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分享的很多,点赞、收藏、评论和“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感谢大家的支持。
万物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变化。这个永恒的真理适用于所有时代。
我们以我国5000年的历史为例。从王朝的兴盛到复兴,再到衰亡,没有一个王朝可以永远持续下去。唯一存在的,就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血脉。
历史的变迁也深刻揭示了娱乐业的变迁。
一代代工匠的涌现,一代代匠人的消失,唯有首都的“年轻人”才能看懂市场的血脉。
为了遵守这个规律,娱乐圈的每个人都试图跟风。
他们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改变以往的观念再融入作品中,最终呈现出符合流行趋势的新作品。
反之,固执己见,盲目发表意见,让群众听从自己的意见,必将自取灭亡。
冯小刚和怀的命运揭示了这个道理。
展开全文
“年轻人”冯小刚和华谊
冯小刚,我国著名编剧、电影导演,最重要的是,这个名字有着强大的票房号召力。
1992年一举成名,凭借与郑小龙合作的爱情片《大撒把》获得第13届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
此后,《北京人在纽约》上映并获得金鹰奖最佳长篇剧集等奖项。
那时,他已名声在外,创作意气风发。
1997年以后,冯小刚大约每两三年获奖一次。这些奖项众所周知,如开罗国际电影节、台湾金像奖、电影百花奖等。
总而言之,冯小刚的经历很棒,值得骄傲。不过,对于他早年的经历,大多数观众应该是一无所知。
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某地。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一家人忙得足以应付日常开支。
六岁那年,冯父和冯母选择了离婚,冯小刚和妹妹在母亲的辛劳下艰难度日。
家庭的贫困,父母的分离,外界的残酷,让姚敏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像自己一样。
冯小刚的艺术天赋在高中就显现出来了。高中毕业后,冯小刚被文工队特意征召入伍,成为著名的文工兵。
离开演艺团队后,冯小刚在北京一家公司担任宣传员。虽然他是一名广告主管,但他实际上做了一些不同的事情。
冯小刚和郑晓龙是机缘巧合。而此时的郑晓龙,已经创造了几个响当当的名字,冯小刚也知道,这是上天给他的机会。
有空的时候,他会邀请郑小龙参加一个聚会,偶尔也会小心翼翼地打招呼。如此真挚的关怀终于打动了任小龙,并把他推荐给了好朋友王朔。
那时,王朔已是文坛赫赫有名的明星。为了讨好王朔,冯小刚几乎把王朔所有的书都读了一遍,还经常不经意地表扬他。
王朔也知道这是自讨没趣,但这是人性的弱点,好话谁都不喜欢听。久而久之,冯小刚成了王朔的好朋友。
《编辑部的故事》于1991年开始拍摄。原来,这部剧的编剧是王朔。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剧本突然消失了。这时候,冯小刚大胆的站了出来。因为效果好,冯小刚把自己变成了编剧。
后来冯小刚和王朔的关系因为《甲方乙方》的签名而破裂。
真相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我只知道,这件事的罪魁祸首一定是冯小刚。
然后就来了《不见不散》。
华谊兄弟
因为这两部暴利的代表作,华谊兄弟开始盯上了冯小刚。
1994年,王中军从国外归来,刚毕业就立志创办一家广告公司。
他收养了家里的老三、老四,并租下了公寓楼,淮氏兄弟正式成立。
三兄弟分工明确,一个负责广告策划和文案,另外两个负责经营业务。
此外,太子还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给了儿子们。
短短三年时间,淮氏兄弟在业内名声大噪。
但不幸的是,老三出事了,没有再醒过来。只有王中磊和王中军一直在走。
在兄弟二人的带领下,巅峰时期负责推广全国一万多家企业。
这让他们赚了上亿,为进军影视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一位老朋友告诉两人,现在的影视行业也很赚钱。兄弟二人先行投入了影片的制作。
他们通过在电视屏幕上投放广告,赚到了影视圈的第一桶金。看到最初的影响如此之好,华谊兄弟二人决定全力进军影视圈。
一个有才华,一个懂商业运作,冯小刚和华谊兄弟一拍即合。
后来出现了《手机》《集结号》《天下无贼》等名作。这是冯小刚的辉煌舞台,他成为了内地第一的商业总监。
而华谊兄弟也真正成为了当时最好的影视公司。
冯小刚和华谊的没落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登顶的那一刻就是没落的开始,冯小刚和华谊同样面临着人生难题。
上面说了,冯小刚从小受了很多苦,所以一生气就觉得自己不需要再高看别人了,变得嚣张跋扈。观众也送他一个称号——“小钢炮”。他会在大庭广众下将票房不如意归结为有大批垃圾观众,或者又归结为整个行业的品质差。
总而言之就不是他本人的原因。
除此之外他个人的品行也出现了问题。
2009年被狗仔扒出与主持人沈星在公寓呆了长达八小时,徐帆对此回应道:人是看不住的,既然看不死,那就不看。
冯小刚的嚣张跋扈还没有停止。
2016年冯小刚选择用观众不适应的圆框作为拍摄手段,为了加大电影宣传力度,在微博上公开发表长文。
开头就是致尊敬的王主席健林,并以潘金莲的身份编写全文。
这篇长文总结一个词就是猛夸,但其中的语气却是阴阳怪气,王思聪见到后直接反问:作为一个导演,是不是用作品说话更好?
