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俗 元春 上溯 民风 想见

扒一扒红楼里民风旧俗,想见元春没那么容易,贾雨村认宗上溯千年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7 06:57:12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集高雅与庸俗于一体。在其中既可以看到贵族的体面,也可以感受平民的俗气,有官宦规矩,也有民风民俗,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红楼里的“老规矩”。

结合原文情景,来分析四种旧俗民风:

旧俗一:进宫探视没那么容易

贾元春一夜飞升贤德妃,贾府上下一片欢腾。更令他们开心的是,皇帝还同意妃子们回家省亲。虽然元春回去只呆了几个小时,但好歹算是探亲了。

不过这一情节纯属杜撰,但是小说里写王夫人进宫探视元春这一情节,在清宫倒是允许的,不过也要符合规矩和程序。

在清代《宫内现行则例》和《钦定国朝宫史》,都有明确规定:

内廷等位父母年老,奉特旨入宫中会亲者,或一年或数月,许本生父母入宫,家下妇女不许随入,其余外戚一概不许入宫。

元春作为皇帝的妃子,名号自然是有了,嫔以上级别的就可以申请父母探视。但即便家人想进宫探视也要按规矩来,前提是父母年迈,时间间隔数月至一年不等,探视人员仅限本生父母,其余人员一律不可。

所以,贾府里只有王夫人和贾政才有探视权,贾母和宝玉,以及其他贾府众媳妇们,都没有这个资格。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是,探视权要向皇帝本人申请,得到特批才可以进宫。所以,在小说中,关于贾琏在第十六回所言:“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这个是很扯的。

那么王夫人可以在宫里住吗?可以,但是她肯定是不愿意住的。因为紫禁城是没地方让你父母住的,元春只能把王夫人安排到紫禁城东北角的二进式小院,那是万岁爷专门给探亲父母准备的。

小说里还提到元春隔三差五地就派太监到贾府,这一情节也符合历史,逢年过节,家有事故,太监、宫女首领都可奉主之命前去探视家人,但是切记严禁宣传内外一切事情。

展开全文

旧俗二:吃饭有吃饭的规矩

红楼第三回,有这样一个场景,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餐,各位媳妇们好不忙活,看小说原文: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红楼梦》第三回

从上述原文,可以得到三个信息:

其一,媳妇们都站着伺候,如李纨、王熙凤和王夫人

其二,坐次安排有序

其三,吃饭时不说话

其实这三个习惯都是古代的膳食礼仪。古人推崇男主外女主内,侍奉长辈的工作主要交给家里的女主人,其中就包括伺候长辈用餐这一条。

晨昏定省一直是清朝推崇的请安制度,早上向长辈问安,晚上伺候长辈就寝。特别对于刚进门的新媳妇,必须每天到婆婆房里问安,伺候婆婆一日三餐。

到了吃饭的点,你要负责摆碗拿筷;婆婆坐着,你得站在旁边盛饭夹菜;婆婆吃完了,你才能到隔壁小黑屋里快刀斩乱麻似的吃两口剩菜剩饭。

如果家里有未出嫁的小姑子,你还得把小姑子也伺候好了,小姑子拥有和婆婆一样的待遇。 所以,像李纨、凤姐站着伺候贾母众小姐们,那是必须的。

如果婆婆家人员还不错,对你也满意,一年半载之后,也就不用你天天这么辛苦了,也会叫你坐下吃饭。比如王夫人就享受了这样的待遇,贾母就叫她坐了。

再看她们吃饭的坐次,也有律可循,在清代也有规矩。《清稗类钞·宴会之筵席》中记载明清之交的座次规矩为:

“若有多席,则以在左之席为首席,以次递推。以一席之坐次言之,即在左之最高一位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或两座相向陈设,则左席之东向者,一二位为首座二座。右席之西向者,一位为首座二座。主人例必坐于其下而向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贾母为主位,林黛玉之位是首座。在贾母坐定之后,黛玉、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依次坐定,坐得都是“礼”。

此外,还有“尊人立莫坐”,就是首席尊者没有入座,其他人也不能入座;“尊人共席饮,不问莫多言”,就是在筵席上,一般不要多言,长辈不问你话,你就别多说。

所以,贾母她们那么多人吃饭,却鸦雀无声,贾母不问话,无人敢多言。当然古人也讲究“食不语,寝不言”。

旧俗三:“二爷”现象

在红楼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二爷”特别多,比如琏二爷、宝二爷、蔷二爷、醉金刚倪二也是“二爷”,柳湘莲也是“二爷”。

话说都叫“二爷”,这又是什么规矩呢?

拿荣府来说,第三代的叫法是这样的:贾赦为大老爷,贾政为二老爷;与“老爷”相对的是“太太”,邢夫人为大太太,王夫人就是二太太。

贾赦再往上就是贾母,人称“老太太”,那相对应的贾代善就是“老太爷”,再往上贾府的创世人贾演,那就只能称“老老太爷”了。

贾琏、贾宝玉是贾府第四代人,府里的人都叫他们“爷”,相对应的正妻就称“奶奶”,如李纨、凤姐。

贾兰作为第五代人,则应称为“小爷”,比如贾蓉也是第五代人,贾府称他为“小蓉大爷”,小字体现的宗族,大爷则说明他是贾珍长子。

上述称谓正好体现了古代五代以内的叫法,即:老老太爷---老太爷---老爷---爷---小爷。

既然如此,那么贾琏和宝玉都称“爷”没问题,但为何都称“二爷”?这就有点怪了。

对于这一问题,有不少人给出了解释,认为他们俩一个是按大排行,另一个是按小排行。大排行就是说按照族谱长幼次序排,如贾珍、贾琏和宝玉同属贾府第三代人,所以排行以贾珍为大,贾琏为二,叫琏二爷也就解释通了。

