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 工作报告 人民政府 全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5 15:04:03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5日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肃省省长 任振鹤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甘肃战贫困、建小康,促发展、谋跨越的五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直接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负重自强、顽强拼搏,“十三五”顺利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了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在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四个方面的成就意义尤为重大。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财政收入跨过千亿大关,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较大跃升。三是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全局性变化,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筑牢加固。四是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呈现新气象,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这些标志性成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生动缩影,是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真实写照,极大增强了陇原人民的志气底气,极大改善了甘肃发展的形象预期。

陇原大地圆梦小康,呈现了富民兴陇崭新气象。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书写了我国减贫史上的甘肃篇章。49.9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拔掉穷根。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行政村动力电全覆盖,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达到99%。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资金172.06亿元,实施项目9789个,帮助销售农产品206.18亿元。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高于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幅。

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拓展。保持过渡期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用有效发挥,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保障成果巩固提升。就业和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有效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总量、贷款余额和新增贷款均居全国首位。涉农整合资金58%用于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倾斜支持3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1年我省在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和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中均获“好”的等次。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省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3%,连续位居全国前列。建成高标准农田1409.8万亩。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240亿斤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3360家和9.3万个。创建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6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会宁、民勤、临泽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35个特色产业强镇。“甘味”品牌连续两年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100强榜首。设立30亿元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启动“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编制完成6750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张掖、甘南、陇南、临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成效突出。

展开全文

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厚植了富民兴陇强劲动能。着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八千亿、九千亿和万亿台阶,年均增长5.5%,增速从2017年全国第30位提升到第3位。

产业动能持续增强。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推进工业强省、产业兴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提升到全国第13位,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77户。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培育链主企业101家,实施“三化”改造重点项目719个。煤炭、原油、天然气产量达到5875万吨、1090万吨、5.2亿立方米,分别比2017年增长57%、32%、190%。建成陇东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新能源并网装机3800万千瓦,比2017年增加1732万千瓦,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陇电入鲁工程启动实施。张掖盘道山、肃南皇城抽水蓄能工程开工建设。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金昌镍铜钴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白银硫磷铁钛锂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内行业单体产能最大的稀土萃取生产线在白银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速。深化央地合作,签约实施项目204个、投资5927亿元。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保持在全国第二梯队。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创新引擎作用逐步彰显。获批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建成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产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在武威投入临床应用,实现重离子超大型装置国产替代,成套设备加工制造基地在兰州新区建成投运。技术合同成交额由163亿元增加到338.5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83家,是2017年的2.7倍。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5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5户。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2%。29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奖。6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

区域发展协同并进。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加大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共建力度。制定实施“十四五”兰州经济圈、河西走廊经济带、陇东南区域发展规划。庆阳市生产总值跨越1000亿,武威、白银、平凉、张掖、陇南、定西、金昌突破500亿。兰州新区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162.09亿元增加到342亿元。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生产总值超过百亿的县达到30个。新认定省级开发区18个、代表性园区12个。榆中、敦煌2个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全省城镇化率54.19%,比2017年提高6.07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固强补弱,强化了富民兴陇支撑条件。着眼破瓶颈、强保障,狠抓交通、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件支撑不断增强。

交通瓶颈有效破解。公路总里程、铁路运营里程、高铁里程达到15.7万公里、5765公里和1600公里,分别比2017年增加1.5万公里、730公里和447公里。高速(一级)公路里程突破7400公里,通高速县市区达到72个,实现与相邻6省(区)高速公路全联通。12个市通铁路,8个市通高铁,酒额铁路、敦格铁路、银西高铁、银兰高铁中兰段建成通车,兰张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兰合铁路、西成铁路加快建设,以兰州为中心的放射型快速铁路网趋于完善。干支线机场9个,航空运输服务市州覆盖率达到79%。

水利建设润泽陇原。实施一批骨干水网、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和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成引洮二期骨干、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总干渠、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一期、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等工程。白龙江引水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兰州、天水告别单一水源历史。新增年供水能力5亿多立方米,全省缺水少水状况有效改善。