拍摄《芳华》时,冯小刚在庆功宴上让女演员苗苗当众跳舞,幸亏陈道明言辞拒绝。
直到《只有芸知道》,空洞单薄充斥整个电影,观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票房又一次不尽如意。
2021年《北辙南辕》上线后豆瓣评分只有4.9分,可见这部电视剧在观众心中的分量。
冯小刚又尝试了电视悬疑剧《回响》,既然是悬疑剧,就应该将悬疑体现出来。
而冯小刚只是将悬疑作为噱头,实际上探讨的是中年夫妇如何面对情感危机,妥妥将一部悬疑片包装成一个家庭伦理片。
与同时间播出的悬疑剧《他是谁》相比较,你觉得观众更喜欢看哪一部呢?
而华谊呢?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巨星,成功在2009年成为第一批创业板上市的影视公司。
十月底是上市第一天,新股发行价是28元每股,然而华谊一出现将开盘价升到了60多元每股,收盘价更是有70多元每股。
与此同时华谊已经参透了市场规律,决定走明星资本化道路。
为了深度捆绑明星,他们通过给与原始股的方式吸引了当时一线明星,李冰冰,黄晓明,杨颖等都是当时挥入壕下的艺人。
这些艺人也在开盘当天有了巨大收益,平均利润以亿为计量单位。
而冯小刚更是直接套现两亿元现金,可谓是“一夜暴富”的完美诠释。
看到自家的公司发展如此壮大,华谊兄弟开始大手大脚。
在影视成本方面不计回报,而王中军犹如退出公司管理层,将大把的时间都花在收藏名画上面。
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收藏画作上面,王中军就花了至少7亿元现金。
除此之外华谊开始玩起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大量收购空壳公司。
2015年冯小刚建立了一个空壳公司,成立时候的总资产只有1万元左右。
华谊兄弟却与其签下五年对赌协议,并愿意花10万元收购这家公司。
华谊认为通过自己的商业运作手段,就能将这些空壳公司摇身一变成“摇钱公司”。
具体运作的方式就是向金融公司融资,然后用这些资本取大量收购明星空壳影视公司。
收购价一般高于明星自己成立时的价格,如此多利好消息纷纷传向市场,最终会导致股价上涨。
公司的大股东在这种情况下减持股份,最终完美套现。
这件事情从表面上看当然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然而最大的弊端就是资金流紧张。
股价倒是炒的挺高,但实际营收确是寥寥数几。
2018年开始华谊兄弟业绩已经不如以往,国家也重点筛查企业偷税漏税情况,尤其是电影行业。
阿姨公司开始大幅度下跌股价并发生第一次亏损,此后几年华谊一直在亏损的阶段。亏损额高达数十亿元左右。
结语
回望华谊兄弟和冯小刚,他们的一起一落不正是《老炮儿》里的情节吗?
以个人的角度去指点江山,仿佛自己说的话就是天理,别人都应该听从。
时过境迁之后才发现早已今非昔比。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拥有,当真叫人唏嘘不已。
之所以会走向这种结局,冯小刚和华谊都有一个共同缺点那就是用自己的思维去揣测市场思维,以自己的眼光作为市场导向。
他们不愿真正走入群体当中,一味地让别人迎合自己的品味。
尤其是冯小刚,一面在观众面前宣扬自己的作品理念是如何的高大上,另一面却又光明正大下跪于资本。
美其名曰让这些资本去完成个人的理想主义。
而华谊还犯了一个重大错误,那就是不肯脚踏实地。
一味的用资本化操作手段让自己赚的盆满钵满,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失败的一塌糊涂。
从冯小刚和华谊兄弟事情必须要吸取经验。
正如开头所说,万事万物不变之规律就是变化,要跟得上时代节奏紧追国家政策,要积极的融入群体当中,去倾听大众的声音。
这样在不断变化之中才能守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更要学会脚踏实地,运用知识的大脑加上勤奋的双手,才是走向致富的法宝。
你同意这个的看法吗?
如果有其他想法,不妨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