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3年锂盐供需错配格局将得到有效缓解,电池级碳酸锂及氢氧化锂价格中枢有望下行至32万元/吨及34万元/吨。
需求端,2023年动力电池依然是锂盐消费的中流砥柱,预计装机量867.8GWh,储能电池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预计装机量189.0GWh,全球锂电池合计装机量1186.8GWh,对应锂盐消耗量98.6万吨,同比增长37.9%。
供应端,受益于2021-2022年大超预期的市场表现,全球锂矿巨头盈利水平增长迅猛,带动资本支出快速上行,2023年澳大利亚五大在产矿山及南美盐湖均进入产能扩张周期,资源释放节奏提速,锂盐增量可达40.7万吨,同比增长63.4%。
风险方面,锂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扭转,锂产品价格进入下行区间,行业竞争格局迅速加剧;而锂矿销售模式的转变、以及当前高价资源的开发困局,将在此过程中放大价格下行风险。
第一部分 回顾:
新能源行业景气高增,锂价表现势如破竹
2022年伊始,锂盐价格延续强势表现。一季度,电池级碳酸锂及氢氧化锂分别上涨80.0%及118.3%,锂电产业扩产周期及需求周期错配加剧,资源端供给紧俏放大市场乐观预期;而全年价格高点位于四季度,国内锂盐市场逼近60万元/吨关口,碳酸锂及氢氧化锂年度均价由2021年的12.4万元/吨及12.0万元/吨上涨至48.8万元/吨及48.1万元/吨,市场售价翻了4倍有余。同时,国际市场锂辉石CIF中国报价也维持上行态势,澳大利亚品位6%的优质矿石资源由年初的2180美元/吨上涨至5525美元/吨,年度涨幅高达153.4%。
进入2023年一季度,锂辉石国际拍卖市场延续较高景气,但下游锂产品高溢价状态有所扭转,市场交易逐步趋于理性,冶炼环节锂盐价格快速下行,电池级碳酸锂及氢氧化锂售价纷纷回落至40万元/吨上下,价格下降速率显著快于上游矿端。
第二部分 需求:
展开全文
电车市场成熟、储能前端发力,锂盐需求稳步上升
锂盐消费集中度日趋提升,电池生产占比超八成
锂元素因其相对较强的金属活动性,是目前电池生产的最佳原料。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及双碳目标的提出,全球锂终端需求集中度逐渐提升,电池制造消费占比由2013年的29%上升至2022年的80%,其余下游行业包括陶瓷玻璃、润滑脂、冶金及冷却剂等。而按照使用场景细分,锂资源对应终端可以划分为动力电池领域、储能电池领域、消费电子领域及传统工业领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盐消费国家,2022年消费量占全球比重约六成左右。与全球需求拆分类似,国内碳酸锂下游86.4%用于各类型号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近半、三元材料电池占比23.0%;而氢氧化锂下游需求更加单一,89.6%用于电池制造,且其中88.5%为三元高镍电池。因而,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路径与产业结构在锂盐消费分析中扮演着决定性的重要角色。
铁锂回潮格局加剧,技术路径主导结构性变革
2022年,在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材料电池技术路径的选择上,彼时平分秋色的市场格局被打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由2021年的51.7%上升至62.3%,装机量达到183.75GWh,一时间铁锂回潮的论断不绝于耳。究其原因,除去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的短板之外,主机厂在锂价上行与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化的产业背景之下,对生产成本与企业利润的综合考量亦是一个主要变因。
以2022年四季度成本拆解为例,三元电池单芯成本中正极材料占比82.8%,远高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成本占比71.5%;且如若锂盐价格回归至2022年一季度波动区间,正极材料对磷酸铁锂单芯生产成本的影响权重将回落至60.1%,高价原料对磷酸铁锂电池制造的负面影响相对更小。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CR3为78.2%、CR5为85.1%,相较2021年分别上升4.0%及3.9%,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且宁德时代占据装机市场的半壁江山,龙头企业对不同产品品类的青睐将左右行业的发展方向及技术选择。动力电池领域的行业竞争日趋严峻,使得过往依赖景气投资的逻辑得到改变,同质化竞赛将更加注重成本把控。因而,2023年动力电池装机市场上,磷酸铁锂的强势地位依然稳固。