新基建扩面增效。建成3.15万个5G基站、66个数据中心、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5G网络实现市州城区全覆盖。兰州获评全国5G网络速率最佳城市。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批建设,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全省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张掖、金昌、酒泉、兰州新区云计算大数据项目有序推进。

生态环境整体向好,夯实了富民兴陇绿色根基。践行“两山”理念,美丽甘肃建设全面推进,大美陇原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生态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实施。新增造林2392万亩,完成草原种草改良2278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34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5386.4万亩。五级河(湖)长、林长体系全面建立。祁连山生态环境进入常态长效保护监管阶段。祁连山国家公园完成试点,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扎实推进。新增黄河首曲和敦煌西湖国际重要湿地。平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平凉、张掖和两当、崇信、迭部、合作、清水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示范县。古浪八步沙林场等4地被命名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石羊河成为全国首批美丽示范河湖。甘南环境革命实现雪域藏乡“绿色蝶变”。

黄河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扛牢上游责任,建立完善“1+N+X”规划政策体系。推动兰州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上发力带头,“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靓丽名片。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修复、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秦岭西段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综合治理、陇中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加快实施。启动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行动。积极推动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省级层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方立法与污染现状调查。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

污染防治攻坚纵深推进。两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基本完成,连续两年获得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14个市州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9%。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能耗“双控”有效落实。张掖、兰州实现林草碳汇交易率先突破。平凉完成全省首笔国际绿色碳交易。

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激发了富民兴陇动力活力。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拓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客商看好甘肃、投资甘肃的预期不断向好。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如期完成,省属企业公司制改革全覆盖,混改面达57.8%,比2017年提高17个百分点。整合组建天然气管网公司、国际物流集团。新增上市公司5家。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科研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国有未利用地、城镇批次建设用地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审批权限下放市(县)政府。“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变”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年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近百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甘快办”特色应用加速拓展,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时限分别压减至90个和20个工作日以内。市场主体从2017年的148.86万户增加到217.06万户。减税降费近215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93万户。民间投资占比达到4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5万亿元,年均增长17%。

开放空间纵深拓展。新开通21条国际货运班列线路、11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3个商务代表处,建立121个国际营销服务网点、海外仓和商品展销中心。跨境电商交易额从2018年的0.6亿元增加到14.3亿元。建成运营7个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0亿元,比2017年增长76.2%。全国首例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通关模式落地金昌。

民生福祉改善提升,促进了富民兴陇共建共享。多措并举保障改善民生,民生支出连年保持在80%左右,每年兴办10件民生实事,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民生保障持续强化。城镇新增就业183.3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9%和51%。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36.5万人次。实施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66.74万套,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39.57万套。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84.92万套。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学前三年、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3%、95.3%和48.3%,分别比2017年提高2.3、1.3和12.8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双减”政策有效落实。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2个。建成1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3.41岁提高到75.64岁。武威吐谷浑、灵台桥村、夏河白石崖溶洞、张家川圪垯川、庆阳南佐遗址入选“考古中国”。推出《八步沙》《又见敦煌》《布楞沟的春天》等文艺精品。创建国家5A级景区3家。临夏八坊十三巷被认定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市、县两级公共体育场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87%。成功举办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省运会和第十届、第十一届残运会。金昌、嘉峪关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兰州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平安甘肃深化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足发展。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深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增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连续4年现行命案全破。金融机构化险工作有力有效,近两年金融领域清收处置不良资产698.3亿元。

五年来,政府系统坚持严字当头、实字在先、干字为要,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狠抓中央巡视、国务院大督查、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七五”普法规划全面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871件、政协提案3541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134件,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60部。创新优化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建立完善经济运行调度、重大项目协调推进、重点工作领导包抓等机制。制定实施市州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价办法、县域经济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引导各地形成大干快上、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我省8项典型经验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18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老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成效明显,审计、外事、信访、粮食和物资储备、统计、气象、地震、机关事务、地方志、参事、文史、档案、社科、供销、人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全省经济承压而上、逆势而进。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9%,控制在预期目标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年初目标基本持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和6.4%。1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一年工作中,三个方面倾心最重、用力最大:

