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飞 优化 政策 心情

政策优化 心情放飞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5 06:35:04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无论出游还是参与文化活动,人们不仅多了几分便捷,更多了几分放松。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探访文化和旅游场所,感受那份放松的心情和节日的氛围。

迎接热腾腾的“烟火气”

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 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内,游客们古装打扮穿行在落雪的长安街头。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供图

近日,到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拍照打卡,当一回“唐潮人”,沉浸式体验盛唐市井文化的梦幻之旅,成为许多游客迎接新年的不二之选。“现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前没有安排的出行就一定要补上。”一身美美复古装扮的大学生小覃与闺蜜们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内玩得不亦乐乎,她们在唐风古韵与时尚新潮碰撞的惊喜之旅中,“穿越”唐朝喜迎新春。

与“杨贵肥”的小姐姐聊天对弈,漫步大唐不夜城,赏一曲胡旋舞……身处“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区,游客可以深度感受盛唐文化的恢宏,体验文旅融合的魅力,品味古今文化的碰撞之美。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入选其中。

人们总说“一下雪,西安就成了长安”“有雪的西安,才叫长安”,作为室内景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为爱长安、爱长安冬天的朋友,送上了一场纷纷扬扬的长安落雪。据介绍,这个冬天,街区别出心裁地新增了多处长安落雪的体验区。南门大厅的“雪景庭院”、坊间秀场的“倚栏听雪”、胡食巷的“垂帘观雪”、丽人街的“雪景长街”、大理寺的“梨花院落”、捣衣巷口的“提灯映雪”,每到整点,雪落长安街,游客在雪中拍照打卡,大人小孩陶醉在其中。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很有名气,但因为是室内场所,疫情防控严格,所以我们一直未能成行。”近日终于圆梦的市民小李表示,身着唐装、梦回大唐的感觉真好。1月2日,携程发布2023年元旦假期总结报告,相较2022年不到四成的用户跨省出行,这次元旦假期近六成的用户选择跨省游——人员流动显著释放消费潜力,跨年经济带动全国旅游迅速升温,西安再次上榜全国十大旅游热度城市。

展开全文

在2022年12月31日的跨年夜当晚,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特别策划了亮点不断的“长安奇妙夜”活动。上元安康踏歌台上原汁原味的唐朝复原装束走秀,为汉服爱好者献上一场视觉盛宴;沉浸游戏《大唐永不眠》,所有NPC(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共同参与,与游客沉浸互动;精彩演艺《极乐之宴》《霓裳羽衣舞》《大唐燕乐》全天候上演,精彩纷呈。

梦回唐朝的出行之旅同样活跃在大唐不夜城、华清宫等景区。“在雪中观看冰火《长恨歌》,剧情、舞蹈与舞台的雪景效果交相辉映,观演效果美轮美奂。”在曾经的唐代帝王游幸行宫、避寒之处——华清宫景区观赏了冰火版实景舞剧《长恨歌》的陈先生表示,在千年皇家园林里,冰火《长恨歌》每晚如期绽放,让人们看到了按下复苏快进键的文旅行业信心。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华清宫圆满完成了2023年元旦小长假的接待工作,实现了‘安全、有序、文明’假日旅游工作目标,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安心、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西安华清宫景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元旦假期,冰火《长恨歌》座无虚席,人气爆棚,每日观演近3000人次。尽管天气寒冷,但观众观看热情高涨,观众席上掌声阵阵。

今年元旦假期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作出新的重大调整后的首个小长假,文化和旅游业界全力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新要求,不断丰富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元旦假期,陕西旅游订单量对比2022年中秋假期增长5%,本省旅游订单量占比39%,跨省订单量占比为61%。元旦期间陕西地区热门景区主要有鳌山滑雪场、华山、翠华山滑雪场、西安城墙、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西安欢乐谷、华夏文旅度假区、秦岭野生动物园、华清宫及《长恨歌》、乐华恒业欢乐世界。

人间烟火色,最是新年时。从元旦开始,西安多个景区推出特色文旅活动,让游客在唐风古韵、与时尚新潮的碰撞中,热热闹闹迎新春,这也让许多游客直呼“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

文艺行业迎来“春天”

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 刘 霄

▲ 遇见博物馆 受访者供图

新年伊始,线下艺文场所的回归,为大家带来久违的喧嚣和活力。加上节日气氛的日益浓烈,人们的心情也欢喜起来,大家对未来也多了一分期盼。

立足当下,艺文行业该如何与观众保持良性互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小剧场、美术馆、画廊等文艺业态的经营者、从业者、主理人等,勾勒出开春新气象。