车市发展进入成熟期,国补退出拖累渗透率提升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歌猛进,月度销量渗透率由年初17.1%上升至年末31.8%,销量渗透率进入快速上升阶段;保有量方面,截至2022年12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保有量渗透率4.1%,整体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纵观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销704.0万辆及687.2万辆,同比增速99.3%及96.0%,历月产销数据悉数创下历史同期峰值纪录。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系绝对主力,产销占比均达95%之上。
探其根源,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及购置税减免是主要因素,引导市场需求由燃油车逐步转向新能源。2009年以来,财政部及工信部共计公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合计近1500亿元,推动新能源销量稳步增长。但观察近几年政策方案的变更,补贴力度退坡明显;而进入2023年,财政措施已然退出市场,新能源汽车销售由政策导向进入市场驱动阶段,将对渗透率的高速提升形成一定拖累,产业发展进入相对成熟期,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885万辆,渗透率维持在31%-33%。
从全球视角分析,欧洲及北美洲是继中国之后新能源汽车主要的消费区域。2022年,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434万辆,销量增速回落至28.8%;其中,欧洲市场增速放缓相对明显,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缩窄至15.1%,全球占比下滑至25.5%,经济低迷、通胀高企及地缘冲突系限制其市场增长的现实障碍。
就欧洲而言,欧盟并未放松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其2035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依然坚持,未来增长空间存在;但同中国状况相类似,主要国家政策补贴集中下降或退出于2022年,考虑到前述现实阻碍尚未完全消退,预计2023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315万辆,同比增速小幅回升至17.4%,海外新能源车销量526万辆,同比增长21.1%。
政策规划支持并进,储能产业远景乐观
储能市场是锂离子电池未来重要的增长力量。全球范围内,2021年储能市场规模209.4GW,其中86.2%为抽水蓄能,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占比仅12.2%;但随着当前光伏及风力发电建设并网的推进,电源侧及电网侧储能装机需求将进入爆发期。2022年三季度,电网侧新增装机513.6MW,包括345.5MW独立储能及168.1MW变电站储能;电源侧新增装机280.1MW,其中光伏储能装机达60%。
国内储能产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政策扶持是行业规模扩张的主导因素。受此影响,2022年新增装机中,宁夏、山东、湖北、湖南及内蒙古位列前茅,五省份合计装机3140MW,合计占比72.2%;累计装机8700MW,平均储能时长约2.08小时,同比增速达110%。
回顾2021年以来储能产业相关指导政策,锂离子电池不仅是未来新型储能产业的核心,也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与调配的重要参与者,开发建设储能大数据平台、建立储能行业管理体系以及推动储能试点示范系当前时点的重心,而政策后期市场商业模式的变更将使得表前储能与户储协同发力,储能电池行业长期前景可期。
