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山 筑城 城池 选址 布局

从古代城池选址与山的关系,看依山筑城的优势以及如何布局?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6 01:00:03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前面提到,我国古代建筑城池大多以周王城图为蓝本,对于城池的选址也是如此,但也并非全部以此作为标准,古代建筑城池考虑最多的还是山和水,古人崇尚自然,对自然有敬畏之心。

古代筑城,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广的,首先是方位学、水运学、地理学,其次是规划学、气候学、风向学,最后还涉及经济政治学、军事学,在所有城池建筑相关的知识领域,对于地理学的运用是极致的,古人非常注重城池选址时于山之间的关系。

古人建筑城池,“依山傍水”是一大原则,倘若周边没有崇山峻岭,城池似乎是没有灵魂的,即使是平原地区,也要尽可能的运用到远方的山,这便是规划学。

靠山筑城的优势

可加强军事防御

聪慧的古人在城池建筑时,有意识的将城池选入山中,甚至是被山包围,这样便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外面的情况,所以说,军事防御自然是靠山筑城的一大因素,当敌人进攻时,城内有山,可以在制高点射击敌军,攻城战中,靠山筑城的城池优势尤为明显。

有的城池选址是没有山,但是他们会建立一座望火楼,城内城外的百姓居住区或者是寺庙高塔一旦着火,便可在第一时间知晓。靠山筑城在这一点上的优势又被体现出来,当然,靠山筑城同样要设立望火楼,而且更高,大多设在山的顶端,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南宋时期的静江府城,此城的望火楼便是设立在山上。

展开全文

建筑手法也是因地制宜,有的建在山中,有的建在山底,还有的将山包围,以便于据守山头,保护城池,其中定远营城一大半城池是在山上。山麓建城的也有,用山充当依靠和背景,泰山下的安城、华山下的华阴城、衡山下的衡东城都是如此。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将城池建在山顶,可谓是十足的“山城”,安全性极强,汉朝时期的荥阳县广武山汉楚二王城便是如此,此外还有吉林龙潭山、奉节县白帝山的白帝城,这些历史名城一直保留至今。

靠山筑城如何布局?

古代城池选址本来就是要极佳之地,和建筑房屋一样,向阳是必备要求,所以即使是在有山的地方筑城,同样是要向阳的,有山依山,倘若山距离城池较远,便可将城池选在山的东或者南面,简单来说就是依山向阳。

城池的北部以及西北部有山是最好的,这样东南方向比较开阔,位置极佳,现如今大型宅院的建造方法也是如此,算是“吉利平安的如意之地”,前有朝阳、后有靠山,至于山与城池间的距离,在十里左右最好。

这样的距离看似虽远,但是古人会将城池内的一些建筑移至山间,比如寺院、庙宇,甚至可以将这些建在山中,增加山与城池之间的联系,北宋东京城似乎就是这样。

如果山与城池距离比较近,则可以将望楼、炮台、寺院庙宇等全部设置在山上,这也叫“靠山城”。其中象山县城的建筑就是如此,它的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南面还有河流,可做护城河,引水入城,解决城内用水问题。城门外地势开阔,这算是建筑城池的极佳之地,城内同样将寺院庙宇设置在山上,同时设立炮台,可以说是典型的靠山筑城了。

另外还有山西西北部的岢岚县城,这座城池的选址也是依山筑城,城池西面紧贴山,山与城池之间还有河流,这座城池布局比较特殊,但是也算是典型的依山傍水。岢岚县城四周建立城墙,因为在山上,所以城墙显得特别高,安全感十足。

山顶筑城的目的是什么?

前面提到了山顶筑城,着实令人惊讶,可是古人就有这样高超的技艺,山顶筑城固然不可思议,但在封建时期也比较普遍,古人在山顶比较平坦的地方筑城,一般能将城池选址在山顶,多半就是为了军事防卫的,这样最容易控制全城,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他们都可以了如指掌,他们占据高山为的就是能够保护城池居民的安全。

记得曾看过一篇报道,大致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处村庄就是在山顶,直到日军宣布投降也没能将这座村庄拿下,可见在山上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最开始在山顶筑城是在南北朝时期,现如今遗留下来的山顶城池也比较多,有通化地区山城子山城、集安地区的高句丽山城、吉林地区东团山子山城、凤凰山山城。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河南的平顶山城,地处城北五六千米处,平顶山上有平地,城池就建在此处,西边是落凫(fu)山美景,四周更是群山环绕、形势险峻的高山,在这里建筑一座石头城,工程浩大,整座城池气魄宏伟壮观!

城墙全部是用乱石砌成,高8米,城墙坚固无比,整座城池呈现“丁”字型,东西长两千五百米,南北长三千米,在这里建城本就是一处天然屏障,雄踞在山顶,控制南北山川,再设立一处军事要塞,攻守兼备。

到了光绪年间,还在城东修建了一座祖师庙,现如今尚存的只有五间正殿,南城还增设数十个水池,这些水多为军事用水,只是如今这些水池早已干枯。

慈溪县城

“依山选址”是仅次于“沿江河湖海选址”的原则,毕竟古人建筑城池的初衷就是为了聚居,所以选址时无论是大小城池,周边必须要有河流,也就是“临水”作为最主要的原则,纵观所有遗留下来的城池,没有哪一个不是临水筑城的。

之后便是依山筑城,古人利用自己的智慧以及精湛高超的技艺,对山的处理和运用都十分巧妙,古人善于利用地形地势,尤其是考虑到具体选址,还要方便之后的规划,城池建成后,还要利用城内城外的山,根据山与城池之间的距离以及高低,进行具体规划。

当然规划的方式各不相同,都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处理。

以慈溪县城为例,慈溪城在浙江省余姚,地处余姚的东北、杭州湾的南面,是明朝时期重要的海防城池,慈溪县城平面图为梯形,4个城角属于弧圆,有7个城门。

城墙四周都有护城河围绕,尤其是南城,有两条护城河,这样看来,城池选址中,水的问题是解决了,之后就是依山筑城,慈溪县城东郊和西郊有南北方向的山,连绵不断的山,山与山之间有平坦地区,而慈溪县城就是建在这个平坦的地方。

慈溪县城可谓是有山有水好风景,古人还蓄湖存水,城外的护城河河水又被引流到城内。此外慈溪县城的内外部规划也是十分少见的,城内的建筑有东庙、关帝庙、城隍庙、还有三座大桥,其他的则是百姓居住场所。

城外的建筑同样有几座桥,也有寺观和庙宇,高塔以及书院也在其中。

除了慈溪县城城池,很多著名城池都是依山建筑,他们将城池与山完美的连结在一起,比如北京城、济南城、洛阳城、西安城、兰州城、南京城等大型城池。

总结语

古代城池与山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仅次于水的,古代建筑城池和现在不同,古代依山筑城主要考虑的就是军事防御,通过对山的运用,可以加强防御,而如今城市可能并不会这样做,但是很多房地产在建楼房时和古人的想法是相同的,他们也希望依山傍水,这样风景极佳,出售自然不成问题。

古人依山筑城除了利用大自然本身的优势,他们还可以在城池规划时,通过自己的智慧,使得整座城池看上去更加气派,雄伟壮阔,古人在城池建筑完成后都会有陪衬建筑,比如宫殿、陵寝、庙宇、高塔、牌楼等,他们会以全城选出中轴线,中轴线面对山,这样会构成一组对景,这样看起来,城池就会显得格外雄壮。

当然,有山的地方风景自然是不差的,人们时常登高望远,可以看尽周边风光,对于居民来讲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