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坎 江门 古镇 华侨 迎来

江门赤坎华侨古镇迎来试运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6 10:28:03 浏览4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讯 谭耀广

记者9日从江门开平市政府获悉,赤坎华侨古镇(广东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于1月10日中午12时试运营。拥有370年开埠建墟历史的赤坎华侨古镇,在“修旧如旧、再现历史文化”的精心呵护下,迎来新生。江门本地学者认为,赤坎华侨古镇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有益探索,将带动周边的碉楼、侨圩的活化利用。

侨文化载体 保护与发展要平衡

赤坎华侨古镇位于江门开平市内潭江中上游。当地以长堤为核心,起“楼”建“市”,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海外侨胞的支持下,先后建起了600多座骑楼,绵延3000米,传统宗族文化与近代公共文化和商业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因此形成了百业兴旺、商铺林立的繁华商埠。大量乡亲从这里走向海外。这让赤坎如今成为15万侨胞的故里。

赤坎华侨古镇近代建筑群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19栋独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物建筑,涵盖骑楼、碉楼、老街、民居、宗族祠堂、宗族图书馆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让赤坎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江门市旅游发展促进会负责人何岩形容:“赤坎华侨古镇一步一景、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侨文化。”

但经历上百年的风雨之后,赤坎不少侨房、骑楼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亟待保护。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赖于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以及其所蕴含的华侨文化。平衡保护和发展,成了开平当地考虑的重点。

珍贵老建筑 修旧如旧再现老风貌

护好一栋侨房,重现一座古镇,延续一方文脉。开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赤坎华侨古镇所承载的文化瑰宝与历史记忆正是海内外乡亲特别是海外侨胞的根和魂。恢复原有的居民活动氛围,探索历史建筑、华侨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打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经过多番讨论,赤坎华侨古镇的发展思路由此诞生。

2019年初,赤坎华侨古镇启动围蔽修缮施工。项目规划以赤坎历史文化特征最显著的风貌老街作为历史景观轴线,以潭江内河及周边沿江建筑景观风貌形成黄金河岸和码头景观的沿江传统风貌轴线;以赤坎两大家族关族和司徒氏的自然领域分成上埠核心和下埠核心,展现二十世纪初期赤坎商贸繁荣景象和市井生活;构建由华侨文化展示、非遗工坊、演艺剧场、酒店、民宿等组成的复合业态体系。

展开全文

“修旧如旧,让老建筑守住城市灵魂。”开平市赤坎旧埠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庆丰表示。“整个古镇的历史建筑已使用80年至100年,对建筑主体结构的修缮,我们要求修缮后能满足建筑使用标准,对这些建筑的修缮方案和施工是非常高的要求。”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有关负责人朱元旻也介绍,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坚持修旧如旧理念,每一栋单体建筑的修缮工作都经过专家论证,聘请专业人士对单体建筑开展修缮、改善和整修等保护工作,力求细致严谨。据悉,整个项目着重把建筑原有的肌理全部梳理出来,并按照原来风格、工艺进行修复,尽力还原每座骑楼风格各异的“山花”、老式招牌、阳台等细节。此外,项目还对古镇内关族与司徒氏的6个宗族祠堂进行修缮,同时充分挖掘宗族起源历史并予以展示。

关族图书馆馆长关在练对古镇的改变看在眼里。他说,古镇有很多侨房,过去大多年久失修,有不少成为了危房,如今修复保护得更好,让海外侨胞感受到开平市委市政府对他们的重视,保护了华侨财产。

文旅相结合 非遗让古镇更精彩

记者了解到,据了解,赤坎华侨古镇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120公顷,总建筑规模约75万平方米,项目(一期)规划打造文化街、作坊街、传统手信街、时尚购物街、欧美风情街、南洋风情街等,部分业态将在试业期间对外开放。

张庆丰还介绍,赤坎华侨古镇还设文化展示节点35处,其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建筑、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经过保护性修缮会陆续活化利用展示。朱元旻透露,项目对司徒美堂、沙飞等当地历史名人、红色资源进行挖掘梳理,并填充到相应展馆、纪念馆中。让古镇成为一个非遗展示基地,除了本地的镇濠泥鸡、泮村灯会,还将引进省内其他地方的特色非遗文化,融入整个街区,让非遗活起来。此外,赤坎华侨古镇日后还将会陆续增加龙舟、舞狮、舞龙、花灯等人文特色演绎项目。

开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平市通过保护活化赤坎华侨古镇建筑,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努力把赤坎华侨古镇打造成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和典型范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一直关注赤坎发展的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刘进教授欣喜地表示,如今的赤坎华侨古镇设施一流,环境一流,既古朴又现代,将来以赤坎华侨古镇为舞台,举办高端的文化论坛、学术交流,可以带动周边的碉楼、侨圩的活化利用。“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也就是文化遗产要为民众的福祉服务,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是对这一原则的实践和探索。”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