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用 罐头 战时 区别 现在

现在的军用罐头和二战时的军用罐头有什么区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6 05:10:03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李三万

摘要:罐头就是为了解决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期间长时间保存食物的需求而发明出来的,今天军用视频罐头依然在各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中占有很大份额。那么现在的军用罐头和二战时期的军用罐头有什么区别?

罐头就是为了解决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期间长时间保存食物的需求而发明出来的,今天军用视频罐头依然在各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中占有很大份额。那么现在的军用罐头和二战时期的军用罐头有什么区别?

拿破仑就曾说过:军队是靠胃来打仗的!我军基层连队也有“一个好的炊事班,等于半个指导员”这样的说法。并且罐头食品最杂牌也是拿破仑在四处征战时,为了解决食物腐败变质的问题而悬赏发明出来的。

军队后勤保障现代化、制式化之后东西军队在罐头食品上是有一定差别的,由于饮食习惯上的差异,欧美国家军用罐头仍然以肉类、鱼类为主,而东方国家军队的罐头在花色品种上多了很多,并且东方饮食的多样性也将烹饪菜肴制成了罐头。目前解放军的军用罐头据说就有一百多个品种,足够够开一场菜肴丰富的野战宴会了!

展开全文

不过实际野战训练乃至打仗也许不会有这么多,比如: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都往前线供应都是以蛋白质、脂肪、糖,盐分较高的肉罐头为主,同时水果罐头也会大量供应,肉类和水果类可以补充大运动量过后的热量补充……并且当时也确实没有这些后开发出来的罐头。即便是这样,对面的越军由于后勤保障极差,看见我军阵地上各种各样的罐头也是很眼红的,根据对越反击战老兵们讲:越军特工队在偷袭时还经常偷东西,尤其是罐头。

二战期间最著名的美军“斯帕姆午餐肉”罐头,其生产商“荷尔美公司”在战争期间总共生产了数以亿计的“斯帕姆午餐肉”,总产量据说甚至超过了十四亿盒之多!“斯帕姆午餐肉”的味道与现在的午餐肉没有多少区别,只是更咸一些,这是因为士兵们在战场上通常运动量都比较大,需要补充盐分(钠)。“斯帕姆午餐肉”由于生产简单、包装排列整齐、里面固体物填充比例高,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小,所以伴随美军走遍了所有战场,甚至还提供给苏联。从冰天雪地的北欧和苏联,到酷热难耐的北非沙漠,到处都能看到“斯帕姆午餐肉”的身影。无论是苏军,英军还是中国军队,甚至连有机会缴获“斯帕姆午餐肉”的德军日军,都对其评价很高。但是“斯帕姆午餐肉”却成了美军最厌恶的食品!一方面是美军当时后勤供应比较充分,很少有吃不上饭的时候。另一方面“斯帕姆午餐肉”完全占据了美军野战配给的主菜单的位置,几乎餐餐都能看到它,煮、煎、烤,夹在三明治里面……让人不厌其烦!而且这东西缺乏维生素,经常吃会出现嘴角和牙龈发炎的问题还会大便干燥……所以,美军对它没有丝毫的好感。

二战时期的军用罐头花色品种是很少的,而且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参战国生产的并不多,也不像现在的军用罐头讲究搭配、营养均衡……那时候吃罐头多数是为了提供卡路里,保证吃饱后有体能,不讲究什么口味。根据吃过缴获美军罐头的志愿军老前辈们说,美军牛肉罐头开始吃还行,但是味道只是一个咸味儿和略微有点甜味儿(远不及我军的牛肉罐头),并且里面有大块的牛脂肪(军用畜肉类罐头为了保证体力都是这样制造)吃了一两次之后实在是难以下咽!最后在战线相对稳定后将其配合土豆萝卜炖煮配合食用。

现代军事医学营养学很发达,对于战士们的身体健康也有了高要求,在不能提供热膳食的条件下,野战食品当中的罐头要求采取小包装(通常在100~150克),品种力争多样性,鱼肉蛋和蔬菜水果、坚果仁…都会在野战食品当中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营养均衡,不至于出现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体能下降和非战斗减员。

“浅盘集体野战口粮”,也属于软包装罐头一类的食品,就是把各种在后勤加工厂配置的菜,比如:红烧肉、虾仁、鸡块,甚至八宝饭、炒饭……先加工成六分熟或者全熟,然后装在厚食品袋内进行真空杀菌处理,再外包装储存,可以在野战条件下使用炊事车或者简易灶加热后食用……是班排作战小队的集体伙食。

士兵员也和我们常人一样,对于热食品有着先天的热爱,俗话说:一热顶三鲜!热的炒菜,热的炖菜、热大米饭、热面条……人人都喜欢吃,战士们也不例外!这些热的食物是罐头食品永远也比不上的!随着军事后勤保障的更加完善、保鲜技术的更加提高,军用罐头将来会越来越有营养,越来越符合口味的要求!

总体来说,现在的军用罐头和二战时期的罐头没有太大区别,区别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是在品种上更丰富,第二是在原料上要比二战时候更好,除此之外,区别还真的不大。

从二战到现在,只有几场局部战争,再没有世界性的大战争,所以各主流大国经济发展迅猛,对军队的投入,相对也就比较富裕。现在军队当中,军用罐头跟二战比,主要是种类丰富的多,毕竟罐头不是什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可能大国当中,对诸如特种部队,潜艇部队,开发出营养成分和口感都更好的的罐头,是二战时所没有的,但是大规模普通战备储存的那些罐头,尤其二战已经有的品种,像午餐肉罐头,就和二战时真没什么区别。

二战时候除美国外,别的国家大都资源匮乏,经济也相对落后,军用罐头食品自然就成了好东西。在我们国家,午餐肉罐头在八十年代初,出现在民用市场,在很多人家餐桌上,依然都可以算是一道硬菜,也是走亲访友送礼的上上之选。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物资足够丰富了,这种被美国大兵极为厌恶的“灵肉”,才逐渐被淘汰。偶尔吃一下还可以,多吃就会感觉非常腻味,随便怎么花样百出增加口味品种都没什么用,民用市场上出现的火腿肠到还可以,那个是配方大幅降脂,减少肉类成份的产品。军用储备的午餐肉罐头,需要保证提供足够的热量卡路里,应付紧急状况后的食物匮乏,不可能随便减少其中肉含量,脂肪含量。

所以口味对于和平时期,物资丰富的我们来说,就别指望好吃了。罐头类食品,就算是民用产品,更注重考虑口味,都别指望和新鲜食材比,而军用罐头,现在最大的功用是作战备储备,口味只能说尽量能好吃点,不会是第一考量,能提供足够的热量,能更久的储备,这些才是要考虑的因素。口味这种东西,我倒是还听说有些特种部队使用的野战口粮,为了避免潜伏任务中,极度无聊的士兵会把口粮当零食吃掉,故意把口粮作的很难吃。所以说,同类有可比性的军用罐头产品,现在的和二战期间的,真没太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