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长安研发中心项目现场。 受访者供图
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黄政正 摄
展开全文
镇远中学已于近期落成。滨海湾宣供图
3月17日,东莞举办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动工仪式。黄伟兴 摄
莞邑三月,春潮涌动。工地上,一片火热景象。
3月17日,东莞举办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动工仪式,60个重大项目密集动工,总投资420亿元。放眼全年,东莞还有575个市重大项目蓄势待发,将向1300亿元的年度投资发起冲锋。
年内,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生产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广东光大第三代半导体科研制造中心1区项目,比亚迪汽车零部件项目开工建设;东莞东阳光药物研发有限公司厂区、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一期将竣工投产……一个又一个大项目、好项目,勾勒出东莞市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产业强市的生动画面。
一个个产业项目建设高歌猛进,一次次城市品质提升便民惠民,一项项服务保障改革护航建设。踏春提速的东莞,正吹响以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支撑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
撰文:龚菊 何绮莹 郭文君
策划:郭文君
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发力
地处寮步的瑞勤智能声学制造项目即将进入地下基建阶段;松山湖的贝特生态园总部建设项目开始地下室和桩基础施工……春季里的莞邑大地,全市各重大项目施工现场热气腾腾。
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东莞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全市今年将上马产业工程项目440个,总投资约3989亿元。在年度重大项目计划表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产业项目数量占比超过了一半。此次动工的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生产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即将建设一个年产能120万片的碳化硅外延晶片大型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内完成第一期17万片年产能的建设,缓解国内碳化硅半导体市场的原材料‘卡脖子’问题,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广东天域半导体公司联合创始人欧阳忠介绍,该项目由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占地面积约114.65亩,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研发楼、宿舍以及配套设施等,建成后用于生产6英寸、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项目建设周期为2023年至2026年,未来预计年产值约100亿元。
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外延更是这个产业链里最关键的环节。诞生于松山湖的天域半导体,在碳化硅外延领域已深耕十四年,“未来,我们将稳扎稳打、再接再厉,切实发挥好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积极吸引和集聚上下游企业,将该项目打造成全国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欧阳忠表示。
无独有偶,立足国内化合物半导体市场的原材料“卡脖子”问题,总投资44亿元的广东光大第三代半导体科研制造中心1区项目今年将开始厂房的主体施工,明年建成后主要生产制造2-4英寸氮化镓衬底、2-6英寸GaN on GaN/Si器件、4英寸MiniLED外延芯片。
放眼全市产业生态体系,两个半导体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将赋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重大项目是比亚迪汽车零部件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5亿元,占地面积约1044.5亩,建筑面积约122.4万平方米,明年投产后将用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对东莞市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发挥重要带动作用,将助力东莞进一步集聚新能源产业链、打造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其次,一批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基建项目,也为高质量发展鼓足了后劲。在年度计划表上,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之重器”项目的开建,将进一步擦亮东莞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成色”,在科技创新“国家队”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东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积极谋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加速“进场”,为东莞加快推动产业立新柱打下一针扎实的“助推剂”。随着产业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牵引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更加强劲,现代产业支柱新体系驶入构建发展“快车道”。
民生保障项目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关注城市品质、改善城市品质,一直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条主脉。
在大湾区首个数字探索馆里窥探数字的奥秘,在元宇宙科学馆中感受科学的味道,漫步湖畔悠游闲憩,这是即将惊艳焕新的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中的一隅。
一座城市的诗意首先来自于它的品质,可以勾起人们对于城市的亲切记忆,使人产生心有所归之感。展望2023年,东莞安排民生保障重大项目64个,年度计划投资90亿元,在文化旅游体育、居民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众多项目中跑出“加速度”,城市品质提升“上新阶”。
文化润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市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性。“科技创新+文化艺术+自然生态”,近日,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意向效果图曝光,在松山湖畔规划了包含A区科技文化场馆和B区生活体验中心在内的7.7万平方米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将松山湖管委会原有的办公区改造成为兼具文化、商业功能的文化艺术街区。