一是坚决有力防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国家第九版方案、二十条和新十条等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有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打赢多轮较大突发疫情。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及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全力储备医疗资源,保障药械供应,有序开展分级诊疗,向重点人群发放“爱心药包”,将7种“甘肃方剂”纳入医保,成为全国首个在全部统筹区开启新冠感染患者门诊直接结算的省份。在历时三年的抗疫大战大考中,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不畏艰辛、勇毅坚守,付出了巨大努力,谨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

二是迎难而上稳经济。认真贯彻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积极承接国家一揽子政策,细化出台我省“53条”“24条”配套措施。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项目建设专项债券214.9亿元和7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4亿元和106亿元;争取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项目36个、229.5亿元。存贷款总额双双突破2.5万亿元。举办多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34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648亿元,其中交通投资突破千亿,水利投资突破200亿。工业投资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第1位。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8950.5亿元、利润总额194.4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出让矿业权269宗,收益380.12亿元。新增减税降费82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72.2亿元,发放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729.19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7.67万户、注销13.59万户。兰洽会签约金额5311.1亿元,增长35.9%。外贸进出口580亿元,增长18%。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比达到48%。

三是高效统筹保安全。能源供需平稳有序、保障有力,支援21个省份电力需求。全面启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制定实施“10+5+N”补助标准,搬迁4.58万户17.0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N”责任和政策体系,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成效明显,高风险机构由55家减至41家。有效应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圆满完成国家“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2.37%、17.74%、23.65%。

各位代表,五年工作难中求成,五年发展振奋人心。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甘肃把脉定向,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甘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和中央在甘单位,向关心支持甘肃发展的兄弟省份、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推动甘肃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先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牢牢抓住纲举目张、牵动全局的工作,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竭尽全力抓好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的大事要事,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国家重大战略同自身优势结合起来,融入发展大局,展现甘肃担当,守牢底线任务,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必须一以贯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深感情为民服务,更大力度为民办事,更实举措为民谋利,让陇原人民过上更好日子。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抢抓历史机遇,多干打基础工作,善为利长远之事,弘扬“工匠精神”,当好“施工队长”,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图景。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创新主体活力不足,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基础设施欠账较大,民生领域仍有许多短板,生态环保仍需加力,营商环境亟待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消费等行业受损较大,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政府系统行政效能还需提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勇于面对、敢于斗争,尽心竭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考虑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是甘肃蓄势发力、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号角,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及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系统部署,甘肃发展的方位更加清晰、前景更为广阔。当前,随着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和国内国际市场深刻变革,我省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功能定位空前凸显,资源禀赋、科教人才、工业基础、地理区位的组合优势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内生动力、环境氛围不断蓄积升温,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追求跨越、奋力争先的信心干劲激情昂扬。只要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握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扬长补短、拼搏进取,就一定能够开创甘肃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后五年工作中,我们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甘肃实践,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这一目标,加快破解“三个不平衡”,努力迈上“五个新台阶”,着力强化“四个主引擎”,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启动实施“十五五”规划,迈出甘肃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伐。

