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分析 搁浅 头条 频繁 为何

头条 - 6天16头!鲸类为何频繁搁浅?专家分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7 13:16:02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近日,浙江沿海出现多起鲸豚搁浅事件,一场场救援行动也引发网友强烈关注。

● 7月6日,浙江台州12头瓜头鲸集体搁浅。经过数十小时紧张救援,其中6头被成功放生,5头不幸死亡,1头因身体虚弱仍在接受救治。

图源:央视新闻

● 7月9日,两头糙齿海豚在浙江宁波一滩涂搁浅,经救援后被成功放归大海。

图源:央视新闻

● 7月11日,浙江台州温岭东海塘又有2头瓜头鲸搁浅,其中1头不幸死亡,另1头被运往深海成功放归。

6天16头鲸类搁浅,原因何在?

我国的南海、东海、黄渤海等海域都有鲸类分布,为何

近期浙江沿海搁浅事件接连发生?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文治对其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全文

每次鲸豚搁浅都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多个个体的集体搁浅;

搁浅的时间和地点都非常接近;

无论搁浅的是瓜头鲸还是糙齿海豚,都不属于近岸物种,而是生活在几百到上千米深的海洋水域。

综合以上几点,

林文治认为,搁浅情况的接连发生,很可能是因为

鲸豚生活的海域发生了某些区域环境事件,如高强度声学环境污染、海洋水体污染等,导致鲸豚迷失方向,发生搁浅。

还有科学家认为,鲸的搁浅与它的声呐系统受损有关。

鲸的眼睛很小,且视力不佳,但是鲸具有一种高灵敏度的回声测距本领,能发出超声波,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鲸类就是凭借这个本领测物、觅食和导航,准确度非常高。

近期的搁浅事件,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单磊更倾向于是鲸的身体出了问题,就像人一样,鲸也会生病,它的声呐系统出了问题。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专家赵盛龙教授也是这么认为,他分析说,“眼下,内湾的、尤其是海滩的海水还是混浊,这与外海高盐水季节性‘压入’有关,鲸由清澈海水环境一下子进入混浊的海水环境,凭鲸的视力(本来就眼神不太好),迷失在所难免。

除了上述原因,学界推测鲸鱼搁浅的影响因素还有多种可能:因捕食者的追击或人类的骚扰受到刺激,仓惶登陆时遭遇搁浅;疾病缠身,想爬到岸上寻求生存机会;在近海岸觅食,由于贪吃,不幸在退潮时搁浅;带头鲸搁浅,鲸的群聚习性使得其他鲸鱼前仆后继,发生悲剧;与海岸地形气象条件有关等。

单磊表示,这些都只是猜测,“鲸在海洋处于食物链顶级,除了虎鲸和大型的鲨鱼能伤害到它以外,它没什么天敌。所以,被捕食者追击,仓惶逃到陆地上避难,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据媒体报道,日本学者岩田久人在搁浅致死的动物尸体中检测到了高浓度的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毒物。这些毒物来自于航海公司每年在船底涂刷的涂料。他认为,鲸鱼或海豚喜欢沿着船舶航线游戏追闹,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可能被毒害,辨别方向的功能遭摧毁,从而搁浅身亡。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达琳·凯顿在对巴哈马群岛的殉难鲸鱼做尸体解剖时发现,这些鲸鱼的内耳普遍有出血现象。他认为这极有可能是美国海军舰艇上使用的大功率声呐,造成鲸群丧失辨别方向的能力。

遇到

鲸类搁浅应如何科学救援?

专家表示,根据不同搁浅鲸豚的身体状况,救助方式主要有三种:

在鲸豚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将其放生回海洋中;

对搁浅鲸豚进行保持水分等护理,待涨潮后使其自行游走;

将受伤严重的搁浅鲸豚转移至人工环境,待其康复后再放归海洋。

图源:央视新闻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副研究员郝玉江称,由于鲸类体型庞大,一旦搁浅,很容易陷入滩涂的泥沙当中,将其救出通常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使其远离生命危险,救援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将鲸豚身体摆正,使呼吸孔朝上,以保证其

正常呼吸

对呼吸孔进行清理,以防泥水进入呼吸道甚至肺里引发感染,进而导致死亡;

由于鲸类没有四肢

支撑身体,搁浅时胸腔腹腔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要

尽可能在使其在浅水里,借助浮力来支撑身体;

鲸类的皮肤不能承受长时间的干燥,要保持其皮肤的湿润,不能受到阳光直射。

减少鲸类搁浅现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近年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国都接连曝出鲸豚大规模搁浅事件。

林文治表示,

人类活动对包括鲸在内的很多海洋生物都会造成影响:例如,全球变暖造成海洋环境酸化,海洋航运造成水下噪声污染,海洋垃圾造成的污染等等。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生活污水排放等,更会对

近岸的

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图源:央视新闻

我们能做的很重要一点就是,在寻求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留给野生动物赖以生活的资源,获取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点。

来源:中国科普网 综合报道自央视新闻、都市快报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