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腊尔山,又称腊耳山。“腊尔”,苗语为“山上”之意,腊尔山意为“山上山”。
自古湘、黔、川(渝)边区苗族祖祖辈辈聚居核心地带,属于苗疆三山(腊尔山及贵州雷公山、月亮山)之一。
说到山一般指特定山峰山头山脉,但腊尔山例外,泛指腊尔山高原台地。
腊尔山台地位于湘西凤凰县、花垣县、贵州松桃县三县交界地带,主要在凤凰县西部境里,台地及周边悬崖峡谷山峰山头无数。
历史上有过多个腊尔山最高主峰版本,其中,花垣大小腊尔山之说,源自《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主要山脉名腊耳山。苗防备览险要考云:‘大腊耳山,城(凤凰)西七十里,高十余里,山势甚大,跨楚黔两省。东之雅有(酉)、夯尚,南之栗林(两林)、有泥,西之亢金、嗅脑,北之葫芦、筸子坳,俱系此山支脉,绵亘百余里,其上苗寨甚多。故往史称湖、贵苗生衅者必腊耳山’”。通过“苗疆全图”等历史资料综合分析大小腊尔山均处于花垣雅酉乡境内,海拔1200米左右。另一版本在山江镇凉灯高扑山和八公山,又叫阿公山阿婆山,苗族圣山之一,海拔1059米。第三个版本就是腊尔山镇原友谊农垦场(腊尔山哨所)所在梳子坡山(又称鸽子山),海拨1117米。
随着数字地理测绘信息技术发展,历史误传逐渐澄清,大小腊尔山海拨1200米说法站不住脚,因花垣县最高峰莲花山不在雅酉在吉卫镇,海拨只有1159米。凉灯高扑山和武山崇山一样,算台地圣山之一。唯有梳子坡山乃腊尔山上山,凤凰境内最高山峰,亦为腊尔山主峰。
腊尔山有着浪漫与严肃、美丽与血色、爱与怨、神秘与神圣传奇历史故事。
二
“苗疆文化”绕不开腊尔山,特定历史印记。
历史地理角度,“苗疆”意指“生苗”与“熟苗”分界,习惯称“生苗”聚居区为“苗疆”,诸如,苗疆花垣、苗疆凤凰、苗疆松桃等。
这里苗族人民保留着淳朴而粗犷倔犟、豪爽又嫉恶如仇、勤劳更雄强坚韧的原始彪悍血性,爱憎分明,敢恨敢爱。历史上武陵山区苗民起义策源地,几乎每一次苗民起义都是从此爆发,载入史册的“清朝中衰之战”和“乾嘉苗民起义”导火索就是从这里燃起。
湘西苗疆历史从明太祖朱元璋在永绥设崇山卫开始,贵州“开辟苗疆”始于清代中叶,凡是提及“苗疆”必言腊尔山。清代人们习惯以边墙为界,划分“生苗”和“熟苗”。所谓“生苗”、“熟苗”除了地域特征外,就是苗族汉化程度,“生苗”基本不与汉族来往,说不好汉语。
苗族先民通过三次大迁徙辗转在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唐宋以来逐渐形成一片相对安定苗族聚居区,初期处于羁縻州时代,乃“化外之地”,以腊尔山、吕洞山、德夯、崇山等为中心,自由自理自成体系,典型生苗区。
明洪武初年腊尔山区苗民派代表到南京请愿要求朝廷“改土归流”,明太祖朱元璋同意在永绥设崇山卫(今花垣吉卫镇),从此“以夷制夷”开辟苗疆,汉文明开始渗透影响苗疆文化,腊尔山文化与土家族、汉族等多元文化碰撞融合。明洪武三十年(1397)又设镇溪千户所,管理腊尔山地区。但好景不长,明朝正统三年(1438年),已建立30余年苗长官司被废除,苗民与官府之间失去沟通缓冲机构。朝廷与苗民积冤越来越深,彼此抱有偏见成见,矛盾冲突不断加剧,苗民时常揭竿而起与官兵刀枪相见,抵抗镇压,你死我活,腊尔山从此不再太平,断断续续持续100余年。
展开全文
明万历年间,腊尔山苗民时常到湘西周边府县袭扰,明朝廷采纳辰沅兵备参政蔡复一建议,将今凤凰、花垣、吉首、保靖、泸溪、古丈等县划为湘西“苗疆”,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修筑一条由西南五寨司地经筸子坪、镇溪所,东北至保靖司境,长约三百八十余里“苗疆边墙”,把以腊尔山台地为中心“生苗”(红苗)区与“熟苗”隔离开来,阻断生苗与外界交往,中断苗汉文化交流,腊尔山苗族人民又回到传统封闭半原始生活,促使地域性风俗习惯和原始信仰不断传承彰显。
据《湘西苗族调查报告》:“苗疆的范围,根据嘉庆二十五年(1820)严如煜苗防备览的苗疆全图,以沅江以西,西江以南,辰江以北,及湘、黔交界以东范围以内为苗疆区域。其地北、东、南三面环水,西面以高山为屏蔽,自成为一自然区。”清代严如熤《苗防备览·风俗考上》:“靠苗疆边墙旧址,自亭子关(五寨司地,今凤凰县西)起,东北绕浪中江至盛华哨,过长坪转北……绕乾州城镇溪所,又西北至良章营、喜鹊营(保靖司地,今保靖县东南)止。边墙以外者为生苗,边墙内间有与民村相错居住,或佃耕民地,供赋当差与内地人民无异,则熟苗也。”。
