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董芳芳 通讯员 李敏桂 莫森 陈玉婷
1月10日,位于平湖的深圳中外运出口监管仓内,一辆完成海关查验的货车缓缓驶出,经闸口智能验放后直达蛇口港。这批出口货物从组货提柜、拼装施封、货物申报、自动核放卡口中控、放行到装船发运,全程耗时不到1天。
据悉,此次发运货物采用的是深圳海关新推出的“湾区陆海通”模式,即货物在平湖物流中心拼装后,由属地海关完成货物申报查验放行全部手续,在“物流一体化”调拨平台和24小时自动核放卡口放行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海关监管货物抵港直装,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所谓出口监管仓库,是指对已办结海关出口手续的货物进行存储、保税物流配送、提供流通性增值服务的海关专用监管仓库。深圳海关充分发挥出口监管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散货集拼进出灵活的优势,便利出口货物流转,助力企业降本提效,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据深圳海关统计,2022年,深圳关区出口监管仓出口总值1628亿元,同比增长26.5%。
畅通渠道堵点,赋能增效
为进一步落实促进外贸保稳提质,深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便利化,深圳海关多措并举释放政策红利,发挥“湾区号”中欧班列运输纽带作用,叠加出口监管仓散货集拼出口功能,构建“出口监管仓+中欧班列”货物集拼出口模式,助力深圳及周边企业产品在疫情期间稳定顺畅出口。
此外,深圳海关创新物流一体化改革举措,推出“出口监管仓+湾区海铁通”“出口监管仓+湾区陆海通”叠加监管模式,借助24小时自动核放卡口的自动施解封及可视化电子关锁的卫星定位、全程轨迹、视频监控功能,实现出口货物在数据流、轨迹流、视频流关区一体化监管下的“区港联动”和抵港直装,大幅度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综合通关成本。
简化审批流程,高效运转
为畅通出口监管仓货物流转,深圳海关运用各类平台开展业务宣讲,并到运营企业实地走访调研。同时针对货物入仓审批手续繁琐、物流运转不畅等问题开展监管操作模式“微创新”,在强化实货监管的前提下,简化入仓审批流程,由“逐单审批后入仓”优化为“先入仓后集中审批”,压缩入仓时间至少1个工作日。
“随着出口监管仓之间货物流转的增多,审批手续也变多了,梅沙海关收集到我们的诉求后,不仅为我们简化了这方面的手续,还允许我们先进行货物流转再递交申请,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货物流转效率。” 深圳盐田港普洛斯物流园有限公司周经理介绍说。
据了解,深圳海关所属梅沙海关聚焦两仓企业“仓转仓”效率问题,采用“集中审批+事中抽核”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实现“物流”与“单证流”分开,企业无需人工审批即可开展转仓业务,仓转仓货物流转周期平均缩短2天。为进一步提高出口监管仓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梅沙海关还积极与税务部门联系配合,实现辖区内出口监管仓企业“入仓退税”试点资格“全覆盖”,为广大中小企业缩短最长近11个月的等待退税时间,减少企业资金占用,为企业经营注入政策活力。
“即到即办”优服务,便捷通关
“由于元旦、春节‘双节’来临,我们出口监管仓散货拼箱出口业务进入作业高峰期,元旦期间就有一百左右柜子的出仓计划,春节前更是出口高峰期。”金运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林经理介绍说,“多亏梅沙海关为我们加急处理,让我们既避免了因误船而造成的损失,也保证了对国外客人的信誉。”
据了解,元旦期间恰逢年度商品编码调整更新,导致元旦之前申报入仓已安排出运船期的部分货物无法按旧编码完成通关作业。为尽力满足客户船期需求,减少外贸企业物流通关成本,梅沙海关组织业务骨干在元旦期间为企业加急处理商品编码批量调整作业,保障了企业出口货物正常流转。
为提高通关效率,深圳海关不断在优化监管流程、便利仓储货物流转上下功夫,结合企情分析提前捕获企业库存数据变化和出货高峰,针对业务增长点采取优化查验流程、合理分配查验资源、优化细化下仓路线等方式,实现“当天中控、当天完成查验”,为国货出海提速增效。
深圳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物流便利化,使“出口仓、生产厂”之间互联互通,拓展出口货物物流渠道,降低企业综合通关成本,为企业出口赋能,助力出口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