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曾涌现出无数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也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的风云人物。
一笔一笔的史书,就是他们曾经存在的证据。
我们身处现代社会,尤其是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都是海量的,因此对于历史,对于那些人,我们也有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
历史剧就是其一。
所谓的历史剧,都是以我们如今的视角和思维,去看待从前的那些事。
无论是王图霸业也好,还是风花雪月也罢,都应当以审慎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展开全文
不过话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是有难度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产历史剧领域,可谓是群星璀璨,从九十年代的《东周列国▪春秋篇》和《雍正王朝》,以及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贞观之治》和《大明王朝1566》。
虽同为历史剧,但它们风格各异。
或磅礴大气、或缜密考究、或细致入微,但所有这些优秀的历史剧,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映照于时间之上的现实意义。
可当时间进入到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历史剧却有些“后劲不足”的意思。
一是该题材作品数量明显减少,二是优秀出圈的作品,有时候几年都看不到一部,那么下面,我将为您带来近十年(2013——2022),最优秀的10部国产历史剧排名。
其中包含小编大量主观意见,只是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参考,仅此而已。
第十、《大秦赋》——2020年 豆瓣评分:5.4
当初在看到“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一部《裂变》的时候,我是有些被震撼到的,它拙朴大气的风格,让我想到了沈好放导演的《东周列国▪春秋篇》。
于是直呼:
先秦时代,就应该是这样嘛!
作为该系列的最终章,《大秦赋》从故事上来讲,本该是最精彩的一部,少年登上王位的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以风卷残云之势,统一六国。
从此车同轨,书同文。
在《大秦赋》的开篇,无论是王庆祥、冯晖、辛柏青演绎的三代秦王同台,还是秦国大军攻城拔寨的场面,都展现出完全不输前作的水准。
可是后来,还是严重跑偏了。
先是导演让张鲁一早早登场,去演绎少年嬴政,然后是一些不知所谓的台词,之后嫪毐和赵姬之间的那些破事情,居然拍了整整二十多集。
作为对比的是,观众们抱有极高期待的,秦王统一六国的战事,居然草草几集完事。因此一时间,重拍“大秦”最终章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不知道主创们,该作何感想。
第九、《山河月明》——2022年 豆瓣评分:5.5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山河月明》都是一部足够拧巴的作品。
先说演员,导演高希希请来了陈宝国、张丰毅、王劲松、王庆祥、张光北、王绘春等一众老戏骨,并且把《战火熔炉》的编剧董哲也拉了来,明摆着要“干大事”的样子。
但是,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
照理说,既然《山河月明》是以历史正剧自居的,那么最起码也要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历史大事件的进程,和人物方面,不能轻佻又戏谑。
结果一上来,为了营造轻松欢快的气氛,先是徐达拒婚,然后开始数落朱棣的不是,顺带着还臊了一把朱元璋当年的所作所为。
这,真的是必要的,且符合历史形象吗?
历史上的朱元璋杀伐果决,洪武四大案,更是血流成河,在他登上皇位后,即使是曾经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们,哪个敢这样跟他说话?
另外还有“蒙古白月光”。
不知道现如今的国产编剧,是不是一旦离开男欢女爱,剧情就完全进行不下去了?
这部剧有没有优点?
肯定是有的。
剧中十多位老戏骨的精湛演绎,还有何晟铭的朱标,都让人印象深刻,只是作为一部如此大阵仗的历史正剧,《山河月明》距离人们的期待,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第八、《大明风华》——2019年 豆瓣评分:6.0
剧中孙若微的原型,是孝恭章皇后,她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选择她来做主角,其实是很聪明的。
其一,她经历的时间线够长。
从靖难之役,到仁宣之治,再到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还有夺门之变,孙氏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看过了无数的花开花落。
其二,在历史上她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就是剧中邓家佳饰演的胡善祥,因为朱瞻基和孙氏感情甚笃,从而导致胡善祥无故被废,并且土木堡之变后,“扶正”朱祁钰的诏书,都是孙氏发出的。
可《大明风华》千不该、万不该的一点就是,它被做成了一部“大女主剧”。
想要吃女性题材的红利,就需要把女主前期刻画成小白兔,然后一步步被逼成了“大灰狼”,可历史上的事实是,当时胡善祥被废,民间无数百姓为之叫屈。
后来朱瞻基自己也承认,他是少年冲动。
为了塑造女主的“正义性”,就需要抹黑和矮化与之敌对的人和势力,这就造成了《大明风华》中的许多剧情,严重偏离了历史事实。
如果不是“朱家F4”的戏份,相信很多人,早就已经弃剧。
此外,还有很奇怪的一点就是,一向被形容为“行走的荷尔蒙”的朱亚文,他饰演的朱瞻基在穿起飞鱼服的时候,却展现出了与往常完全相反的气质。
或许是,他对于这个人物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
第七、《大决战》——2021年 豆瓣评分:7.8