而在距离松山湖25公里外的城市原点——莞城,一个饱含城市记忆的文化街区项目也即将动工建设。总投资约13.3亿元的“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将在今年6月动工,对迎恩门及记忆墙、附近街区进行改造,进行立面整治、综合提升以及整体市政综合改造等,塑造具有时代气息、体现东莞地方特色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城镇风貌,呈现本土文化,恢复东莞记忆。
“很期待!希望街区更新之后可以更干净、整洁和便捷,保留原汁原味的东莞记忆,吸引更多人来看骑楼、吃烧鹅,了解东莞文化。”经常在附近拍照的市民袁先生说,他表示,期待城市记忆以崭新面貌呈现给新时代的东莞人。
除了文化街区“焕新”,承载着教书育人功能的学校也在加速“上新”。
一面环湖,一面傍山,青春气息奔涌,2月底,滨海湾新区打造的第一所公办学校——镇远中学落成。学校位于滨海湾威远岛内部,整个校园为园林式布局,由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楼、体育馆、钟楼等10个单体建筑组成,将开设60个班级,提供3000个学位。
同样位于海傍的滨海湾外国语学校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基础承台建设、地下室桩基施工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校门口首开区建筑已经渐渐“崭露头角”。按照计划,今年5月,滨海湾外国语学校将建成首开展示区,9月建成二开展示区,今年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在高等教育建设方面也迎来新进展——总投资约16.7亿元、建设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一期项目及大湾区大学连接线工程被列入重大预备项目,计划在年内动工,将为未来东莞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民生工程硬件支撑。
培养人才,也想办法留住人才。在人才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东莞也有“大动作”,总投资约42万、总建筑面积约29.7万平方米的松山湖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项目计划在今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建成后可提供超2800套人才房,满足人才的住房需求,让人才都可以“进莞来”。
作为配套民生设施,今年,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也再提速,东莞市万江医院扩容提质改造项目、东莞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楼项目、厚街医院新医疗综合大楼项目等3项项目计划于年内新开工,15项医疗卫生项目将赋能健康东莞建设,改善诊疗环境,让群众“病有所医”。
新的一年,东莞将以城市品质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基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东莞着力补齐城市品质领域短板,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居民保障等社会事业载体建设,培育更多发展之“机”。
用好资源要素“一张表”配置机制
项目建设的“进度条”刷新,离不开政府的合力攻坚、主动服务。
“我们计划项目于今年年底全部竣工,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谈起项目进度,OPPO长安研发中心项目经理翟文刚信心十足,该项目包括办公塔楼、人才发展中心、研发中心、移动互联网研发中心、测试中心等建设内容,占地面积约123.43亩,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2亿元。
和其他重大项目一样,“满踩油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OPPO长安研发中心项目同样遇到了一些困难。道路不畅、电力供应不足……让翟文刚感触良多的是,在政府“靶向”发力后,系列“问题清单”被逐个击破,“在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将确保项目按期交付。”
60公里外,同样的“畅通无阻”也在凤岗镇京东都市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项目中上演。
投资超6亿元、全长约3990米,从蓝图走向实施的京东大道现已全新亮相,目前一期640米已建成通车,二期也在稳步推进中,“项目配套道路需求得到解决之外,我们京东都市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项目的拿地、工程建设、预售、交付等各项节点,也比预期目标均有所提前。”京东智谷总经理陈昱表示。
在全市用地指标资源要素紧缺的情况下,凤岗镇还为天安深创谷产业中心配套道路争取了10亩用地指标,同时配齐配足人员协助项目办理林地证等相关手续,紧盯关键堵点,确保推动道路工程尽快启动。
用地等资源要素保障之外,东莞还不断强化审批服务效能,高效运转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全面深化重大项目用地审批、施工报建、竣工验收改革,频频刷新落地速度。
得益于“摘牌即动工”审批改革,东宇阳工业车规级陶瓷电容器项目从摘牌到开工,只花了30天。
项目用地位于凤岗镇凤德岭村占地约34.5亩,总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2022年7月6日,地块由东莞市东宇阳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摘牌,8月5日正式开工。供地前,项目提前开展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人防许可申报,待土地摘牌签约时,同步出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人防审查报告》,使得时间压缩近4个月。
对于项目和企业来说,节省出的审批时间就是宝贵的工期,是未来的产能。推行“互联审批围合供地”改革,是东莞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快速推进的关键一招。市自然资源局通过这一改革,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开展规划调整、成片开发方案、用地报批等组卷编审工作,压缩用地手续办理时间60%。
这是东莞市树牢“项目为王”理念、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缩影。市领导挂帅服务调度督导重大项目机制、“小围合”协调机制、项目工作专班、项目督导会议……“快”字当头,东莞“全生命周期”推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加速建设,东莞还动态增补重大项目计划,及时给予优质项目“绿色通道”政策支持。
接下来,东莞将继续把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落实重大项目属地管理责任,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用好资源要素“一张表”配置机制,持续推动谋划再精准、审批再提速、调度再深入、服务再优化,全链条、全周期服务更多项目加快落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