加快破解“三个不平衡”。加快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持续抓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围绕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强省会”行动,提升兰州首位度、开放度、贡献度,增强综合竞争力、城市影响力,打造以兰州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经济圈,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河西走廊经济带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陇东南经济带重点发展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重点实施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加快天水、酒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和辐射功能。加快破解产业发展不平衡。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推动石化、有色、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军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产业园区,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努力迈上“五个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加快向农业强省迈进、向工业强省转变、向“风光”强省跨越、向文化强省进军。科技创新驱动迈上新台阶。以“强科技”行动为牵引,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科创中心,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推进创新平台培育、研发能级提升、急需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一番,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以上。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扎实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基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更大突破。基础设施支撑迈上新台阶。统筹传统设施与新型设施,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实施一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项目,城乡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人民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更为明显成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共同富裕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着力强化“四个主引擎”。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坚持以改革的办法抓发展、用市场的手段激活力,勇于在思维观念上“破冰”,敢于在体制机制上“破题”,善于在堵点难点上“破局”,激发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始终把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持续抓住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做实做强平台载体,放大节会品牌效应,加快构建“东出、西进、南向、北拓”开放格局,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枢纽,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潜能,不断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始终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支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采取更大力度、更加灵活、更为柔性的人才政策,目光敏锐选才,加大力度育才,多措并举引才,放手大胆用才,真心实意留才,让各类优秀人才为富民兴陇事业贡献智慧力量。

各位代表,破解“三个不平衡”,迈上“五个新台阶”,强化“四个主引擎”,必须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谱写甘肃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根据中央部署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效速兼取,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好局起好步。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5%。粮食产量保持在240亿斤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推动经济发展乘势而上、向上向好,必须抢抓中央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实施“五大政策”机遇利好,在工作中抓主抓重、统筹推进。突出做好“9个聚力”:

聚力实体经济振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放大优势、拓存创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300个以上“三化”改造重点项目。加快兰州石化120万吨乙烯、金川集团28万吨硫酸镍、海亮集团15万吨高性能铜箔波、嘉峪关文丰600万吨氧化铝、中科电气10万吨负极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实施庆阳石化年产200万吨重油催化裂解项目。推进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数字赋能。

放大能源资源优势。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国家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实施我省“十四五”第二批风光电项目,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面建设陇电入鲁、核准开工陇电入浙工程,做好酒泉外送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鼓励大型工业企业有序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开工建设平山湖一号井、安家庄、九龙川等煤矿,扩大红沙梁、邵寨等煤矿规模,建成投产新庄、五举、吐鲁东、东水泉等大中型煤矿,新增煤炭产能1775万吨。建设680万吨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基地。巩固提升陇东地区油气产量,原油产量超过106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6亿立方米。持续开展找矿突破行动,组建省属矿产资源集团,推动矿业权公开出让常态化。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酒泉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金昌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中国生物西北地区健康科技产业园,建成甘肃生物制品批签发中心。支持定西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发展,推动天水华天集成电路多芯片封装扩大规模。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建成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谋划布局氢能、新型储能、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

增强园区发展能级。加大开发区考核激励力度,对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12个代表性园区基础设施给予支持,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附力。加快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探索推动“飞地经济”。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对具备条件的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嘉峪关高新区、酒泉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精准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实施金融“四大工程”,畅通经济循环,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搭建智慧金融平台,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和普惠性。积极申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建设地方金融监管大数据平台。健全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稳妥化解金融风险。

聚力恢复扩大消费,加速推动市场回暖。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强化消费政策支持。实施“服务业提升计划”,推动服务业优化升级。制定重点行业扶持政策,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促进商贸经济繁荣发展。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模式,拓展消费场景,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支持举办美食节、美食周等餐饮促销活动,提振餐饮市场消费。细化配套激励政策,促进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发挥供销合作社流通服务功能,健全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推动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完善中央厨房供应保障机制,增强应急保供能力,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打造兰州、天水、酒泉、张掖、庆阳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

推动旅游业加快复苏。加大“引客入甘”力度,促进跨省旅游全面恢复。争取武威铜奔马文化旅游区、甘南冶力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永靖刘家峡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擦亮“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创建6个乡村旅游示范县、6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民宿,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文创产业发展,打造“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精彩文创高地。

大力培育新型消费。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拓展无接触式消费模式。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培育社群营销、直播带货、“云逛街”等新业态,支持共享经济和新个体经济多样化经营。大力发展在线文娱,鼓励传统线下文化娱乐业态线上化,支持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和新兴数字资源传播平台。搞活夜间经济、商圈经济、路衍经济。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带动群众“喜冰乐雪”。