锂盐消耗维持增长,动力电池依然是中坚力量
综上所述,动力电池依然是锂盐终端需求的中流砥柱,预计2023年装机量867.8GWh,同比增长39.4%;其中,国内装机544.3GWh,全球份额62.7%,海外装机323.5GWh,全球份额37.3%。储能电池有望成为锂电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预计2023年装机量189GWh;而消费电子需求相对平稳,预计2023年装机量130GWh。
第三部分 供应:
矿山推进投产扩产,资源释放节奏步入扩张周期
南美三角储量丰富,澳大利亚矿山主导全球供给
锂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稀缺,但地理位置相对集中。2022年,全球锂资源量9800万吨,相较2021年增加900万吨;被誉为南美洲“锂三角区”的玻利维亚、阿根廷及智利是当今卤水型锂矿床的主要分布地,资源量全球占比分别达21.6%、20.6%及11.3%。
而从生产端来看,澳大利亚锂辉石贡献了全球近半的锂盐产出。2022年,按照金属吨折算,澳大利亚锂产量6.1万金属吨,占全球比重47.0%,中国锂产量1.9万金属吨,占全球比重14.6%。
国内储量及产能集中度较高,锂辉石进口系重要来源
与全球情况相似,国内锂储量亦呈现出聚集度较高的特点。青海及西藏的高原盐湖拥有折合氧化锂247.7万吨的可采储量,全国占比达61.2%,但提锂难度相对较大;2022年,青海产出碳酸锂占全国供应量20.4%。
四川锂辉石及江西锂云母折合氧化锂可采储量占比分别为29.1%及9.2%,两地是我国锂盐的主要产地;2022年,江西产出碳酸锂占全国供应量45.2%、氢氧化锂占全国供应量46.0%,四川产出碳酸锂占全国供应量16.0%、氢氧化锂占全国供应量40.6%。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产业链的景气高增,各环节扩产、投产意愿强烈。截至2022年,全国碳酸锂产能67.6万吨,5年CAGR达23.1%,全国氢氧化锂产能42.5万吨,5年CAGR达35.4%,产能的高速扩张推动产量不断上行,锂盐供应逐月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锂盐需求与供给仍处于不匹配状态,资源进口依然是当下的必要手段,澳大利亚锂辉石系国内锂源的重要来源,南美盐湖对全国碳酸锂市场的供应补充约占1/4,而国内矿山及盐湖的勘探开发亦是远景资源自给的重要保障。
澳洲锂矿巨头迎来量价双升,主流矿山产能爬坡
澳大利亚在产五大矿山均有扩产计划。2022年,锂矿价格的不断攀升为上游企业收获可观盈利,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迅猛,资本支出亦加快步伐。
Mt Marion产出相对平稳,在产产能60万吨,远景产能90万吨;2022年锂精矿产量46.1万吨,相较2021年增产3.9万吨,预计2023年生产维持小幅增加之势,全年增量5.0万吨。同属MRL旗下与ALB共同控股的Wodgina于2022年年中迎来复产,两条产线合计产能50万吨,远景产能75万吨;2022年二季度试运行后,产量释放快速达成,二季度至四季度产出17.6万吨,预计2023年生产恢复至正常水平,全年锂精矿产量36.0万吨。
澳洲最大矿山Greenbushes在产产能162万吨,远景产能266万吨;2022年锂精矿产量134.8万吨,当前三期扩产项目仍处施工阶段,预计2023年产量增量13.2万吨。
Pilbara Minerals产出稳步增加,2022年三季度Ngungaju重启,与Pligangoora合计运行产能56万吨,全年产出51.8万吨;P680项目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入试运行,锂精矿产能有望再度升至68万吨。
Mt Cattlin产量有所下滑,2022年生产锂精矿10.7万吨,相较2021年下降12.3万吨,多年开采使得矿山品位有所下降,2023年产量指引15.0万吨。
南美盐湖资源优良,项目开发提速可期
南美洲盐湖主要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及智利相交处,卤水锂离子含量较高,是较为优质的盐湖资源。其中,智利及阿根廷盐湖提锂项目多步入正轨,玻利维亚盐湖尚为开发荒地,但其储量十分充沛。
以Olaroz项目及Salar de Atacama项目为例,2022年碳酸锂销量分别为1.35万吨及15.19万吨,同比增加0.20万吨及5.07万吨;而Olaroz二期2.5万吨碳酸锂产能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全年产量预计升至2.0万吨,Salar de Atacama亦有提产至21万吨产能计划,全年产量预计增至18.0万吨。
