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黑鲤,鲤形目,鲤科,鲤属鱼类,主要分布于毗邻越南的百色市那坡县的8个乡(镇)和靖西市的3个乡(镇)。百色市辖区边陲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字记载较少,单据《那坡县志》记载那坡县稻田养殖土著鲤鱼就有150多年的历史,目前,百色市稻田养殖鲤鱼面积1万余亩。黑鲤是百色地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稻田养殖鲤鱼的种质,其具有不逃逸的特性,有的体色如漆墨染身,体侧及腹部纯白或橘红或金黄,有的通身红中透黑,如燃烧的火炭,所以当地俗名分别有火炭鲤、乌鲤、土鲤等。黑鲤是当地农户利用自然江河捕捞的野生鱼种自繁自育,经过百年的自然选择加人工选择,形成了自己本土特色并适宜稻田养殖的稻田土著鲤鱼。黑鲤为杂食性,能摄食杂草、浮游动物等。当年的鱼种下田,待到收割稻禾起鱼时,一般都可长到150~200克。黑鲤的肉味鲜美,小刺少,品味极佳,营养价值高,一般市场价格60~70元/千克。
百色市稻田养鱼生产多数为单季稻,极少数为双季稻,稻田梯田型,小块多,大块少,细长多、方块少;每年的农历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为单季稻插秧时间,插秧前稻田施足基肥,加高加固田埂,搞好进出水口栏鱼栅,不开沟起垄,不挖鱼池,技术简单。插秧后三至七天开始放鱼,主要放养自繁自育的本地黑鲤。
1.放养密度:一般亩放当年鱼种(8朝)100~1000尾,过冬鱼种(11、12朝)100~250尾,120~150天起捕,个体均重150~200克,还可以搭养10~15尾鲢、鳙的夏花鱼种。
2.放养时间:①放养季节尽可能提前。由于高山地区秋季水温下降较快,为获得黑鲤的最佳生长速度,经济效益最大化,尽可能选择4月底或5月初放苗。②放苗时间点:放养7厘米的鱼种时,应在稻苗返青后期进行;隔年鱼种最好在分蘖中后期放。当开挖的鱼沟、鱼溜较大时,可提前放养到鱼溜,待到秧苗返青后,加深水位,打通鱼溜,可延长生长期。
3.放苗注意事项:①调温差(运输用水水温与待放鱼稻田水温温差必须≤3℃);②药浴消毒(高锰酸钾10~15毫克/升浸浴5~10分钟,或3%~5%食盐水浸浴5~10分钟,或强氯精1~2毫克/升浸浴3~5分钟);③上风处、水较清澈处放鱼。
4.投喂管理:在稻田中养殖黑鲤,稻田中杂草、浮游生物、细绿萍、水稻害虫等可为黑鲤提供饵料,一般不需要多投饵。但如果稻田太瘦,水体中的活饵料太少,尤其是动物性饵料不足以满足黑鲤的生长发育时,就需要另外投放小泥鳅、小麦穗鱼等活饵料,也可定期、定时投放人工配合饲料。一般鱼苗放养1周内,水中饵料足够供苗种摄食。1周后,不够要投喂,日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要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节投喂量,采取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方法。
展开全文
饲养过程中追肥为农家肥或复合肥,用碳胺易引起鲤鱼死亡,农田少用农药,少耘田,田水保持10~15厘米的水位。经三个多月时间的饲养,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放水捕鱼,待10天左右后再收谷子,平时过节或有客人来时也抓鱼来食用。放当年苗种亩产30~60斤,尾重0.05~0.2斤,成活率70%~90%,放过冬苗亩产50~125斤,尾重0.3~0.5斤,成活率达90%以上。
由于百色市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土坡多,平地少,多数稻田不连片,单丘面积偏小,不通生产路,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稻田养鱼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当地孵育技术简单,设备落后,既没有专用的亲鱼池,也没有专用的育种池,且近亲繁殖,亲鱼过小,结果得出的后代生长慢,个体小,性成熟早,商品价值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为解决这些难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
(一)大力开发土著黑鲤,进行有效保种选育。黑鲤具有区域特色,搞好本地黑鲤的保种选育提纯工作,特别要重点抓黑鲤的保种选育提纯,充分开发本地特色品种优势,搞好黑鲤的鉴定、宣传,提高我县黑鲤的知名度,向品牌要效益,并逐步取代自繁自育的本地土鲤。
(二)政策支持,大力推动稻田项目建设。稻田养鱼是百色市传统的养殖项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应抓住这一优势,加大那坡县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农田“小块变大块”工程,抓好“坑、沟”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工作,放养大规格鱼种,以点带面,以面带片,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生产。
(三)创建土著稻田鲤鱼品牌效应建设。抓好稻田养鱼的宣传、推广工作,争取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大对生产的投入;组建产品营销队伍,利用电商网络平台,让人们逐步接受百色稻田土著黑鲤鱼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认真贯彻落实《渔业法》,制定村规民约,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保障稻田鲤鱼生态安全,全面推动那坡县稻田养鱼迈向新的台阶。
(四)积极申请地标和非遗。百色市土著黑鲤,多养殖于高山地区,由于比较闭塞,经过百年以上的自然加人工选择,形成的本地特色土著鲤鱼群体,主管部门要积极向国家申请百色黑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结合当地黑衣壮族和项圈挂有双鱼图腾的民俗民情,搜集挖掘保护好稻渔非物质精神文化遗产,打造百色稻渔文化品牌建设。
(五)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本地黑鲤生产能力低,苗种供应不足。传统苗种生产技术远远支撑不了规模化发展,水产繁育场主要以家庭作坊式生产苗种,已经满足不了全县稻鱼产业发展的需求。小坑、小塘家庭作坊式传统苗种生产技术难以生产大批量的规格苗种,苗种生产技术亟待提高,应加大力度培植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繁育场、苗种场,以满足稻渔发展的苗种需求。
原创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 苏胜彦 唐永凯
本期编辑:陈倩(微信号xizi-cq,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更多新闻
★豆粕月底或将跌破3500!通威、海大、澳华、粤海...水产料最高降300元/吨
★产业趋势分析:2023年中国水产品行业发展格局及重点企业分析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海,东港区海洋渔业实现高质量“蝶变”
★“线上+线下”齐发力!发货量增长200%,江苏这里的海鲜“俏销”全国
重要提醒:近期有作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假冒科学养鱼投稿网站,投稿后不仅没有下文,更有的被骗取版面费等,本刊投稿网址为:kxyy.fish.cn,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敬请选择正确网站投稿!
公 告
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与笔者联系(请注明地区+姓名+关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