“最近一段时间,观众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小剧场了,他们会发微信期待音乐剧场演出恢复,也有一些观众对进入剧场还是持观望态度。总体来看,比以前好很多。”北京爱乐汇项目经理马子祥表示,“元旦前,我们进行了第一场公演,观众在现场非常激动和兴奋,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许多观众看完后纷纷表示一定会再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目前,我们舞台下的观众情绪高涨。”鹰剧场独立舞蹈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靠人的肢体语言给观众带来美,所以演员第一个就要恢复肢体的能量,大家表示要以最好姿态在舞台绽放,把失去的舞台时间补回来。”

音乐小剧场和独立舞蹈团的运营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美术馆、画廊的经营情况日渐复苏。“节日期间,798艺术区的游客渐渐增多,来画廊观赏的观众也逐步增加。”艺术从业者王志彬表示,线下艺术展览活动还在向常态恢复,而线上的艺术交易则为艺术市场的重振提供了一定的信心,为更好地开展全球性、区域性的当代艺术交流点燃了希望。

“美术馆、展览馆恢复开放后,群里不少小伙伴第一时间预约参观,并且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入场经验和观展体验。”云朵是北京文艺活动公众号的主理人,每天都会在粉丝群、朋友圈中推送艺术展览的最新信息,她说:“如今的美术馆、博物馆,观众爆棚。跑断腿‘赶场子’看展的日子终于回来啦。”

遇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疫情期间,买票预约看展的观众非常少,但是今天有100多人前来观看,博物馆几乎约满,我感觉艺术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与此同时,不少小微文艺业态的经营者表示,目前艺术市场的商业环境正在改善。“以音乐小剧场演出为例,近期许多线下场地都同我们联系,洽谈商业合作。商务演出也表现出回暖的强劲势头,演员的招新规模同样日趋扩大,整个音乐市场演出正呈现明显的复苏迹象。”马子祥说,“虽然市场回暖了,但大家会有个习惯过程,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但我们预计今年5月后市场就会好起来。”

文艺业态的复苏回暖,鼓励各种艺术机构奉献出更为精彩的文艺精品。“在最艰难的时刻,台下只有几位观众观看,但是仍有忠实的粉丝鼓励我坚持下去,让我非常感动。”马子祥说,“这让我坚持到了今天,迎来了行业的复苏,也激励我们在音乐领域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回馈观众。”

这几年,爱乐汇尝试跨界演出,他们希望通过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融合,不断创新,将非遗、国潮等文化元素融入音乐表演之中,以全新的演出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谈及未来的发展和规划,马子祥表示,小剧场要坚持创作、演出高质量的作品,以优质的内容、创新的形式回报观众。“我们会继续提升作品的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

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划部主任王亚楠对今年的展览抱以期待:“每一轮疫情过后,线下业务的恢复都需要一个过程,客流量回升至少需要2周至3周的时间。美术馆只是整个行业生态中的一环,行业复苏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走得够远,才能看见。今年我们会筹划多个大型展览,希望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让人们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坚定信心,一起迎接文艺‘春天’的到来。”

优哉游哉安逸跨年

中国文化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 读者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品书香、度元旦 梁琳东 摄

“元旦瓦屋山之行结束,今年1日下午4点上山,次日下午2点下山,完美避开排队人群。”四川成都市民姚先生在朋友圈发布的元旦举家出游美图和攻略,收获了一拨点赞。

作为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的首个小长假,今年元旦假期,四川各地烟火回归,景区景点大热,人们出游热情高涨,文旅市场稳步复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2日下午3点,四川全省纳入统计的685家A级旅游景区,3天累计接待游客超50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374.56万元。

“走,去耍雪!”深冬时节,峨眉山、西岭雪山、瓦屋山等四川多个景区纷纷进入冰雪季,新年冰雪游点燃了四川人蛰伏了一冬的热情。1月1日,瓦屋山景区发布公告,2023年元旦假期1月2日的景区预订人数已达最高接待上限,未预订的游客可选择其他日期前往游览。与此同时,于元旦开启的第23届南国国际冰雪节令成都市大邑县西岭雪山景区沸腾了,2.7万人次前往体验雪地足球、雪地冰壶等特色冰雪运动,在冰天雪地里尽情释放蓄积已久的激情。欢乐冰雪季,纵情蜀地游。一年一度的四川省全民健身冰雪季随即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鹧鸪山自然公园滑雪场拉开帷幕。成都、阿坝、绵阳等8个市(州)的1000万人次共同体验冰雪乐趣,掀起了一波冰雪热潮。

跨省游开始升温。防控政策优化后,家住广元的汪女士第一时间预订了1月8日前往三亚的飞机票。“好久没出去玩了,孩子考完试就出发。”据汪女士介绍,“阳康”后的她更注重养生,今年准备带上家里老人孩子一起在海南过年,希望在暖意融融的海岛上收获健康的身体和别样的春节体验。

