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卫 宁夏 转型 发展 沙乘“

宁夏中卫驭沙乘“云”转型发展记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6 06:18:04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曾忧“被沙吞”,如今“踏沙行”

宁夏中卫驭沙乘“云”转型发展记

宁夏中卫市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据记载,1949年流动沙丘前哨已逼近中卫县城西门,其西北部地域大多被流沙吞噬。上世纪50年代,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线穿行而过,为确保这条大动脉的畅通,国内治沙力量汇聚于此,创造了“麦草方格”这一举世轰动的治沙奇迹。

自此,中卫便成为沙漠化防治绕不过去的地方,半个多世纪治理沙漠150万亩,逼退沙漠25公里,沙漠化在这里被彻底逆转。

当黄沙的威胁渐渐远去,这座沙漠小城开始寻求转型发展,“跳出产业看资源,跳出地域看资源”,将绵延的黄沙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沙漠体验和度假胜地,将充沛的光热资源打造成数万亩光伏“蓝海”,将干旱的戈壁荒滩打造成超大型云基地和大数据中心……年轻的中卫,再一次凭实力“出圈”,不断向外界递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驭沙观星,点亮西北“遗失的美好”

如果说诗和远方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大漠星空一定是最贴近这种向往的现实存在。

夜幕降临,腾格里沙漠褪去白日的燥热,寂静而神秘。置身沙海,抬头仰望,满目星河。沙漠度假,正成为中卫带给游客的全新体验。

沙漠,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国内,并不稀缺,但绝大多数因通达性差,并不足以成为旅游资源。然而在中卫,沙漠和黄河相依,且紧邻城市,十分罕见,因此便有了被誉为“垄断性旅游资源”的沙坡头。

从2007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5A级景区起,沙坡头便一直引领中国沙漠旅游的发展。滑沙、沙漠冲浪、骆驼骑行……丰富的体验项目让更多人走进沙漠,了解中卫。疫情发生前,沙坡头景区游客年接待人次已达140万,旅游收入近3亿元,均居宁夏景区首位。

然而,传统的沙漠旅游和西北的气候一样,淡旺季分明,夏季爆满的景区到了冬季却闭门歇业,成为制约中卫旅游发展的一大问题。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旅游业正从观光体验向休闲度假转型,也向中卫提出新要求。

提质升级正当其时,中卫直接在旅游市场打出一把“王炸”。

2020年秋天,一颗“巨星”落在中卫的腾格里沙漠。星星酒店,是沙漠和星空的浪漫组合,也是中卫星空旅游产品的大胆创新,为游客提供了沙漠旅游、星空旅游全新的打开方式。产品一上市,便荣获“中国最佳旅游规划设计奖”“中国酒店星光奖”“亚洲最佳旅游度假酒店”等殊荣。

“星星酒店同样是垄断性旅游产品,在没有疫情影响的旅游旺季,酒店一房难求,延伸出的观星讲座、沙漠瑜伽、沙疗康养、沙漠野餐等系列星空旅游深度体验产品深受南方游客喜爱。星星酒店改变了景区的经营格局,目前度假类产品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0%。”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文军说。

星星酒店的走红,看似是一家旅游企业大胆创新的“偶然”之举,实则是当前人们对于高品质度假产品需求的体现,而这一直是以宁夏为代表的西北旅游市场的短板。这几年,随着大交通、硬件基础设施等条件的改善,更多的旅游资本开始青睐西北,寻求“差异”和“稀缺”。

展开全文

七年前的冬季,正考虑转型的煤矿商人陈祖品来到中卫考察地产项目,无意中路过黄河边一个废弃古村落,瞬间被西北乡村那种苍凉而又厚重的人文气息震撼,毅然决定要在这里打造一个可以“复活”西北传统乡村生活的度假产品。

“我希望它既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又能延续当地的生活,同时还能改变外界对西北的认知。”陈祖品说。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民宿圈知名投资人的回应,西坡、大乐之野、墟里、飞鸟集等国内民宿头部品牌纷纷入驻,加上他自己创建的南岸品牌,组成中国第一个民宿集群——黄河宿集,也将“野奢”这一名词带进中卫。

