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 “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2022年8月,根据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秋天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劳动课上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在教材还没有全面印发的前提下,小学劳动课上什么?怎么上?老师教什么?孩子要会什么?…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 《同上一堂课》2023年3月20日起全面上线特色劳动,名校名师动手实践,手把手教你如何设计劳动课,孩子们可以跟学完成!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周金环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堂丰富生动的劳动课《家的味道》,亲手教你包饺子啦!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家的味道,在你的心目中家的味道是什么呢?有的同学说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还有的同学说家的味道是家中饭菜的香,这种味道会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无论走到哪儿都不会忘记。我们每个家庭中的美食各不相同,但在我国一些特定的节日如:冬至。特别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各家各户、全家老小都会围在一起共同制作一道传统节日美食——那就是饺子。吃饺子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一份对家的牵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展开全文
饺子里的中国文化从古至今代代相传,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有关饺子的传说故事。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生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当时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他回到家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他叫弟子在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
其做法将羊肉和祛寒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忍饥受寒的病人吃。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精神。
各家的饺子馅料不同、味道各异、营养丰富,今天,我们就以大多数家庭比较常吃的猪肉三鲜馅儿为例,一起来学习“包饺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