聚力科教人才支撑,塑造发展动能优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扩容提质工程。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行动,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健全完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机制。实施“双一流”突破工程,加快建设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推进“校企共生融合发展创新港”建设。深入实施“陇原名师”工程,培养一流教师队伍和人才队伍。

深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提质增效,支持兰州科学城建设。积极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我省重组布局。启动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户以上。推进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设立企业工匠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项目。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由企业牵头承担的比例不低于70%。

聚力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抢抓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着力补短板、打基础,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条件。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全省“三廊六通道”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完善兰州综合交通网络,实施兰州铁路枢纽优化提质工程,建设兰州北绕城高速、九州至兰州南高速,开通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景礼高速景泰至靖远段、永靖至井坪高速、正宁至镇原一级公路,建成临夏至大河家、庄浪至天水、灵台至华亭一期、打扮梁至庆城等项目,新增东乡、积石山、清水、张家川、崇信、灵台、华池、通渭8县通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平庆铁路、兰张三四线武张段,加快兰合、西成、天陇铁路建设,争取定平铁路项目获批实施。推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做好天水、平凉、武威军民合用机场和临夏、定西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庆阳华池、武威民勤通航机场建成投运。

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四抓一打通”工程,持续破解缺水问题。建成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盐环定甜水堡调蓄饮水、南阳渠提质增效等水利工程。力争白龙江引水项目获批建设。加快建设阿克塞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天水曲溪城乡供水、酒泉洪水河水库等工程。积极推进黄河甘肃段河道防洪治理、引大入秦延伸增效、景电二期提质增效、临夏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水源置换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实施一批小型水库、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积极配合国家开展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论证研究工作。

强化城镇建设补短板。加强市政水、电、气、路、热、信等体系化建设,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推进平凉、天水国家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进度。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251个13.78万户。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全面落实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

聚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守牢巩固成果和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加强动态监测管理,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坚决防止整村整乡返贫。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深化津甘、鲁甘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抓好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和90万亩以上。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抓点示范行动,打造一批省级“百亩攻关方”“千亩示范田”“万亩示范片”。新建高标准农田265万亩、改造提升94万亩,整治撂荒地100万亩。持续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打造全国玉米制种基地、加工基地、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持续开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倍增行动,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新建戈壁设施农业6万亩。壮大提升平凉-天水-庆阳优质苹果产业带。打造张掖-武威、平凉-庆阳、甘南-临夏3个百万头肉牛产业带,河西走廊、中部沿黄、陇东南3个千万只肉羊产业带。建设河西走廊50万头奶牛产业带。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开发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商直采等农业产业新功能、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开展龙头企业引培提升行动。高质量建设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打造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做大县域经济规模,加快提升综合竞争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支持县域冷链物流、产地市场、集散地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强化县域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大力表彰“先进县”“十强县”“进步县”,激励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支持金昌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嘉峪关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开展“8大行动”,实施“7大工程”。优化村庄规划布局,抓实“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垃圾收处等基础设施,新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500个,完成卫生户厕改造20万户以上。支持张掖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聚力美丽甘肃建设,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坚决扛牢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制定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实施一批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推进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行动,高标准建设黄河生态廊道。开展黄河干流及马莲河、葫芦河、祖厉河、散渡河等主要支流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配置效率。开展黄河干流市际间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支持甘南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区。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抓好兰州、白银等地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巩固深化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争取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完成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推进湿地分级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断提升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深入落实“双碳”战略。分行业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有序推动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健全企业碳排放管理和监管体系,编制省、市两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兰州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创建兰州、金昌、天水、兰州新区“无废城市”。积极推进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发挥张掖、白银典型示范作用,做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作。加快陇南“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聚力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宽领域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拓展外向发展空间。

统筹推进综合改革。支持兰州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地方税费体系,依法加强财税监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深化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加快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探索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