拍摄于九十年代初的《大决战》三部曲,豆瓣评分分别为8.9、9.0和8.8,均分高达8.9,因此当剧版《大决战》即将开播之前,观众们是既期待,又害怕。
期待的是,时隔三十年,有全新的演绎,以及更加宏大的战争场面,害怕的则是,剧版对于这一重大题材,不能有着完美的诠释。
看过全集之后,这部剧的优点很明显。
首先战争场面确实足够宏大,也足够写实,并且导演高希希通过“小人物”和“大事件”多重线性叙事的方式,给与了观众一个全新的思考与理解的角度。
但是,我是说,但是,这部剧的缺点同样明显。
演员方面,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让人为之一惊,但是于和伟、刘涛等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后者,很容易让观众出戏。
还有,这部剧太过于“寡淡”了。
其实这是近些年高希希一贯的问题,许多本该大开大合、激情澎湃的重大题材,在他的手中,都会变得寡淡无比,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此外,该剧的一些细节,也不够严谨。
比如剧中司徒雷登和李宗仁通电话时,居然还要翻译。
要知道司徒雷登父母均是来华的传教士,他出生于杭州,从小在这里长大,只有后来上学时,才回到美国,结婚之后,他带着妻子再度回到中国。
司徒雷登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长达半个世纪。
正是因为他对于中国足够了解,所以他才得以在一些契机下,成为美国驻华大使,他的一口杭州话,甚至比一些当地人都地道。
第六、《军师联盟》&《虎啸龙吟》——2017年 豆瓣评分:8.2/8.4
历史很枯燥且严谨,它需要从故纸堆中,找出一堆堆事件的线索和脉络,然后与考古、推证等一一比对,从而得出一个较为接近历史真相的事实出来。
可它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就如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对于明史的普及,以及吸引了一大部分读者一样,诸多历史剧也应该寻找新的角度,去适应如今观众日益提高的鉴别水准。
在这方面,《军师联盟》系列,就做出了全新的尝试。
该剧以司马懿为主角,从曹操主政时期的月旦评,到曹丕称帝,再到魏明帝曹叡病逝,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
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再度展现了三国这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年代。
剧中于和伟饰演的曹操,王劲松饰演的荀彧,以及张芷溪饰演的甄宓,和刘欢饰演的曹叡等人,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还想夸赞的,是这部剧追求极致的色彩美学。
月旦评上,彼时年轻的司马懿,还只是一个白衣书生,到了高平陵之变时,已年过七旬的他,眉髯皆白,可眼神再度锐利时,依然精光爆闪。
那一袭红衣,和魏明帝曹叡晚期的疯狂,近乎一唱一和。
如果说,在后历史剧时代,谁最能为后面的作品,做一个先锋和榜样的话,那么非《军师联盟》莫属,因为它在走一条全新的路。
第五、《天下长河》——2022年 豆瓣评分:8.3
在谈到《天下长河》的创作初衷的时候,该剧的导演兼编剧张挺这样说道:
“不要把历史看成一个事件,一个结果。它首先是不同时空里人生的样本,是在不同体制下的人情往来。我必须这么去考虑问题,历史才能变得有血有肉。如果我拿着史料直接去写,人物就丢了,情感就丢了,戏剧本质就丢了”。
基于此,这部剧完成了康熙年间最为精彩的群像图。
靳辅久经官场,对于治河有自己的见解,为官也有自己的底线,他深谙官场之道,却也在自己的位置上竭尽所能。
幸运的是,靳辅遇到了年轻时候的康熙。
彼时,那位年轻的皇帝励精图治,想要完成不世的伟业,上天将陈潢赐予了这个时代,可和靳辅不同的是,他纯粹而孤独。
靳辅理解陈潢,可他却不能是陈潢。
康熙年间,王朝内部大事不断,从收复台湾,再到夺嫡之争,《天下长河》将“戏眼”放在了治理黄河上,这在以往的历史剧中,实在是很少见的。
帝王是复杂的,一如人性的纠结。
往往帝王又最是自私的,他们所做的大部分,也不过是为了皇权稳固,子孙千秋万代而已,当以我们如今的价值衡量体系,与之作为碰撞,会产生不少有趣的讨论。
靳辅、陈潢、康熙、于振甲及其母亲,还有索额图、明珠、高士奇等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凡人,又或是帝王将相,都不过是渺渺一瞬而已。
可人性的光辉,却总能闪耀千古。
第四、《大秦帝国之崛起》——2017年 豆瓣评分:8.4
该剧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三部,其实刚开始播出的时候,是被许多人所诟病的,因为它的两部前作《裂变》和《纵横》足够优秀,评分都高达9.3。
两相比较之下,《崛起》就显得有些逊色了。
这部剧的主创阵容,从名气上就稍显逊色,当时声名不显的年轻演员张博,再度出演的宁静,只是客串的富大龙,以及AI换脸而来的邢佳栋。
最为要命的是,那让人十分想吐槽的PPT式战争场面。
可没想到,它还是立住了。
宁静饰演的宣太后,有了比前作《纵横》中更为精彩的发挥,张博将秦昭襄王这个“虎狼之君”的一生演绎得生动鲜活,顶替而来的邢佳栋,也没有辜负白起之名。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杨志刚饰演的屈原。
由于《崛起》选择了现场收音的缘故,这使得每个演员的原声台词,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会充分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而杨志刚的断字方式,给屈原这个角色,其实是添了彩的。
屈原文采斐然,俊才飘逸自不用多说,同时他也是执拗的。
如果不是这种执拗,又怎会让他这样一个本出身于贵族,却又一生与贵族利益改革纠缠不休,最后自沉汨罗江的命运,是屈原一生最为无解的宿命。
昭襄王酒醉之中,与父亲惠文王嬴驷相见的场面,堪称经典。
两代秦王,两代虎狼之君,正是在他们两人的苦心经营之下,“东出”成为了后代秦国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再也无法消解。
第三、《大清盐商》——2014年 豆瓣评分:8.4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大清盐商》是近些年来,最能让人平心静气看下来的一部历史剧。
是否言过其实了?