狭义“苗疆”,主要集中在湘黔川(渝)交界的腊尔山、吕洞山、德夯、崇山、铜仁、秀山为中心地带,又称“老(苗)疆”。
广义“苗疆”,包括“老疆”和“新疆”。有专家认为“苗疆”泛指以湘西腊尔山、吕洞山、德夯、崇山为中心的红苗聚居区和以贵州黔东南雷公山、月亮山为中心的黑苗聚居区及黔西以毕节为中心的花苗聚居区。
三
千百年来,腊尔山成为“贫穷落后”代名词,还有“土蛮”、“土匪”等贬称。
85年前,沈从文在关于凤凰散文中:“湘西的神秘,只有这个区域,不易了解,值得了解。”“不易了解,值得了解”八个字道出湘西神秘,更道出了腊尔山“不堪”。
历史地理瓶颈致使腊尔山封闭闭塞,山高路远,与外界经济社会交往甚少,生产力水平低下,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外界对湘西认知有着偏见和误导:不断走近,却不曾真正面对,只能选择性“瞎子摸象”。
腊尔山纯苗族聚居区,属于东部方言,又称湘西方言苗族,旧时称红苗。境内苗族自称“果雄”,族内互称“黑角”,苗民服饰爱用红色“斑丝”饰边,又称“红苗”,爱戴狗蹄图案印花黑头帕,语言与湘西其他苗族基本相通。亦称“腊尔山苗”、“上六里(花垣)苗”、“铜仁苗”、“楚苗”等。
清朝初年辰州知府刘应中《平苗记》:“楚、黔、蜀万山之交,皆苗也。种类不一,曰红苗,以其衣带尚红也。曰生苗,以其强悍不通声教,且别于熟苗也。”
四
湘西苗民见证着“湖南人底精神”。
历史上只要压迫、不公超过极限就会激起民众反抗,明清封建王朝腐败,地方官府草菅人命,血性苗民不会一味忍让,导致腊尔山苗民抗争不止,腊尔山则成为血色逐鹿之地。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镇筸红苗暴动,以腊尔山台地天星山为大本营,主动出击麻阳、泸溪等县与清军对抗,最后清军大兵压进,镇压杀戮苗民4000余人,征服苗寨300余座,并对苗疆实行分治,设凤凰厅、乾州厅。
乾隆五十八年(1790年),湘、黔交界处发生旱灾,但官府捐税徭役有增无减。乾隆五十九年(1791年),四川秀山县青垄屯农民不堪土司租税压榨,起来反抗。
五
腊尔山台地,苗族圣地。
苗族神话传说中的武山和崇山均属于台地范围,亦是武水发源地,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称:“有武溪,源出武山,与酉阳分山,水源石上有盘瓠迹犹存矣”。
盘瓠传说为苗族族源说之一,起源于武山武水。盘瓠传说出自先秦《山海经·海内北经》(卷十二):“犬封国曰大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柸食。有文马,缟身未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完整描述,史书《后汉书》正式记载:上古时期高辛氏以盘瓠杀犬戎吴将军有功,因妻以女,盘瓠喜得辛女,携妻远走险境南山,辛女在南山石室生下六男六女,而六男不堪其父为狗之辱,将盘瓠杀死,继而兄妹配对成亲,后代滋蔓,被称为蛮夷。苗族史诗《古老话》可见盘瓠说辞,湘西苗民尊辛女为“神母”、尊盘瓠为“神父”。明代沈瓒《五溪蛮图志》称五溪“悉盘瓠子孙所居”,南宋朱辅《溪蛮丛笑》:“五溪之蛮,皆盘瓠种也”。沅水武水流域泸溪、辰溪、凤凰、吉首、花垣等地除盘瓠民间口头传说外,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祭祀崇拜盘瓠民俗事象和物态化文化遗存。流域一些山、洞、崖、岩、溪、泉、瀑布等成为盘瓠、三苗讙兜等神话传说物化实证。诸如,盘瓠洞、辛女岩、辛女崖、辛女溪。黄闵《武陵记》:“武山高可万仞,山半有盘瓠石室,可容数万人,中有石床,盘瓠行迹……山有水出,谓之武溪是也”。盘瓠石室(盘瓠洞)位于凤凰腊尔山台地武山,具体在三拱桥麻冲寨、补甲附近屯粮山北侧的神犬山头,海拔约600米,古时称屯粮山为地良坡,石室里有形似逼真犬、石床、男性阳具等钟乳石,附近悬崖有形似辛女头像的辛女崖。
