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道 姻缘 千年 成就 黄葛

千年黄葛古道,成就一段姻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6 06:55:03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王明学

2023年3月14日,南岸区黄桷文学社组织登黄葛古道。老家就住在附近的我,许多记忆顿时激活起来:觉得黄葛古道熟,就像手掌上的纹路;感到黄葛古道亲,就像忠实可靠的朋友;喜欢黄葛古道的美,就像变化多姿的精灵,春夏秋冬的面貌不一样,过去和现在不一样,记忆和现实不一样。

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品味黄葛古道,它都是大南山坐落在老君坡和文峰塔之间的一颗明珠,在岁月的长河里放射出无法替代的光彩。

记不清是哪个前辈第一次给我讲黄葛古道的久远历史,也记不清是在哪本书上或哪份资料上第一次看到对黄葛古道的介绍,但黄葛古道在我心里的定位是坚定而不可磨灭的。它始于唐朝,盛于明清,在重庆市南岸区境内约3.6公里,素有“山城丝绸之路”,在民间更有“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美誉。

独自爬古道,获老人赠书

说实话,儿时登黄葛古道,从来没想过它的古老而盛名,只是觉得它就在家的旁边,那里黄葛古树多,空气新鲜,鸟儿叫起清亮,去耍的人多,起脚方便,稍有空时,三五个人一呼喊,约起就走,一路上你追我赶,根本没有陡坡老火的概念,只视为平常吃饭的小菜一碟,用不着加任何作料都美得不可形容。

没约到人时,个人也去爬,上到古道,凉风照样吹,花儿照样香,鸟儿照样叫,想怎样玩就怎样玩,望苍翠坡面的蝴蝶飞,坐在路边看爬古道人的英姿,和同行者聊天,饿了吃碗豆腐脑或者凉粉,挺得意地大吼两声,以示存在感,发泄青春的力量。

有次独自爬古道的我,吃了便饭在古道中段闲逛,看到黄葛树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摆地摊,摊上除了日常小用品外,还有几本旧书,我蹲下去拿起一本翻看,没想到书里的描写和故事,挺有趣,挺享受,想买下来带回家慢慢细看,一摸包里钱用完了,老人显然是看透我爱书的心思,说:“你喜欢就拿去看吧。”

我说:“哪……隔几天把书钱送上来。”

老人笑笑,什么也没说。

然而回去的第二天,我就随亲戚回合川老家去了,耍了几天回来,再上古道,没有看到摆摊老人。以后去过古道多次,都没碰见老人,可老人慈祥的笑容却深刻我心里。

集体爬古道,成就一段姻缘

成人后爬黄葛古道,有了生命的追求和集体的荣誉感。

黄葛古道精彩的坡段之一就是从龙门浩上新街或者从海棠溪龙黄公路边出发到黄葛垭正街口。“三八节”或“五一节”,向领导推荐的健康集体娱乐活动,十有八九,首先就是爬黄葛古道精彩的那一陡坡。一听到黄葛古道交通方便,有古老遗迹且风景美,领导笑眯眯立即答应,于是一次集体健身活动就实现了。当年登山的快活终生难忘,那天老同事聚会,还看到1999年爬黄葛古道的集体留影。

展开全文

说起那次活动,有两个人更是美得不得了:一个叫吴强胜,是扳道员,30岁还没安家;另一个是食堂才招进来的年轻女工,叫李云红,也还没耍朋友。爬黄葛古道上到白莲湾,两人都进入男女登坡组前三名,在集体欢庆会上,大家半开玩笑地叫两人站到一起谈获奖感言,他俩你望望我,我盯盯你,脸红到耳根,话说得结结巴巴,惹得哄笑声阵阵。月下老人的红线终于送到有缘人的手里,很快两人就对上了眼,不出三个月就结婚了。如今两人的儿子是名牌大学的副教授,前年一家人再次登黄葛古道,照了张全家福发在朋友群里。遗憾的是,当时我在外地避暑,没参加古道情缘聚会活动,但为他们祝福,为古道的兴旺高兴。