黄河宿集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真正实现了文旅融合,从建筑风格到室内装修,再到度假场景的打造,无一不体现着对在地文化的深入挖掘,所呈现的一切都确保与黄河村落、原生环境最大程度的契合。

傍晚时分,登上南岸小院的露台,在木凉棚下向西望去,包兰铁路线上火车飞驰而过,沙漠和黄河同时映射出落日余晖,凉棚、篝火、树木构成了传统的乡居场景。

“黄河宿集客房均价超2000元,半年时间一房难求,客单价、入住率均居全国民宿之首。”陈祖品说。

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优秀案例的通知》中,中卫的《“点亮”大漠星空 释放消费活力 打造“星星的故乡”文旅IP》成功入选优秀案例。

如今,以星星酒店、黄河宿集为代表的高端度假产品正加速将中卫带入休闲度假时代,大漠星河营地、金沙海星辰帐篷营地、星星故乡露营地等一批星空旅游度假产品顺势而生。2022年,中卫市推进沙漠主题度假中心、野奢酒店等24个文旅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9亿元。

乘“云”而上,产业新城加速蝶变

早在八九年前,当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目光聚焦中卫戈壁滩时,圈内的朋友都调侃他:“老田,你是去放羊吗?”如今,当他所投资的西部云基地吸引了亚马逊AWS入驻,“中国大脑”数据中心已赫然挺立时,这位互联网行业的“元老”终于向外界证明了自己选择中卫的眼光。

走进矗立在戈壁滩上的一座座现代化数据中心,两米多高的机柜整齐排列,几百万台服务器正在高速运转,它们为美团、小米、墨迹天气等几百家企业提供着海量数据储存和计算业务。

中卫市因建市时间短,产业基础薄弱,且“倚重、倚能、倚化工”特征明显,在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的形势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寻求产业转型。

沙漠城市的转型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年轻的中卫,寻找着“换道超车”的种种可能。翻开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目录,“宁夏适合发展‘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这样一句话,为这座沙漠小城的产业转型提供了政策指引和现实路径。

一旦发掘出潜在优势,传统的“资源诅咒”也便成为“资源禀赋”。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李彬向记者一一细数:地处我国陆地几何中心,到全国各大城市均在2000公里以内,是光纤网络最佳选择地;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气候干燥,适宜发展全自然风冷的数据中心;创新电力交易模式,提高新能源电力使用,数据中心到户电价不高于0.36元/千瓦时……

2013年,在建市十周年之际,中卫市与北京中关村牵手,以“前店后厂”的模式建设西部云基地,中卫的“云天”梦想就此开启。

一组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

——7家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相继落地,云基地数据中心集群累计完成投资90亿元,服务器装机能力达70万台,数据存储总量约20EB(百亿亿字节),达到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

——美团、奇虎360、小米等200多家云计算及配套企业落户中卫,亚马逊中国区域60%的业务部署在中卫;全区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接入单位289家,上云系统达847个,覆盖全区80%的厅局单位和30%的地市、县级单位;

——2022年前三季度,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8.26亿元,带动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

8年多来,中卫市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最适宜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和地区殊荣,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聚,从聚到兴,走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嬗变之路。2018年,中卫市“变黄沙戈壁为创新发展热土”的典型经验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谈起中卫成为首个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双节点”城市,李彬难掩自豪。

“这标志着宁夏电子信息产业已经纳入国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列入国家‘新基建’和‘东数西算’主要支持区域。特别是发展‘东数西算’工程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汇聚和存储资源、数据运输所需要的网络资源以及数据加工所需要的计算资源,同时需要市场需求引导辅以好的政策支持,中卫在这些方面都具备先发优势。”他说。

中国联通中卫分公司总经理陈志鹏说,目前国内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生态的合作伙伴,纷纷看好中卫“双中心”的战略地位,积极寻求来此进行战略合作。

如今,谈起云计算,中卫已成为绕不开的城市。按照规划,未来5年,中卫市服务器装机能力将达到500万台,营业收入将达到500-1000亿元。以云计算为代表,中卫市正加速成为一座转型升级、动能强劲的产业新城。

中卫市委书记张利说,我们将抢抓国家实施“东数西算”战略机遇,按照自治区赋予中卫建设大数据产业中心市的定位,深入实施大数据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一集群”“三基地”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中卫贡献。