三苗讙兜传说,苗族又一神话。先秦《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兜,驩兜生苗民”。《史记·五帝本经》:“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三苗部落联盟有三个部落,除了南蛮,还有一个部落,其首领讙兜,又称驩兜。尧舜时代部落首领四凶之一,尧的臣子,丁零人祖先,中原争夺战战败后被舜放逐崇山,另一支是帝尧之子丹朱后裔。据《乾州厅乡土志稿》:崇山在乾城西六十里,蜿蜒高峻,山顶瀑布声闻若雷。湘西《古老话》:“驩兜驩柔是它的强宗,驩兜驩柔是它的大姓”。崇山,驩兜古老部落,许多苗族后裔视崇山为始祖山并寻根问宗。吉卫镇崇山,被湘西石姓苗族称之为先祖之山。台地苗族聚居地花垣县排料乡(今吉卫镇)芷耳村,苗语叫“吉瓜”或“仡驩”,意为石姓人居住之地,周边贵州、重庆等苗族石姓人家共同认定的发源地。
我国有4座山冠名为“崇山”,与苗族有关。一座为河南登封中岳嵩山,古时“崇”、“嵩”相通,与古苗族首领“祝融”相关。一座在贵州梵净山,另两座在湘西州花垣县和张家界市永定区,都与古苗族首领驩兜相关。武水出口泸溪武溪镇和源头花垣吉卫传说有驩兜墓。苗族,一个古老不停迁徙民族,不排除在迁徙之地都会信奉驩兜而留下祭祀墓等。
六
腊尔山,远古地质传奇,充满着时光穿越感。
从地质构造运动角度,宏观上属于中生代以来形成的新华夏系巨型多字型构造,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华南板块(古准台地)漂移中自身伴有海相地槽抬升陆地过程,先后遭遇武陵、雪峰、扬子—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6次造山构造旋回运动,由海相地槽渐变为古扬子准台地。地质研究发现距今5.42—4.1亿年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古扬子准台地处于同一构造沉积演化阶段,武陵山区位于准台地边缘断陷盆地,且湘西彼时处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历经数亿年板块漂移才来到北纬29°现在位置。
腊尔山处于扬子准台地之扬子褶带东侧,即湘西弧形帚状构造带帚状末端,板块漂移和造山构造运动使这片完好大地如同粉碎性“骨折”,石崩瓦解,伤痕累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面目全非。区域形成古丈—吉首—凤凰、保靖—凤凰—玉屏、铜仁—凤凰—吉首三条断裂带及麻栗坡-米良、乌巢河等次断裂,凤凰米良—吉首矮寨复式背斜,这些构造断裂褶皱在此迭加将腊尔山折腾成台地峡谷,如同孤岛,独立天地,台地上凉灯最为典型。致使地质遗迹神奇多样,衍生新晃—万山—茶田—花垣成矿带(汞矿、铅锌矿、碳沥青)。板块碰撞加剧火山活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温急速回升,全球变暖致冰川融化,温室效应加剧,地球史上多次发生生物大灭绝悲剧。海水中钙与二氧化碳持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犹如水垢一样不断沉淀在海底,随着地壳运动和成岩作用形成巨厚碳酸盐岩层,即当今腊尔山大面积地表出露的石灰岩、白云岩地层。
腊尔山台地,总体处于凤凰米良—吉首矮寨复式背斜范围,出露完整寒武纪和早奥陶纪地层,其轴部核心出露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具体分布在凤凰米良—吉首矮寨复式背斜之米良-廖家桥向斜,向斜轴部核心出露寒武系上统斜坡相车夫组和寒武系中上统台地相娄山关组(群)及石牌组地层。自台地山脚至台顶出露距今5.42-4.7亿年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清虚洞组、石牌组(杷榔组),寒武系中上统熬溪组、花桥组、车夫组、比条组以及娄山关组(群),以及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大湾组地层。