文友爬古道,发现新景点

进入晚年,说起来惭愧,好多年都不敢去爬了,毕竟黄葛古道坡陡,怕汗水打湿背,感冒了划不来。另外,坐车可去黄桷垭正街,那是黄葛古道精彩段的上方,站在那里可从上到下地观察古道不少景点。

这次参加黄桷文学社登古道活动,去与不去,是坐车去还是步行上去,不知道犹豫了多久。近期友人通过图片和文字,还有年会和文友聚会时,讲到许多黄葛古道的近期变化情况,勾得心痒痒的。另有个私心想法,或许我的发现比语言和图片更美呢?

最后,我决定:去,一定要去,现在不去,以后随着年岁的增大,更走不动,登古道那才真正成了个梦。

文学社的人多,走在一起难免掉队,成为同行者的包袱。文学社的人从海棠溪公路边出发,我就从行程相对短点的上新街走,他们规定9点开步,我就8点半从上新街出发。另外带上内衣和毛巾,到了精彩段的顶点,把汗水擦干,换了内衣,或许就可以避免感冒了。

由于准备充分,那天我比文学社的文友还早点上到黄桷垭老街口。回想起来,这次登古道真是收获大,(对我来说)有几个新鲜的景点,装进我的记忆,或许它们与我终身为伴了。

从上新街登古道的起点茶亭桥上来,一条名叫敦厚坡老街的景致出现在眼前。好像是听一个老伯伯讲过,古道上有一段路叫敦厚坡老街,没想到今天它以清晰的面容与我相见了。老街有石板坡道,沿街有仿古建筑,修有亭台楼阁,路旁的建筑屋和横拉过街的线上挂着红色灯笼,更让人称奇的是敦厚社区修建了古道文化广场。文化广场的上面是内环公路,汽车奔来跑去,马达轰鸣,如果下面的文化广场开展活动,歌声、乐器声、笑声和汽笛声混合一起冲向天空,那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哦!古道与时俱进创造的美,不能复制,它独有,独有就稀罕,稀罕就容易刻进记忆里。

以崭新形象装进我脑海的还有古道旁边的几处雕塑:

饮马槽。在临坡的边上打出个长方形的水槽,里面装半槽水,漂着几片树上落的黄叶。槽边一匹马低头伸长脖子饮水,马嘴差点挨到水面;另一匹马或许已饮完水,抬起头安静地看着街上。见到这雕塑,立即会想到当年马帮在古道上上下下运送物资的情景,吃苦耐劳的马,可为古道的繁荣作出过贡献,在岁月流进到现在,马的形象应该且必须与古道的回忆共存。

背货郎。在古道石梯边,一个精壮的男人弯着腰、背上驮着沉重的货物前行,裸着的手臂和脚肚勾画出人的坚毅和沉稳;另一雕塑是一个男人站着休息,背靠在山坡面,背的货物比人高得多,货物顶端挂着草帽。就是这些像大山一样的汉子,书写着古道繁荣的经历,高唱着劳动颂歌。看到这些雕塑,心里的赞美忍不住飞向天空,劳动是世间最动人的美景,没有劳动就没有世上的一切。

休憩翁。他坐在货包上,右手握着叶子烟杆,左手自然地放在大腿上,两只脚穿着草鞋,裸露的膝盖和小腿露出健壮的筋骨,男子坦然地望着前方,仿佛在享受古道清风带来的香味甜意,又似乎在期待送完货物后与妻儿团聚。

登完古道好几天了,心里仍然难以平静,回想古道在记忆里的一切,思绪万千:我变老了,古道却越变越年轻。它带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自己,景点从远古走来,突现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不失现代的风采。登古道途中,与苍天青山融入一体,和翠树野草亲密为伴,与历史传说近距离接触,品位极高,趣味无穷,健身益情。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