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振飞 荀慧生 想到 日记

俞振飞:读《荀慧生日记》想到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5 09:03:02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荀慧生先生每天都坚持写日记,从二十年代他二十多岁的时候起始,无论在家在外,无论创作、演出和社会活动多么紧张繁忙,他都不拖一天地写,从未因劳累而疏漏。这样,四十余年如一日,他的日记积累了厚厚的几十大本。

关于他留下的这部日记,我虽然早就听人介绍过,却一直没有机会阅读。一九八一年八月我去北京演出期间,和蔷华一起在荀府小住了数日。这一次,我才从荀夫人张伟君同志那里,看到了她珍藏的这几十本大日记。限于时间,我只翻阅了几本,但已深深地为之感动了。那每一页,都是慧生先生的亲笔墨迹,透过那工工整整的毛笔字,我确乎看到了这位艺术大师辛勤劳作的一生。

荀慧生便装照片

旧社会的京剧演员,大多幼而失学,缺少文化,很难从事写作,有写日记习惯的更是寥寥无凡。慧生先生这一部浩瀚的日记,在京剧界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他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已经十分难能可贵,更加可贵的还在于,他的日记决非个人生活琐事的流水账,也不仅限于记述个人的艺术见解和创作体会,而是涉及到整个戏曲界众多艺术工作者的活动,以至政局的变迁。因此,这部日记就为研究我国近代戏曲的发展和编写戏剧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首先,慧生先生的日记,系统地记载了他所见到的京、津、宁、沪等地戏曲班社团体的活动,剧场演出的情况,其中包括历年各种合作义演的盛况。日记还经常录出每场演出剧目及戏里主要角色的扮演者,并作出评议。这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京剧以及其它某些剧种的兴衰和演员的更替。

慧生先生日记里,还广泛而仔细地记载了几辈艺术家的生卒、师承和发展变革;写出了老一辈名家如何彼此切磋琢磨、改进革新、提高艺业;也写出了青年一代怎样投师受教、继承发展、绵延传统;还写出了外界人士与戏曲界人士相互往还、相互提携,共同为祖国艺术做出贡献的种种事迹。

展开全文

荀慧生之《红娘》

慧生先生日记里,记载了邵飘萍、林白水等先进人物遭受迫害,以及京剧同业刘汉臣等无辜惨遭军阀枪杀的辛酸往事;也串连着政局变动的线索,从中可以寻见如此洋军阀和国民党的兴替等,尤其对有关“九一八”和“七七”事变的情况,从报章上摘录甚详。可见慧生先生颇具爱国主义思想,十分关心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亡。

当然,这部日记中写得最详尽的还是有关他个人艺事方面的活动,所以被称为《荀慧生艺事日记》。我们从中可以充分看出慧生先生的刻苦努力和严肃认真,看出他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部日记不但反映了他学艺中的艰苦奋斗,改革中的呕心沥血,反映了他为京剧事业而团结人才的胸怀和气魄,而且翔实地反映了他创作演出的全过程,以及他的心得体会和不断总结的经验教训。对于收学生传技艺,悉心指导受业者们苦学、善学、巧学方面,也有大量论述。他还总是认真地写出当天观摩的感想,对所看剧目的内容和演员唱念做打的成绩、缺陷都有所评议。读了他的日记,人们不难体察到,荀派艺术的形成。荀门桃李的繁盛和这一大流派的发扬光大,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渗透着慧生先生和他周围那个创作集体的心血和精力。

我从1920年定居上海,就开始看慧生先生的戏了。那是他头一次到上海(一九一九年与杨小楼先生一起来的),当时还用着他的艺名“白牡丹”,他常演的《辛安驿》、《花田错》这些戏,都给年轻时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十年代,我在北京正式转为专业京剧演员,常在王瑶卿老先生家里见到慧生先生,并一起畅谈,我觉得他很有独到见解,重视剧中人物个性的分析刻划,具有一种崭新的艺术观。四十年代初,我们还同台演出过《十三妹》,他扮演何玉凤,我扮演安骥,从《能仁寺》演到《弓砚缘》。这次有意义的合作,后来常被文艺界同志们提起。

还有一件事留给我印象也很深,那是三十年代末叶,有一天慧生先生看了我的戏后对我说:他认为我的戏装很雅致,自成一格。他提出,希望多看到一些我自己设计的新款式服装。我表示欢迎他到我家里来看。慧生先生就带着画师到我家,把我所有的戏装都仔细看了一遍,还请画师画下了好多张图样带回去参考。其实慧生先生的戏装很有创造性,早已获有“留香装”之誉,而他仍然“不择细流”,这种汲取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荀慧生之《杜十娘》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戏剧界的一些重大活动中,我和慧生先生一起议论艺术问题的机会就更多了。这些,在慧生先生的日记中时有记述。

从他的日记里,我还看到了他对我参加拍摄的昆剧《游园惊梦》等影片和我参加演出的京剧《打侄上坟》等剧目的观后感。他对于我的表演那诚挚而又中肯的评论,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上的知已之情。

不幸遭到十年动乱中的迫害,慧生先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对于整个文艺界都是一项重大的损失。张伟君同志为使这项损失得到弥补,决定把慧生先生的日记整理印行,并请慧生先生的旧友协助作了注释,使这部日记得以与广大读者见面。我认为这是一件大有意义的事情。我想,文艺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演员们和戏曲理论工作者们,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大的禆益。

当慧生先生日记将与读者见面之日,我在此谨陈数语,略作介绍,并聊表自己对慧生老友的景仰和怀念之意。

王家熙 整理

(《荀慧生艺术评论集》)

- 历史推荐 -

【青云主人京昆讲座遗音系列一】「姜派小显 稀世独传」——青云主人也谈“小显”(附青云主人该剧原始授课录音)

写在《青云主人京昆讲座遗音系列》之前:「哼遍生旦净丑 写尽锣鼓琴弦」我所知道的先父与“姜八出”

我与日本语京剧(含日语演唱《罗成叫关》珍贵录音)

梅兰芳:摄制《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的准备工作

刘厚生:把周信芳称为“做功老生”并不公正

说《失街亭》:“无儒者气派不能演,无名贵气派不能演”

顾颉刚:四大徽班时期的梨园行与相公堂子

谈《捉放曹》:吕伯奢一定要亲自沽酒吗?

故都梨园三大名妈:梅兰芳的岳母、尚小云与吴素秋的母亲

谈《一捧雪》:梅兰芳“浓妆淡抹总相宜”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