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为灰黑色薄层炭质页岩夹硅质岩,富含钒矿,区域里夯沙、吉首已略己探明钒矿床。石牌组(杷榔组)为薄—中层状、纹层状页岩、泥晶灰岩,其中页岩富含排吾都匀盾壳三叶虫化石。清虚洞组为灰黑色薄—中厚层泥晶含炭质泥质灰岩,铅锌矿脉发育,区里及周边花垣铅锌矿床均产自此地层。娄山关组(群)为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粉—细晶白云岩,夹少量中—厚层状角砾状白云岩及纹层状、条带状白云岩。熬溪组为灰色中层状泥晶白云岩夹钙质页岩、灰色厚层状微晶白云岩、灰黑色泥质白云岩。花桥组为暗色薄层、纹层状微晶灰岩、泥质灰岩,属于碳酸盐浊积岩。车夫组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纹层状粉晶泥质灰岩,厚—巨厚层细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砾屑)粉晶灰岩。比条组为青灰—灰白色块状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夹青灰色薄层状条带状泥晶灰岩。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为深灰色厚层粉晶灰岩、灰白色厚层细晶白云岩,铅锌矿脉发育。分乡组为灰—深灰色厚层粗晶生物屑灰岩。红花园组为深灰色块状粒屑亮晶灰岩、粒屑粗晶含白云质灰岩。大湾组为台地浅滩相薄一中层瘤状泥质灰岩,富含角石等古生物碎屑化石,在雅酉、原友谊农垦场及松桃形成红色溶丘群等石林景观,成为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遗迹。
寒武系清虚洞组、杷榔组(石牌组)、比条组薄层灰岩、钙质页岩,具有远古地质意义和实用价值。大自然馈赠给湘西财富,深爱湘西人青睐。域里凉灯、大龙洞、两头羊、火炉坪等地寒武系上统车夫组和比条组产斜坡海相碳酸盐沉积--竹叶状灰岩和层纹状灰岩。所谓竹叶状灰岩是被钙质胶结而成的砾屑灰岩,砾屑为扁圆或长椭圆形,垂直层面切开形似竹叶,大小不一,磨圆度高,表面常有一层紫红色或黄色铁质氧化圈。沧海变陆地后,岩石裸露地表,遭受雨水冲刷、风化等作用,竹叶状模样凸显,此岩层具有工艺美学价值。吉首、凤凰、花垣等地所产观赏石--武陵穿孔石源自层纹状灰岩。即出露于地表寒武系上统车夫组、比条组薄层含泥质灰岩与薄层灰岩互层的层纹状石灰岩,通过大自然选择性差异风化致使富含泥质部分溶蚀流失,后期加工就可制作成天人合一的武陵穿孔石。用层纹状灰岩制作的武陵盆景亦是湘西工艺品一绝。
走进古苗寨犹如走进石头世界,一种时光穿越感和古朴萧瑟感油然而生。满眼皆石头,石头城堡、石头寨门、石头民居、石头墙、石头瓦片、石头碾房、石头磨、石头碓窝、石头缸等。据不完全统计,吉首、凤凰、花垣部分传统古村落都是石头苗寨,比如,凤凰山江镇、拉毫石板寨、老寨、凉灯、千潭、雄龙、竹山、吉首齐心寨、花垣雅酉、吉卫等古建筑群。还有城镇石板街、石板巷、古塔古桥、古井古亭、石雕石碑,以及石块砌成的层层梯田梯土等。特别是石头上角石、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为这些建筑增添灵气和嚼头,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七
腊尔山,云端山巅古苗寨,老鹰落脚的地方,生态高地。
板块飘移和造山构造运动鬼斧神工致使腊尔山断裂褶皱、台地峡谷发育,岩溶风化作用形成天星山、凉灯等独特喀斯特地质遗迹,成为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组成部分。
群山沸腾,峰峦叠翠,台地四周被峡谷悬崖切割环绕,峡谷沟壑纵横,悬崖峭壁耸立。谷底最低海拔444.1米,台地平均海拔800-1000米,落差400-500米。
岩溶地下水发育,山水峡谷瀑布成群成诗。汛期和雨季强降水时,地表地下水汇聚悬崖峭壁溶洞溢泄形成高落差瀑布,水能资源丰富,雄奇磅礴,峻险幽深,最吸眼球,极具视觉冲击力。就不完全统计,腊尔山台地峡谷瀑布达13处,落差超过200米4处,100-200米9处。著名瀑布有尖朵朵、大龙洞、小龙洞、象鼻山、桃花坳等。
