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就能跑马拉松,太摆了!”随着4月9日2023南京江宁大学城马拉松赛进入倒计时,江宁体育中心的运动氛围愈发高涨。从稚嫩孩童到白发老者,从跑步“小白”到职业选手,从本地人到外地人,每位跑友都用一场马拉松奔赴与江宁大学城的春日之约。跳出赛道,江宁高新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也吸引了众多“跑友”赶来创业,共同绘出最美的双向奔赴。
江宁大学城
本土姑娘要回家乡“奔跑”
2023南京江宁大学城马拉松赛是近年来江宁区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赛事。共设置1957传承组半程马拉松、大众组半程马拉松及欢乐跑(约5公里)三个组别,其中1957传承组17人,与参加1957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人数相同,大众组半程马拉松约4000人,欢乐跑6000人。其中半程马拉松赛道全长21.0975公里,以马拉松爱好者为主。欢乐跑赛道全长约5公里,以全民健身群众为主。
南京生命科技小镇
赛道起点设在江宁体育中心,这是南京市四大体育中心之一,也是江宁最大的体育休闲运动场所。“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居民过来锻炼身体,尤其是羽毛球馆、篮球馆等都是‘爆满’的,到了这里身体好像充满了力量。”00后徐影经常来江宁体育中心跑步、打球,“虽然这次没有报上马拉松,但不影响我对运动的热爱。”
展开全文
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的她今年大四,目前正在江宁实习,“我家就在江宁大学城附近,这里有两个环境好,一个是自然风光优美,适合生活;还有一个就是就业环境好,高校多企业多,适合奋斗。”徐影决定,一毕业就回江宁工作,把奋斗写在家乡的热土上。
新江宁人继续“跑好”创业路
“2023南京江宁大学城半程马拉松将穿越南工程美丽的紫荆大道。”3月31日,90后黄木水就在微信发了一条朋友圈表达喜悦之情。虽然是福建人,但从2010年开始,黄木水就在江宁大学城求学、创业、安家,“现在对江宁这片非常熟悉了,大学城每条路、每个巷子我都走过。这次能在家门口跑马拉松,真的很激动,我希望通过这次马拉松赛事能让更多人知道江宁,来到江宁。”
留住黄木水的是江宁优良的创业生态。“在南京工程学院就读期间,学校就鼓励我们创业,园区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帮助,包括政策普及、项目指导、场地支持和资金扶持,让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一路走到今天。”大学期间,黄木水经常参加各种公益志愿活动,“我发现很多小孩子非常喜欢科学知识,但动辄上万的学费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为什么不能让科普成为一种大众化服务呢?”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儿童享受到科教服务,黄木水在2015年创立了南京韩博士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中心,带着团队去江苏省各个街道社区给孩子们开展公益科普。2016年,在江宁市民中心创建了“江宁青少年创客实验室”,为4~16岁少年儿童设计打造了一个具备创新创意参观、体验、实践、培训及成果展示的综合性科普场所,获得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在江宁,只要你有想法、肯去干,政府和园区会不遗余力,并且是落到实处地来帮你。”黄木水的创翼科教,已经发展为全国连锁的少儿科教品牌“韩博士”,目前在全国有30多家创客中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公益创业的道路,让每位孩子都能享受科教服务。”
园区全力提供“跑友”好赛道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城市发展,根本都在人才。拥有16所高校、近30万名师生是江宁高新区培育特色产业的创新动能和活力源泉。
2021年,江宁高新区推出《江宁高新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试行)》(“双创8条”),在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上,园区参照市、区推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及创客项目等激励政策,给予场地免租或租金补贴支持,免费提供工商注册、财务管理、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法律咨询、投融资等方面创业服务。同时,拿出“真金白银”,鼓励高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近期,江宁高新区将在“双创8条”的基础上,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大,扶持措施更精准,充分激发高校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江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就地创业外,江宁高新区从学校就开始培育学生创业氛围,如鼓励高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产教融合学院,与园区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高校”等评选活动。
“我之前在上海从事文化传播工作,后来听南京的同学推荐,2020年来到江宁高新区开始从事文化产业项目的创业。除了享受一些创业服务外,他们会主动帮我们对接高校资源,这个帮助非常大。”95后姑娘顾筱蓉来高新区创业两年后,目前也在大学城安了家。
“希望这次马拉松赛事能让更多人了解江宁高新区,也欢迎每一个有梦想的你来到江宁高新区创新创业,我们将不断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大家提供最好的发展赛道。”江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江宁高新区还将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青春开学季、体育赛事、创业挑战赛等系列活动,围绕“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的目标,让大学生留住“青春记忆”“江宁情感”,吸引广大学子为江宁的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与江宁的发展共同成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