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础单元,蕴藏着多层次消费需求,目前,我国已在80多个地区试点建设1400多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居民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满足购物、养老、托育、休闲等生活需求。便民生活圈什么样?如何满足百姓需求呢?来看记者在试点城市杭州的探访。
早春时节,当记者来到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正碰到一场居民议事会。大家讨论的焦点是,社区里还要增加哪些便民服务。
和居民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北山街道属于老旧小区,在这里居住的60岁以上老人接近30%,还有一些空巢老人和双职工家庭,生活存在诸多不便。
购物不方便、养老托育机构不足……面对群众的强烈反映,当地正在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照片上这些破旧的老房子有什么变化吗?在一片居民楼里,记者看到了它现在的模样。
总台央视记者陈钰洁:这里是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这是用一栋旧楼改造成的民生综合体。我们可以看到,一楼是一个农贸市场,它的旁边还有很多小店,可以方便百姓生活。
记者随后对这栋楼的内部进行了探访,发现不仅一楼的农贸市场物资丰富,二楼也被改造成平价食堂,三楼则变身为普惠养老机构,能够满足40多位老人的全托需求。
展开全文
不远处,社区还新建了一个面向0—3岁婴幼儿的托幼机构。
记者从杭州市商务局了解到,目前,杭州正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布局1300多个商业网点,覆盖3000多个社区,形成以社区消费为基础、区域商业中心为补充、重点商圈提质升级的梯次消费结构。
增设烟火小店 让小修小补回归生活日常
在记者的探访中,我们看到,一座老楼的改造解决了社区居民购物、就餐、托育等多方面的需求。还有一些曾经消失在社区里的小修小补也回归到百姓生活日常,在现代化生活中,这些烟火小店如何获得一席之地呢?继续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上午十点多,杭州西湖区翠苑街道的便民服务点就热闹起来。前来理发、修鞋、改衣的居民络绎不绝。
这家店的附近还配置了理发、家电维修、修鞋、废品回收等小店。翠苑街道人口密度较大,增设小店势必会占用部分公共空间,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杭州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四区社区党委书记杨桂芳:这个原先都是这样停自行车的车棚,我们就给它归整了一下,功能相对就比较齐全一点。
探访中记者发现,像这样的平价便民服务点已经成为杭州不少小区的标配。店主们告诉记者,在社区里开店优惠多又稳定,旺盛的居民需求也让他们不愁生意。美发师熊应伟就选择留了下来。
杭州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便民理发经营者熊应伟:社区现在给我们房租免费,一分都不收,对我们政策优惠很到位了。我们都是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上门服务。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今年,国家将重点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杭州西湖区北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晔:现在虽然说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通过电商、网商来解决,真正还是有需要的,修修补补、理发店、缝纫店,我们还是要服务好最后一米。
南京:物业服务中心变身便民服务点
打造便民生活圈,杭州是从社区公共空间里挖潜力,同为试点城市,南京市则是另外一种做法,那就是鼓励一批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打造“睦宁里”便民服务站点。继续来看记者的探访。
中午十二点,记者来到南京市玄武区丹凤街红庙物业社区服务中心,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一侧的红庙食堂餐柜内,十多个菜品一字排开,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前来打饭。
不久前,红庙物业社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睦宁里”便民服务点,把这个只有6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变成了“百变生活之家”。
今年,南京市将建成10个这样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气息、规范服务和标准产品线的“睦宁里”站点,把针头线脑、小修小补、应急维修等生活需要都解决在小区里。
融合文化元素 生活圈提质升级
便民生活圈的建设,不仅是日常消费、养老托育,同时也包括休闲生活、文体娱乐等功能的融合。在这方面,率先试点的杭州也有着自己的经验。继续来看记者调研。
周日下午,杭州这家书屋的主题讲座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书屋外的茶座也是座无虚席。而这家书屋并不是在闹市区,而是开在一个社区里。
记者看到,这家开在社区的书屋不仅有书籍、文创产品,还有休闲、会客区域。
居民们告诉记者,书店所在的位置原本是一片棚户区,几年前,老房子拆迁后,居民们都很关心它会变成什么样。
不仅是杭州,记者探访中发现,多地已经把休闲文娱空间纳入便民生活圈的建设范畴。从最初的基本生活设施到打造更完善更丰富的活动场景,便民生活圈正在持续提质升级,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