尖朵朵瀑布单级落差近300米,湘西最具灵性最壮观瀑布,据说属亚洲之最。空中俯瞰小龙洞7条瀑水从悬崖峭壁倾泻而下,犹如7条龙同框出镜吐瀑,瀑布声、水气风声轰鸣,声闻若雷,烟雨蒙蒙,水墨丹青,妙不可言,置身其境震惊震撼,拍案叫绝。如果雨后晴天,还可偶遇彩虹,目睹数条彩虹同框绝美奇观,空中飘摇弥漫着云雾,云蒸霞蔚,满满青山绿水,满目瀑布世界,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远眺瀑布,犹若一条条万顷冷绿中飘逸白练银链。走近拥抱瀑布,亨受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视角盛宴,一处处亲水网红打卡地。
一处处瀑布还是一座座高水头水电站,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能源,助推乡村振兴,诸如大、小龙洞等。
腊尔山台地还有一处“天池”秘境——大小坪水库。位于台地中部两林乡境内,湘西水利弘扬洛塔精神创造的水利工程奇迹。在海拔950米左右岩溶台地一处溶蚀洼地,通过对多处暗河、溶洞、漏斗、落水洞、溶孔进行工程措施堵截建成的一座1200万立方米库容中型水库。犹如将千疮百孔筛子修补堵漏成盛水容器,岩溶地区水库工程成功典范,见证水利人水利技术“绣花功夫”,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水利人艰辛执着和智慧。如今水库造福腊尔山人民,成为腊尔山台地乡村饮水水源和灌溉民生工程。
大小坪水库还是一处高原台地休闲康养好去处,库区周边森林茂密,天然森林氧吧。空中俯瞰犹如镶嵌在腊尔山台地蓝宝石,人间瑶池,晴日当空,蓝天白云、湖光山色浑然天成,绝妙胜景。
八
自古以来生于斯长于斯的苗族同胞,以歌为媒,晨昏作息,歌舞沉酣。
特定山水地理生态环境,不仅让苗家姑娘天生丽质,拥有音乐舞蹈天赋,天生金嗓子,再加上世世代代受口口相传原生态天籁之音古苗歌浸淫,苗族阿妹阿婆人人都能歌善舞,每逢佳节墟场聚会都会自发对歌,苗歌声声时常在台地峡谷飞扬。
苗族鼓舞与民俗、宗教、巫傩文化、图腾崇拜渊源流长。苗族同胞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乐观向上,与生俱来的鼓舞乐感在他们血脉中流淌,将神秘苗族文化传承延续至今。穷困潦倒生活也无法压抑他们在台地苗乡好客放歌本性;拦门酒、拦路歌是苗民对客人朋友诚挚坦荡热情最原始最隆重表达方式。
苗鼓、苗歌、苗拳、苗狮、苗绣、苗医、苗药等传承保存完好。苗族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蚩尤时代,“蚩尤拳”流传至今。台地地处高寒山区,劳动强度大,为了强身健体苗民传承着习武练拳风俗,苗族拳师收徒传技严格遵守师训:“练拳要心正,一不欺弱小,二不畏强敌,走遍天下做好事,功劳慰我蚩尤神。”苗族武术苗医不分家,同步传承发展,会武术就懂苗医,学武功必学苗医,练武术强身健体,学苗医旨在保护自己。苗家功夫搏击擒拿对抗性强,受伤在所难免,轻伤外伤主要靠自己疗伤。比如,腊尔山凉灯等地苗族武术文化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鼓舞,舞蹈艺术奇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诸如,手鼓、花鼓,团圆鼓,跳香鼓舞。苗族鼓舞、木叶曲、苗歌、服饰以最野性最原生态的韵味演绎着对美好生活的浪漫憧憬向往。
九
翻阅腊尔山近代历史,喜忧参半。
穿越5亿年时光隧道,腊尔山有着一部不同凡响、耐人寻味的远古“移民”史,从海洋到陆地、从赤道到现在北纬29°位置,遭遇板块漂移和多次造山运动,沧海桑田,自然遗迹和资源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
展望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西建设中一定会有腊尔山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