如果说,它和哪部经典历史剧的风格和故事结构最像的话,那么肯定是《大明王朝1566》,都是在看似歌舞升平的表象之下,隐藏着那些已经不可逆的制度性崩坏。
乾隆暮年,看似一切都被推向了辉煌,却也走向了浮华的巅峰。
为了前线的战事,一向富甲天下的两淮盐政,却遭到盐商们的百般推诿,就连与乾隆堪称故交的汪朝宗,也不予合作。
新任盐政阿克占,临危受命,然而等待着他的,却是一个无间迷局。
从第一集的开篇开始,《大清盐商》就透出一股浓浓的“正剧范儿”,盐商们的奢靡,朝堂大臣们的贪婪与腐败,民间百姓的挣扎和苦痛,一切的一切,都揭开了“盛世”背后的真相。
到底是什么,使得“盛世”,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场?
在《大明》中,在“改稻为桑”的国策中,天下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也遭遇到了如此的拷问,仅仅是君昏臣暗、都不用心做事吗?
维护皇权的稳固,必然以“高台教化”为主,以军事手段为辅。
因而人人都是权力的棋子,也随时都可能是权力的弃子,那芸芸众生、生民百姓,都不过是梁柱之下的一块砖、一块泥而已。
被埋藏之后,尽皆不见。
第二、《大秦帝国之纵横》——2013年 豆瓣评分:9.3
很可惜的事情是,在《纵横》中,富大龙已经饰演过秦惠文王嬴驷,不然的话,《大秦赋》中秦王政的最佳饰演者,非他莫属。
幸好央视的《国家宝藏》栏目中,满足了这一想象。
相较于“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一部,《纵横》这部剧,采取了非常有趣的“二元对立”式的人物塑造,和故事主干,从而使得全剧结构紧凑,全无赘余。
比如秦惠文王嬴驷和张仪。
与当初的秦孝公和商鞅相同,嬴驷和张仪这对君臣,也是相交一生互不辜负,秦国正是在他们的手上,为日后昭襄王时期的东出,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张仪和犀首公孙衍,嬴驷和大魏王,惠施和庄子等等。
先秦时代的拙朴,和秦国的崛起,让战国后期变得异常精彩,开篇富大龙就以极富个人风格的表演,说出了那句定调的话:“如今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
真实历史上,对于惠文王的记载很少。
他因病而亡时,时年四十五岁,剧中以很大的篇幅,来为其暮年的疯癫和躁狂,不断的铺垫,并予以充分的展现。
因而使得嬴驷,这个史书上仅寥寥几笔的君王,生动鲜活的展现在现代观众的面前,他的东出之志,他的爱妻护子之心,他的恐惧、憧憬和哀愁,都融入到了那极致癫狂的情绪之中。
第一、《觉醒年代》——2021年 豆瓣评分:9.3
它是2021年国产剧中现象级的作品,在当年的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该剧一举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原创编剧、最佳男主角等三项大奖,并入围了所有奖项的提名。
细观其剧,实至名归。
辛亥革命之后,这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之火,也逐渐点燃了国人的思想领域。
1915年的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竖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新文化运动,由此发轫。
饰演陈独秀的于和伟,在采访中说道:
“我有一场为国为民的哭戏,我在瞬间嚎啕大哭,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人物已经在我心中扎了根。要离开,很不舍,正如最触动我的一句台词,我爱这个国家,我想为它做点什么。”
是的,我爱这个国家,我想要为它做点什么。
北大红楼,陈独秀和李大钊由分到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相约建党,而胡适等人则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由合到分,逐渐走向了全盘西化的道路。
在我看来,《觉醒年代》,是献给当代青年的一首有力的诗。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向上走,能发声的发声,能做事的做事,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乔年、延年牺牲时,那回眸时的微微一笑,让《觉醒年代》仿佛穿越了一个世纪的时光,在我们这个时代中,依然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