值互换等形式租给企业,企业以实训授课、技术指导等教育服务项目形式支付租金,场地设备共建共用。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学校获得教育效益,形成“利益共同体”。

温二职“礼·匠·商”融合教育基地

2022年底,温二职公开招标引进了5家时尚艺术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美业一条街”,建设成为温二职的礼匠商融合教育基地。根据协议,这5家企业每年能为学校提供包含6大功能、16个方面、价值99万元的教育教学服务。

如今,礼匠商融合教育基地已成为集学生实训功能、企业经营功能、教师实践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新样态。这条街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对企业、教师、学生也是大有裨益:企业可以通过门店直接服务客户,产出经济效益,节约了店面租金等经营成本,还可以通过彼此协同,抱团经营,获得附加收益;教师利用平台窗口在校门口很方便地进行企业实践,了解市场需求,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学生拥有创业实践的机会,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得专业实战经验。

结合礼匠商融合教育基地的建设,温二职还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举措:以省、市相关政策为基础,制定了教师社会服务奖励机制,激发全校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社会服务,突出服务产业导向,聚焦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认定、技术技能服务、职业拓展体验等,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开发培训项目、提升服务能力,如以学校八大专业为基础,面向社会开展短视频制作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开发一批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层次类型多样的培训项目和课程;探索学校独立、聘师借力、校企合力、校校协力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 务。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打通人才供需通道

以“侨”字金牌特色,突出育人模式创新,强化品牌专业建设,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称“温州华侨职专”)主动牵手企业,创新“同育·双导·共赢”产教融合新模式,实现“专业链、服务链、人才链、产业链”融通,打通人才供需通道,构建“智能+”产教融合新格局,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活力温台产教融合活动

据介绍,温州华侨职专通过引企入教、引行驻校、引智入校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其中,引企入教是打通产教融合的核心环节,学校推倒“围墙”办学,以餐旅专业为试点搭建合作平台,成立了由13所温州市域含餐旅专业中职学校、18家星级酒店、12位行业大师组成的温州市餐旅专业产教融合联盟。

瓯侨餐旅学院

温州华侨职专与市饭店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行驻校”共建瓯侨餐旅产业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培训、赛事承办等方面开展系列合作;构建了“一站一室一部一所”为产教融合联盟运行提供顶层设计,“引智入校”为融合创新发展添加“催化剂”。

引行驻校活动

温州华侨职专抢抓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机遇,推进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联合举办双元中高职一体西餐专业,校企共建课程资源、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以“企业需求画像”式培养产业后备人才,同时提升就业匹配的精准度,推动协同育人,助力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实训大楼

学校还投资1.2亿元建成建筑面积17740平方米实训大楼,该大楼拥有38间餐旅智慧实训室,是浙南最大餐旅实训基地,入选了全国餐旅服务实训基地。

依托“侨”字特色招牌,温州华侨职专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段优势,让职业教育更贴近国际化需求。学校开发“智能+”APP云班课,引入国际化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实现专业课程精准教学。如开设意大利甜品系列课程,与意大利咖啡学院共建咖啡学院温州培训基地,所有课程均由意大利外教授课,通过意方考核的学生可获得相关国际职业教育课程证书。

米其林大师西餐线上课程

“智能+”APP云班课还拥有覆盖中餐服务、客房服务、西餐烹饪、旅游管理等学科内容的1023个微课资源,打造“智能+服务教学”智慧客房样板。

学校的“侨”特色也吸引了不少海外校友递上境外校企合作的橄榄枝。多年来,学校与全球16所学校建立“姊妹学校”、海外26个商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6个海外校友会,成立校侨务外事处,组建国际化办学“朋友圈”,拓展办学渠道,搭建学生升学、就业、留学的立交桥。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精准对接地方产业

培育“智慧新农匠”