时光流转,从戈壁荒滩到数据中心,田溯宁对这种变化的感受尤为真切。他清晰地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跟随母亲在中卫治沙,那个年代风沙很大,骆驼还充当交通工具。而现在,这里天蓝水清,数据从“中国大脑”传输到北京只需要8至10毫秒,属于他的“建造国际领先、国内自主的中国云计算数据中心及行业大脑”的梦想正在加速实现。

沙水相融,“生态账本”澎湃发展动能

寒冬时节,西北白天的气温已降至零下,但在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一处光伏项目施工现场,每天仍有上千名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之中,一小部分在扎设草方格,更多的则忙于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组件。

这是2022年9月开工建设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沙漠光伏基地——腾格里沙漠3GW新能源基地光伏复合项目,也是“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电量将达到约57.8亿千瓦时,可节约19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3.39万吨,减少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约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466万吨。

“项目遵循边施工建设、边生态治理的原则,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现场实际,先在场区上风向和检修道路两侧扎草方格防风固沙,后期根据施工顺序陆续推进全场区草方格治沙,播撒适合沙漠生长的草籽。光伏板具有遮阴效果,能让下方植被更好地生长。”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宁夏公司副总经理吴吉军说。

如果说沙漠城市的产业转型来之不易,那么生态治理则面临艰难险阻。作为宁夏的“西大门”和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张的唯一出口,中卫市的沙漠化治理已不仅仅关乎自身存亡和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麦草方格”“五带一体”等为主的治沙技术,守护了全国首条沙漠铁路的安全,其治沙成果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

在生物治沙成效的基础上,近些年中卫市积极利用风光等气候资源,探索出“新能源+治沙”的新模式,既优化了产业布局,促进了清洁能源发展,也为沙漠生态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实现环境保护“双赢”。

在距离腾格里沙漠3GW新能源基地光伏复合项目几公里的不远处,坐落着占地6.5万亩的沙漠光伏产业园。成千上万块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随着太阳的运转逐日追光,宛如沙海里一片蓝色海洋。夏秋时节,光伏板下生长的花棒、刺头、沙冬青等植物为沙漠铺上一层绿装。

据中卫市发改委调研员黄占荣介绍,太阳能光伏板在生产绿电的同时,还治理了沙漠,产业园从防沙、治沙、用沙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实现沙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光伏发电区已进驻企业11家,建成光伏电站容量达1030MWp,年可新增绿电发电量17亿度。目前,中卫市共建成清洁能源发电项目116个,装机容量达到894万千瓦,占全市电网总装机的82%。

中卫当前正全力打造“四个示范市”,其中之一就是“打造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示范市”。中卫市市长马洪海说,守好宁夏“西大门”,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方向,持续保持污染防治的攻坚力度,抓好能源替代升级的治本之策。

作为一个传统工业仍占绝对比重的城市,除了加快清洁能源的替代,还需在能耗“双控”、遏制“两高”上下功夫。2022年以来,中卫市更加突出用能效率的引导作用,取消高耗能行业电价上涨不超过20%的限制,将“以能定产”从应急手段转变为长效机制。此外,还通过实施工业节能技改计划、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计划、煤电节能降耗及灵活性改造计划等一系列的措施,对工业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效提升改造。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66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9%,单位规上工业增加能耗同比下降16.5%,降幅居全区第一。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中卫,很多人都会想到“反差”。这既源于其沙水相依的地貌,也来自踏入这座城市,满目的绿地和水系,让人不禁发问:这真的是地处沙漠边缘的城市吗?

这一切,除了受益于沙漠化防治和工业污染治理对城市“大环境”的改善外,更重要在于对城市生态“小细节”的雕刻上。

黄河流经中卫182公里,占黄河宁夏段的45.8%。得黄河之利,中卫市做活水文章,做足绿元素,市区湖泊湿地错落分布,水域面积达225公顷,占城市建成区的2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7%。中卫以严苛的标准、市场化的模式推行城市环境卫生深度保洁,尽最大限度减少沙尘对城市环卫的影响,也因此捧得了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我们要走稳走实生态优先的路子,以铁的手段和意志治理污染,把一山一河一水、一草一木一沙呵护好,优化拓展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让美丽成为中卫最靓丽的名片。”张利说。(记者 何晨阳、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