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购散佚文物一事,在历史上一直为有识之士所在意,但具体到何时正式启动,从何处启动,以何类文物为主等等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计划。
展开全文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文物收购,是从著名的「二希」回购开始的(「二希」指原藏清内府三希堂的传为东晋王献之所作《中秋帖》和王珣所作《伯远帖》两种名迹。此二帖在清末流出宫外,为觯斋主人郭葆昌所藏,后传其子郭昭俊。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郭昭俊将其售出)。「二希」的顺利回购,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对于流失文物回收的信心。自此,香港文物回购行动等于是正式启动了。
虽然因「二希」的成功回购,坚定了大家继续进行此项工作的决心。但接下来到底如何操作,从何入手,当时可能还没有一个通盘的计划。正在此时,传来了张大千打算出售自己收藏的消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收购张大千所藏的董源《潇湘图》及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也是个偶然事件。因为张大千需款而出售藏品,并非政府事先规划所及。且张大千所藏这两幅旧迹,其实本意是要出售至北美,只是因为美方不予善价,又有友人代为说项,这才转售的。但正是由此开始,香港文物回购走上了常规化。
张大千曾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霖灿誉为「十项全能」的大师,而收藏就是「十项」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缘故,在董、顾两幅画之后,大陆又陆续从张大千处收购了一些他的其他珍藏。这次回购之初,张大千是个关键人物。
众所周知,张大千不仅画艺高超,其作伪水平更是出类拔萃,在其售予大陆的藏品中,也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因此,西谛在给伯郊函中也曾反复提醒、强调要小心谨慎,在这一阶段的收购过程中,西谛发现了香港市场上存在着更为广泛且精美的货源。
在现存西谛文献中,有一件作于九月六日但未曾系年的致徐伯郊函附件,再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可以大概知道,当时回购的重点其实是以伪满失败之后从小白楼中流散出来的那一批「东北货」为代表的清宫旧藏。
至于收购的具体对象,在徐伯郊与郑振铎、王毅等人的往来函件中也多有涉及,除了之前所说的张大千外,还有王季迁、周游、王文伯、王南屏、谭敬、余协中等,这些人的收藏,都与「东北货」、琉璃厂关系异常密切。另外当时特别点名要求回购的,还有陈澄中的荀斋藏书、徐伯郊自己的藏书以及陈仁涛所藏的钱币。但这三宗都是专项收购,与其他书画的收购似乎并不相同。除此之外,就是些零星杂项,比如英国所购彩色照相玻璃片,甚至还有一些国外新出的图书。
《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