元旦期间,到图书馆阅读“充电”,去博物馆看展览、赏文物,到剧院欣赏音乐剧目,成为不少游客欢度元旦的新选项。新年伊始,成都博物馆举办了“无极——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藏品展”,展品包括梵高、毕加索等殿堂级艺术大师的62幅真迹,吸引超过1.9万人次观展。走进图书馆,品读书香,乐享假期,成都图书馆公布的数据显示,元旦期间,先后共有近2万名读者走进成都图书馆及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在书香中穿越寒冬,迎接新年的曙光。

街头车水马龙,商场、餐饮人头攒动,不少人感慨“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回归了”。不去远方亦能诗意度假,优哉游哉。选择近郊游和自驾游的人们或约上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或驱车农家乐观赏梅花,或加入人潮涌动的“新年大集”。在成都,各类主题文旅活动进一步激活了文旅市场活力,让人大呼安逸。其中,位于都江堰市的成都融创乐园举办了首届成都天府熊猫光影节,以六大光影艺术区、50万平方米璀璨灯海全新打造成都夜游新场景,截至1月2日14时,已吸引游客4.4万人次打卡。成都双流区黄龙溪欢乐田园元旦期间启动篝火狂欢节,融合篝火互动体验、火龙钢花非遗表演等元素,为1.2万人次游客献上田园派非遗文化大秀。邛崃市平乐古镇则特别推出了“平乐有趣·新年有盼”元旦活动,吸引游客1.5万人次沉浸体验原汁原味的汉代烟火生活。

走进剧场 收获更多快乐更多力量

中国文化报记者 刘 淼

▲ 中国爱乐乐团“浪漫之夜——2023新年音乐会”演出现场 罗 维 摄

2022年12月28日晚,坐在北京保利剧院观众席的那一刹那,我有些恍惚。这是我时隔两个多月再次走进剧场,这感觉似乎有些不真实。

作为一名从事舞台艺术领域报道的记者,我曾经创下过一年观看317场演出的个人纪录。当兴趣成为工作,除了在剧场,就是奔赴在去剧场的路上。这是我的生活常态。但这一常态,在3年前,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

2020年7月21日,是我记忆犹新的日子。那是我在疫情发生后,首次走进剧场的日子。半年,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离开剧场这么久。

去年年终,当我再次走进国家大剧院,才发现,我是如此想念剧场——想念开场清脆的钟声,想念戏剧场红色的绒布座椅,想念歌剧院华丽的舞台,想念音乐厅传出的乐音,想念各式各样别致的节目册,想念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到咖啡厅喝一杯国家大剧院自制酸奶……

那是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复工复产,我们都以为,生活会慢慢步入正轨,艺术生活也会逐步回归。但那时似乎没有人能意识到,这“慢慢”的时间,会是3年。

疫情3年,所有人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改变,演出市场和演出行业也经历了一次重大震荡,进剧场似乎成为“奢侈”。但我们广大的从业者并没有自怨自艾,除了紧紧抓住每一次难得的演出机会外,还进行了积极自救,从线下转战线上就是重要的自救方式之一。

3年时间,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演艺行业对线上演播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逐渐转为全局化、理智性的探索。而演播的功能也从疫情初期的“鼓舞士气”,发展到在线模式方面的升级迭代,演播的底层逻辑也被更清晰、更深度地审视和梳理。“双演”合璧,成为如今各大艺术节、各类展演的重要操作方式。

对于一名观众而言,演播虽然能够带给我们更便捷的观演方式、更清晰的视角,甚至是更多的选择,但走进剧场,坐在观众席所能获得的体验,无法替代。

走进剧场,你似乎真的进入了一个“场”域。在这里,舞台、作品、演员,为你营造了一个可以短暂逃离真实世界的喧嚣,尽情肆意地做一场梦的“场”。那些或真实或荒诞或保守或先锋的舞台呈现,带领每一位观众穿梭古今中外,体验人情冷暖,感受人生况味。坐在观众席上所欣赏到的美学体验,所感受到的心理冲击,无可取代。

保利剧院的舞台上,演奏员鱼贯而入,落座、调音,在热烈的掌声中,指挥款款站上指挥台……我的思绪也被拉了回来。

在这场中国爱乐乐团“浪漫之夜——2023新年音乐会”上,3首协奏曲从不同的调性开始,却不约而同地结束在了明亮的C大调上。这是只有音乐家才会设计的小心机,也是隐藏在音乐表面之下所传递的信息——在法国作曲家夏庞蒂埃看来,C大调是一个为快乐的音乐所设的调性;另一位法国作曲家古诺则说,只有上帝才用C大调作曲。

音乐里无处不在的浪漫之美,演出结束时从天而降的气球雨,3位独奏家令人眼花缭乱的技艺,再加上C大调上的“密码”,构成了这场充满新年祝福的音乐会。

正如音乐会的宣传册上所说:不论2022年留给我们怎样的记忆,这一年总归会过去;盼望我们每个人的2023年都能拥有更多快乐、更多力量。

2023年1月7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政策优化 心情放飞》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