中国锂盐加工中心位于川赣,盐湖提锂将成为重要补充
如前所述,国内锂资源分布不均,高原盐湖位于青海及西藏两省,矿石资源位于江西宜春及蜀西地区,但资源种类相对丰富,锂辉石、锂云母及盐湖卤水均有一定储备。
锂辉石方面,四川在产矿山以甲基卡及业隆沟为主,产能释放相对平稳;李家沟项目预计2023年年初投产,鸳鸯坝项目主体工程处于环评阶段,2023年国内锂辉石折合碳酸锂增量预计1.8万吨。锂云母方面,江西在产矿山以宜春钽铌矿、化山瓷石矿等为主,选矿产出相对成熟;宜春枧下窝矿区一期1000万吨原矿采选产能预计于2023年一季度建成并投料试产,当年折合碳酸锂增量预计可达2.5-3.0万吨。
另外,盐湖提锂是国内碳酸锂供应的潜在增量。由于我国盐湖多地处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开采条件不佳,且其镁锂比均远高于南美盐湖,也为开发提锂带来一定技术难度;以中国最大的氯化物型盐湖察尔汗盐湖为例,已探明氯化锂储量1204万吨,但镁锂比高达1577.4,且伴生成分复杂,当前设计产能3万吨,预计年产2.1万吨碳酸锂。而随着近年盐湖提锂产业的技术进步,沉淀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等的使用迈向成熟,东台吉乃尔盐湖及大柴旦盐湖均陆续推进1万吨产能扩建计划,扎布耶盐湖及捌千错盐湖亦有新建产能1-2万吨将于2023年达产,盐湖提锂远景产能增长可期。
第四部分 展望:
供需结构持续好转,锂电产业竞争加剧
供需错配状况得到缓解,锂盐价格下行重塑产业链利润分配
综合前文,2023年锂盐供需错配格局将得到有效缓解,电池级碳酸锂及氢氧化锂价格中枢有望下行至32万元/吨及34万元/吨。
需求端,2023年动力电池依然是锂盐消费的中流砥柱,预计装机量867.8GWh,储能电池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预计装机量189.0GWh,全球锂电池合计装机量1186.8GWh,对应锂盐消耗量98.6万吨,同比增长37.9%。
供应端,受益于2021-2022年大超预期的市场表现,全球锂矿巨头盈利水平增长迅猛,带动资本支出快速上行,2023年澳大利亚五大在产矿山及南美盐湖均进入产能扩张周期,资源释放节奏提速,锂盐增量可达40.7万吨,同比增长63.4%。
因此,锂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扭转,锂产品价格进入下行区间,行业竞争格局迅速加剧;而锂矿销售模式的转变、以及当前高价资源的开发困局,将在此过程中放大价格下行风险。
关注点1:锂精矿拍卖价格拐点显现,Pilbara尝试创新销售模式
Pilbara锂精矿拍卖一直是市场定价的锚,并在价格上涨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于2022年12月进行的BMX12拍卖上,FOB澳大利亚报价7552美元/吨,对应CIF中国报价8299元/吨,较前期已出现小幅下降,显示出资源端市场信心已有所衰退。另外,Pilbara发布公告称,首次以加工模式签署了一份15000吨锂精矿的供应协议,销售模式的转变意味着资源端企业在定价能力把控下降的过程中对自身利润的保护,这一因素在产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容易忽视,然而在行情下行阶段将加速价格的下挫。
关注点2:新建矿山多位于成本曲线右侧,高价资源困局难解
梳理近年来国内锂电产业并购案例,2022年国内锂资源股权收购及资产收购案例合计8起,相较2021年增加2起,共涉及并购金额158亿元,相较2021年大幅增加近120亿元,行业景气高位时期产业扩张十分迅猛。
而如前所述,资源禀赋不佳是国内锂矿开采环节最大的掣肘,国内矿山及盐湖的开发成本均显著高于全球主流矿山;因而,不论是境内勘探开采还是海外权益投资,当前锂资源上游企业普遍面临的资本支出高企的困境,亦将放大市场加速下跌阶段的价格风险。
分析师:刘启跃
免责声明
上述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形式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上述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为兴业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来源:金融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