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包袱”成了“绿色财富”——看贵溪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的三赢之路
长期以来,秸秆、树皮、木制旧家具等农林废弃物,大多被农民扔到田间地头,或者堆放在房前屋后,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农村环境。如何处理利用好农林废弃物这一“生态包袱”显得尤为迫切。 长期以来,秸秆、树皮、木制旧家具等农林废弃物,大多被农民扔到田间地头,或者堆放在房前屋后,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农村环境。如何处理利用好农林废弃物这一“生态包袱”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贵溪市按照“政府引导、就地就近、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探索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方法,在全市设置了26个农林废弃物收储站,长期收购秸秆、树枝树根、废旧木头等农林废弃物,通过筛选再利用或分类粉碎后卖给生物质发电厂进行焚烧利用等方式,使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既解决农林废弃物“不敢烧、没处扔”的尴尬局面,又促进了农村群众增收,实现了政府、群众、企业三方受益,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惠共生的新路子。 构建产供销体系助农增收 初春时节,在贵溪市广袤的田野上,一幅幅“人勤春早”的田间美景图正徐徐展开。2月16日,记者在农林废弃物贵溪城市中心收储站看到,一车车废弃树枝源源不断地送来、一磅磅农余柴草接连不断地上秤,让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大型的“交易市场”。 60岁的贵溪市滨江镇浮桥村村民汤教友,一早就驾驶着一辆装满废弃树枝的农用三轮车,在农林废弃物贵溪城市中心收储站外排起了长队,准备将这一车农林废弃物过磅卸货。汤教友在贵溪大三元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保安,闲暇之余,一直忙着到周边村庄捡农林废弃物,那些散布在农村角落的枯枝、旧家具等都是他寻找的对象。他告诉记者:“最近一直忙着将园林绿化修剪下来的树枝、树杈等送往农林废弃物贵溪城市中心收储站。现在,园林废弃物一吨可以卖180元,一辆三轮车一天跑四、五回就能赚200多元。” “以前这些稻秆、谷壳、树枝等农林废弃物乱糟糟地堆放在村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的难题。”贵溪市滨江镇常务副镇长郑先军告诉记者,如今的农林废弃物在农村已经变成了“香饽饽”,老百姓争相收集,村庄环境越来越好了。 “散而乱、覆盖广是农林废弃物的分布特点,广大农民是收集农林废弃物的一支主要力量。要把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就要与农民增收相结合。”贵溪市农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农林废弃物贵溪城市中心收储站站长郑国虎说。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2019年,贵溪市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200万元,成立贵溪市农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全面启动了农林废弃物收储工作。初期在该市建了32个收储站点,通过几年来的运营,公司对位置偏、运程远的收储站点进行了有效整合,目前共有26个收储站点,并在该市形成了“公司+站点+农户”的收产销运营体系。天气好的时候,平均每天有一百来个村民向就近的收储站点提供农林废弃物,这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自贵溪市各个农林废弃物收储站运营以来,已收储各类农林废弃物约66.59万吨,产值达1.53亿元。 探索农林废弃物的再生路 罗河镇童源村收储站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着对木材进行分拣、加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该收储站点负责人杨志平告诉记者:“木材加工区会对旧木家具、压缩复合板等农林废弃物进行二次筛选,通过重新加工,将其制作成衬板、木制托盘等,用于较大尺寸、较重产品的包装,以及地面货物周转。” 农林废弃物进行二次筛选后再加工,其附加值会大大增加。郑国虎结合实际生产经验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说:“现在农林废弃物中售价最贵的是大块全模板,加工粉碎后每吨不超过1000元。如果将大块模板加工成木制托盘,约45元一个,每个大概10公斤重,通过加工后,一吨木制托盘就可以卖到4500元。” 农林废弃物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木材的浪费,提升木材的综合使用率,还能进一步增加农林废弃物的价值。郑国虎说:“近年来,公司为提高农林废弃物产品附加值,不断创新思路、延长产业链,将废弃物中可用之材进行分拣,用以加工成木制托盘等产品。目前,已与贵溪市东金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1000套托盘供货协议。” 不仅如此,农林废弃物在焚烧中也能实现“华丽蜕变”。走进位于贵溪市经济开发区的光大生物能源(贵溪)有限公司,堆料区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台行吊抓斗正挥舞着长长的“手臂”,将粉碎后的废弃树枝缓缓抓起,将其投入储料仓,再通过传输带送至焚烧炉用于发电。同时,焚烧后产生的热能资源还能通过管道运送到园区的众多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汪军告诉记者:“贵溪各大收储站点每年能为公司提供生物质燃料20万吨,可发电1.4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