作为一所区域涉农高职院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称“温科院”)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方面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应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转型带来新的人才需求,温科院着力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爱农业、懂技术、知数字、善管理、会创业、能带富”的智慧新农匠,从“技能脱贫”到“技能创富”再到“技能共富”,走出了一条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温科院花卉大棚实训基地,师生开展花卉品种与种植技术实训课程

以“智慧农业”为核心,温科院构建从产业到教学、科研、创业、推广再到产业升级的全链条智慧新农匠培养路径,以“双创”孵化拓宽教学边界,开展“在校生-农业创业者-农业企业家”三阶段递进式帮扶,平均每年立项创业实践项目200余项。

在知识维度上,有农业、数字、管理等知识;在能力维度上,有过硬的农业专业技术、通达的数字素养、较强的管理能力,会干事创业,能带动农民致富……温科院的“智慧新农匠”紧扣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产业发展新业态,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技能融入现有专业知识体系,开设涵盖农技农识、数字技术、现代机械等的课程,鼓励学生自觉树立智慧农业发展意识。

近年来,温科院牵头成立浙江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宠物产业职教集团、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教育集团等平台。这不仅为“智慧新农匠”提供了实践平台,还助推了地方特色农业发展 。

其中,温科院成立温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共富学堂,坚持“一地一策”开展“立地式”社会服务,建立共富观测点,探索与山区县共建地方产业研究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目前,温科院已与鹿城、平阳、苍南、泰顺、永嘉、文成等一区五县共建地方实体性产业研究院,在农业产业理论研究、科研创新、品牌打造、成果转化、产品营销、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交流协作等方面形成合力,破解农业产业链闭环难题。

温科院蔬菜专家给农民讲解相关种植技术

产业研究院的建设深化了校地合作,温科院把三农“难题”变为教科研“课题”,引导更多专业教师、科研团队、科技特派员研究和解决“三农”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问题,打造了“产学研创推”五位一体培育“智慧新农匠”的育人模式。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围绕“安防”特色

打造“专业+创业”双向融合模式

依托“安防”特色招牌,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浙江安防”)着力打造“专业+创业”双向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浙江安防构建了以专业为引领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增设专业特色创业课程,开着慕课、网络课堂等线上教学;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建立“华亭众创空间”,组成几十支“专业导师+具有创业精神的理想青年”跨学科团队,结合专业开展创业活动;同时采取训赛融合方式,实现促教促学促创目的。

得益于该教育模式,该校19级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吴龙元利用专业进行创业,在校期间办起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温州维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并迅速发展成一个拥有30多位员工的大团队。在校期间,他获得了温州市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称号、年度省政府奖学金。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与紫光集团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紫光芯云学院”

此外,浙江安防依托安防产业龙头企业特色订单培养、准警务化育人、省教改项目、学徒制和智慧学习工场试点,整合全省安防行业和政企资源,构建了“政校行企”四元协同、“德技知行”四维互嵌的数字安防类人才培养体系。“政校行企”优势互补,“德技知行”融会贯通,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助力温州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近期,浙江安防密集调研在温新能源龙头企业,拟成立第7个二级学院——新能源学院,以服务温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该项筹备工作于3月24日获得了市领导的批示。

安防学院和温州市无人机安全管理协会共同举办温州马拉松赛前千架无人机表演

浙江安防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深化与“政行企”合作。校政合作方面,学校与相关部门合作分别成立了温州市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温州应急管理学院、温州退役军人学院,建立了特有的军警培训和“安全类”培训体系等;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与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民航安全、工控安全等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如与北京翔宇通用航空、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等136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展开合作;校行合作方面,与技术应用、安全(应急)、电子信息等产业协会建立合作,如立足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优势,牵头成立了温州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并成为首届会长单位 ,与温州市无人机安全管理协会共同举办2023温州马拉松赛前千架无人机表演,助力温州马拉松,为观众们献上一场酷炫的无人机秀。

来源:《温州人》杂志、高教处、职成教处

编辑:薛敏

责编:张丽安

审核:吴永远、陈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