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荆
门
非
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记得住的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荆门市群众艺术馆、荆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策划,精选全市非遗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制作推出系列非遗短视频。
接下来,请跟随视频了解荆门非遗背后的文化、精神和技艺的支撑,品味荆门非遗之美吧!
第十五期
《传承·东宝沮漳皮影传统戏剧》
荆门市东宝区的沮漳皮影始于清道光年间,源于东宝区的沮漳河流域(今漳河水库一带),是当地艺人在大、小皮影即门神谱皮影与魏谱皮影的基础上,经过主腔创新和影人、景物制作的本土化,创造性发展而来的。
沮漳皮影有别于其它皮影。其突出表现在:一、沮漳皮影的主打唱腔沮漳腔,是以沮漳民歌为基调,揉入高腔、花鼓腔等多种音乐元素后形成的,这在全国尚无二例。二、沮漳皮影的人物、景物制作,取各地大、小影之长,融合荆楚风韵,在皮影界独树一帜。
沮漳皮影为适应幕影表现形式,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场景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不仅荆楚味十足,而且造型生动、形象、夸张、幽默,着色艳丽,通体剔透。
沮漳皮影在东宝的沮漳河流域形成之后,曾盛极一时,并远传于周边的当阳、远安、南漳、沙洋、钟祥、江陵等县市。
东宝的沮漳皮影自清道光年间始,由民间皮影剧团代代传袭,至今不仅活态存在,而且已演出过120多个历史与现实剧目,演出9000余场。
2011年,东宝沮漳皮影戏被纳入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来源:荆门市群众艺术馆
编发:罗芮
审核:聂航
终审:方丽荣
出品:九派通
报料:0724-2297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