倾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标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和市场预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实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完善全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全面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做实“甘快办”特色品牌,推动更多高频事项“集成办”“异地办”“掌上办”。加快打造诚信甘肃,支持兰州、张掖、金昌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开展一流企业创建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吸引更多央企来甘投资兴业。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五转”工程,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户以上。安排用好纾困专项资金,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支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建立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六必访”制度,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给予公平政策支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提升开放能级水平。发挥国际物流集团集聚带动作用,推动陆港、空港、保税物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等平台整合提升。建好兰州新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持续申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国际货运班列运营规模和质量。积极开辟国内国际货运新航线,发展壮大临空经济。支持企业建立海外仓、营销公司、冷链物流设施,扩大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参与“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大市场建设。打造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培育建设兰州、敦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积极推动马鬃山口岸复通工作。

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坚持以招商引资论英雄,形成大引资引大资、大招商招大商的火热局面。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重点地区和“三个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强力推动“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推介活动。高水平办好兰洽会、敦煌文博会、药博会、“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国际论坛。拓宽境外招商渠道,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开展跨国公司走进甘肃暨海外专场投资洽谈系列活动。

聚力增进民生福祉,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努力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大力推进创业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深入实施“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陇原惠岗贷”。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因地制宜规划布局一批零工市场。

优化提升医疗服务。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推进国家级重点专科、优势学科、疑难病诊治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省市县医院服务水平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加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慢性病健康管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势,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双拥”共建水平。积极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实施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办好公祭伏羲大典。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丝路黄河文化博物馆、玉门关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凉州会盟纪念地、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建成非遗大数据平台。常态化开展“春绿陇原”文艺展演展播。建设“书香陇原”。加快省临洮体育训练基地二期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将继续集中财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实施义务教育中小学“建宿舍增学位扩食堂改厕所”项目,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900套,增补14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区义务教育中小学学位2万个,改扩建农村中小学食堂400个,改造中小学厕所250个;二是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三是建设10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四是建设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五是继续对困难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给予资助,录取到本科院校的一次性补助1万元、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的一次性补助8000元;六是实施86个县市区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新增重症床位860张;七是对20万城乡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八是完成4万户15.23万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九是实施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设125个调蓄设施、灌区改造和农村供水项目;十是新建4000个自然村(组)硬化路1万公里,力争全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86%。

聚力统筹发展安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夯实安全发展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牢牢守好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坚持就是胜利。要按照“乙类乙管”政策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第十版方案,做好政策平稳有序衔接,加强重点人群保护,做好重点机构和重点行业防控。优化医疗救治资源配置,加强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和患基础疾病群体的防护和救治,强化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用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公共卫生大防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面强化社会治理。深化平安甘肃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有形有感有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诈骗老年人、侵害妇女儿童权益和新型网络违法犯罪。

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纵深推进“食安甘肃”建设,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保障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隐患排查、监督管理、宣传培训、应急救援体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水平。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地质、气象、水旱、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夯实应急物资保障基础。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系统观念,坚持抓早抓小,严密防范各类安全风险。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征程要有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全省政府系统将不负人民重托,强化担当精神,擦亮实干底色,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时常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完善落实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越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忘为民初心,树牢群众观点,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时刻关注群众安危冷暖,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及时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决不能事小而不应、善小而不为,切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由群众评判工作得失、检验工作成效,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具质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严格做到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强化契约精神,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打造诚信政府。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司法、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开展“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突出问题导向,直面困难挑战,勇于改革创新,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接地气、察实情、听真话、解难题。强化能力提升,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发扬“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甘肃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咬定目标不放松,只争朝夕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永葆廉洁干事本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严的基调贯穿政府工作始终。从严落实“一岗双责”,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整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头过紧日子。建设廉洁文化,打造廉洁政府,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团结奋斗!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王学香 责编:朱旺 校审:徐敏之

往期荐读

胡昌升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胡昌升主持并讲话

任振鹤主持召开十四届省政府第一次党组(扩大)会议

胡昌升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