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苗木村“土改”与三联麦田的新守望
3月6日,惊蛰,阳光满格,万物复苏。
临近中午,湍口镇三联村王爱萍夫妇把刚刚“醒来”的一箸箸索面,插在面架上晾晒。微风吹来,根根索面宛如被拨弄的琴弦,“合奏”出三联村的“共富之歌”。
苗木村“土改”
三联人做索面、吃索面的传统由来已久。每年霜降至开春,三联村房前屋后都会支起面架,制作索面。婚丧嫁娶都要馈赠索面,共飨索面。60多岁的王爱萍,自打嫁到三联村,就开始学做索面,至今已做了40多年。
“以前,我们做索面多数自己吃,有的多的,挑到邻村卖,量不多的。开春天一热,就不做了。”自打村里成立了索面合作社、建起了索面工坊,制面能手王爱萍夫妇的索面生意就由“一季”做成了“四季”。
如今,在三联村,因索面“出圈”而四时忙碌的村民共有80多户。他们都是三联村成立供销合作社、打造索面工坊的受益者。
展开全文
做索面是个耗时耗力的累活,得和面、绕面、盘面、醒面、晒面……而且每道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但王爱萍夫妇都乐在其中,“累并快乐着”。
“我们只管做索面,做好的索面村里会上门统购,不用我们操心的。这段时间,村里订单很多,忙都忙死了。”王爱萍说,“我和老头子每天后半夜2点钟就起床,一直要做到晚上六七点。累是累了点,但我们现在都还做得动,村里也需要我们,一年收入有十万元。”
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三联村的主导产业是苗木而非索面。
在“非粮化”整治之前,三联村苗木产业发达,“一年有一千多万营业额,体量不小。”三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刚介绍,“非粮化”整治,摆在村委的第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壮士断腕”,回归粮食生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三联村的百姓对粮食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村委坚持不懈入户做工作,在村民们的积极配合下,“非粮化”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500多亩土地得到整改,320多亩田地流转全部种上了小麦,如何依托麦田,写好三联的“全麦”文章?三联村委想到了索面。
2021年,三联村抓住与临安供销总社共建机遇,创立了杭州临安区湍口泉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采用“村集体+供销社+农户”共同参股的合作模式,为村里的索面产业建立起销售运营平台。合作社吸引了35户农户入股,激发出农户参与销售经营的积极性。
合作社首先推出品牌化、标准化的举措,注册“塘元里”品牌,发布索面工艺标准,规范索面生产制作品质,为打通商超市场打下基础。“合作社统一制作标准,以12元每斤统一价格向农户收购,统一包装,既确保了索面的品质,农户也获得了增收。”方刚说。
合作社积极对接市场,走进企业和政府单位,设摊推广,收获了不少订单。“几个共建单位积极帮助,拿下二十多万销售额,农户们加班加点制作生产。”索面大卖,村民们热情高涨。如今,全村已有80多户参与索面制作。
生产规模上去了,运营体系逐渐完善。三联村建立索面工坊群:按照操作间、更衣间等食品生产标准改建31户农户生产用房。去年,强村公司还出资兴建冷库,解决了索面冷链存储问题,从产、供、销、存多方位打造索面供应链。
去年,三联索面销售额突破150万元,还带动笋丝、年糕、土鸡蛋等农特产品销售, “一年下来,农户收入多的达到八九万,村民制作索面的热情被激活。”方刚说。
麦田新守望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沿着文昌线,在村口田间地头都会看到这样一行字。三联村通过流转土地,打造“全麦产业园”,既为索面生产提供了原料,也为粮食安全与增收提供保障。
“全麦产业园种植有‘908’品种的小麦,麦香浓郁,韧性好,是索面制作的老底子面粉。”方刚介绍,每到丰收时节,农户们抢着收购“908”小麦,既能保证索面原料品质,又可以拉长索面产业链,更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举多得。
麦田里的守望者,把“908”小麦的优秀基因转嫁到三联索面品质和美味里,成就了三联村人做索面、爱索面的匠心和热情,也使“全麦产业链”惠及更多农户,链成共富之绳。
在三联村乡村客厅,何菊俊正忙着给150多盒索面打包发货。泉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她报名在合作社担任出纳,还负责索面工坊的收购工作,对索面品质进行把关验货。作为嫁到三联村的外地媳妇,她说,“在家门口就业,既可以照看家里的小孩,还能为打响三联索面品牌出一份力,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带个好头。”
“非粮化”整治后,苗木种植大户章美红的“家族生意”缩水了,脑子活、会做一手玉米饼的章美红买来了补光灯和真空包装机,果断走上了直播带货的转型之路。“我擅长做玉米饼,就尝试起抖音直播,效果还不错,一天卖几百个很轻松。”颇有生意头脑的章美红还玩起来了“新零售”,“我看下单的粉丝有不少是昌化镇的,我就抽一天时间到昌化镇上的家里做,让客人直接到昌化家里拿,刚出炉的玉米饼,新鲜,很香,还省了快递费。”前两天,章美红应邀参加村里组织的共富市集,半天时间,闻讯而来的游客和粉丝们,就将近1000个玉米饼哄抢一空。
方刚介绍,村里还开设了农创客中心,鼓励想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村民发挥一技之长,还有政策和服务支持,激发村民致富积极性。
方刚说:“接下来,三联村还要依托麦田做观光农业的文章,全力将温泉小镇的客人引流到三联,把索面的非遗‘金招牌’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