但依族谱排行,宝玉就是三爷,贾环是四爷,那小说为何称宝二爷呢?人们又说这是按小排行的,所谓小排行就是以父系血亲为基准,也就是同父异母的长幼排序,如贾珠、贾宝玉、贾环,分别对应大爷、二爷和三爷。

这样一来,宝二爷也解释得通了。但是新的问题也来了,在清代,宗族行辈并不以年龄长幼来体现的,而是通过名字或者偏旁来传达的。

比如康熙的儿子们,名字里都带有“胤”和偏旁“礻”,如胤禔、胤礽、胤祉、胤禛等,贾府也是一样,如第三代人都带“文”,第二代人则以“代”字体现。

所以,笔者认为以“大排行”和“小排行”来解释贾府的“二爷”现象,其与现实不符。

对于俗称,笔者认为理应以父系血缘关系进行长幼排序,如贾政有三子,长子贾珠(早亡),次子宝玉,三子贾环,所以,宝玉人称“宝二爷”很正常。

这与贾蓉在宁府称“蓉大爷”也是一样的道理,贾蓉必定是贾珍长子,至于有没有二爷、三爷,从理论上讲是有的,毕竟贾珍风流,小老婆也不会少。

再说康熙长子也是叫皇长子,雍正就算当了皇帝,那也是皇四子。所以,这个长幼排序不会变。

从而也进一步证明, 贾琏只能是贾赦的次子,才能称“二爷”,这才符合民俗。而且还可以肯定,贾琏是嫡出。那么贾赦长子呢?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老大是庶出,存在感很低,没有可能继承家业,更不可能做管家人;

第二种:老大早亡,同贾珠一样。小说第二回,冷子兴提到贾赦有二子,“长名贾琏”。作者只说了贾琏,没有介绍另外一个儿子,这说明另一个儿子必定是死了,而且极有可能是老大。

比如康熙的皇长子是胤禔,但在胤禔之前还有四个儿子,只不过都早夭。所以并不参与排序,因此胤禔就成了长子。

同样,如果贾赦长子死了,那么贾琏在外人眼中也就成了“长子”,所以冷子兴以贾琏为长。但对内仍习惯性的称他为“二爷”,有可能老大过了弱冠之年,也已娶妻生子,所以在排行里仍算。

旧俗四:贾雨村“认宗”,芳官“梅香拜把子”

小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贾雨村与贾府是同宗,对于这个同宗关系,贾雨村是这么解释的:

“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

这段话写出了民间的“认宗”习俗。贾雨村与贾府同宗,时间却要从汉代算起,这年限可真够久的,直接上溯千年。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皇帝为了攀高也未能免俗。唐代把老子李耳视为祖宗,朱元璋也将朱熹视为同宗,这种攀法也是传统。

另外,贾雨村还说与荣国府是同谱,就是指在同一个家谱上,同守一个家谱。尽管贾府在金陵,贾雨村祖籍在湖州,但只要“家谱”可查,那就是有关系。

贾雨村这么一“认宗”,贾政就变成了他的“宗叔”,宝玉等人就成了他的“族弟”,他与贾府就变成了同族本家,这样他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可以三天两头的往贾府跑,所以平儿在骂贾雨村时这样说:

都是那什么贾雨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其中一个“野”字,一个“认”字,将贾雨村的丑态展露无疑。

此外,小说中在写到刘姥姥时,还提到了“连宗”,这种形式对双方是有要求的,即一方为了高攀,另一方则是权贵,为了壮大门户而选择连宗。

刘姥姥女婿王狗儿的祖上与王夫人之父是“连宗”,在此之前,他们只是同姓,并不在同一个家谱上,但连宗后关系就不一般了。

连宗要举行仪式,要到祠堂烧香,要通知族人,还要按辈分写到“家谱”中,以后就要按本族人、本家人的“礼数”来往。

如原文中提到连宗的关系,王狗儿家已借此名义得过利:

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她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她。便是有什么说的,叫二奶奶裁度着就是了。”

所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没空手,一下就得了二十两银子,这也是有原因的。

同姓的可以认宗、连宗,那不同姓的怎么攀上关系呢?在第六十回,芳官和赵姨娘吵架时说:

我一个女孩儿家,知道什么是‘粉头’‘面头’的!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呢!”

芳官通过“梅香拜把子”,把自己的地位与赵姨娘等同了,实际是在拉低赵姨娘的身份,所以赵姨娘上去打人了。

“拜把子”,我们并不陌生,桃园三结义就是拜把子,而女性则是结拜为“干姐妹”。

芳官所说的“梅香”,是丫头的别名,这个名字很通用,《金瓶梅》中大名鼎鼎的丫头也叫“梅香”,所以芳官刻意说了“梅香拜把子”,就是说只有丫头会和丫头拜把子,因为大家身份一样。

在小说第四十九回,黛玉向宝钗道出真心话后,就将宝钗视为“姐妹”,所以,之后在她见到薛宝琴时直喊“妹妹”,并不提名道姓,似亲姐妹一样。

好了,四种“老规矩”聊完了,如您有疑议,留言区可以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