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没有明确目的的阅读,涉猎广泛的阅读。前者指的是阅读的目的及方式,后者指的是读物的选择范围。 对于一般人而言,两种方式都会贯穿阅读的全过程。 而精读,一般指的是精细地阅读。至于如何“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英国私校课堂中,泛读和精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策略,从Reception阶段的学习中就会开始涉及。所以国际生如果计划申请英国留学的话,阅读最好提前准备。
那到底泛读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精读又解决什么问题呢?
泛读解决什么问题?
泛读的意义之一,在于解决阅读中非内容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英文阅读启蒙阶段的孩子而言。
比如说,理解什么是印刷品,怎么去建立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联,怎么去建立语音、字母和单词的对应关系,明白单词、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建立书本信息和现实生活的关联等。
这些大人们以为是常识,但对于还不了解这个世界运作方式的小盆友而言,都是需要学习的。
泛读的第二个意义在于语感的培养。
英语的语感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韵律节奏的把握,可以通过大量的听读对应训练来实现。 第二,是从内容上,对语言的预测能力。
具体表现是,读完上一句大致知道作者下一句要说什么,甚至文章以及书本后面的走向。 预判越准,语感就越好。
展开全文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它是作者和读者,两者之间的共鸣。
阅读理解中的预判能力,需要重复大量地认识不同的句式,不同结构,才有可能最终内化沉淀成为读者语言本能的一部分。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语感。
泛读的第三个意义在于英语思维的培养。
语感更多的是基于语言本身的讨论,而且侧重点在于语言模式的识别和预测,偏向输入更多一点。而只有具备英语思维,才会让你输出的内容有语感,有说服力。
强调形式上的美感,弱化逻辑上严谨,是中文很大的一个特点。而长期应试主导语言和文学的局面,导致我们的语言,习惯于口号式的宣传,默认武断的结论,而不问其原因。
但是,在英语中因果关系是最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基本上是外国人,每当他们提出一个结论时,后面紧接着会接上一句because支持依据。
基于这种模式,华人留学生给大学教授的印象是缺乏批判性思维。
而如果孩子未来计划留学或者在国外生活的话,想要无损交流就需要在脑海里积累,足够多的英文场景和英文逻辑,并反复锤炼。 这些只有通过广泛阅读,积累足够的阅读量才能做到。
泛读的第四个意义,在于对阅读速度的影响。
决定英语阅读速度的核心要素有两个:迅速信息归纳的能力和对英语中逻辑关系的熟悉程度。
一个熟练的读者,会迅速抓取到核心,说明时间和具体事由。 这样的读者,不会在每个单词上平均分配精力。 而迅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有足够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一种阅读本能。
泛读的第五个意义在于保持孩子对英文的兴趣,以及扩大视野。
如果只是把英文书当做语言学习的材料,对每一份读物都掰开了咬文嚼字地分析、听记和背诵,孩子很快会对学英语还有阅读失去兴趣。
一方面,长时间重复一个内容,孩子很容易失去新鲜感;另一方面,过早进入练习和重复,孩子会把读书当做是大人给他的任务很难产生学习的自驱力。
所以,让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英文材料,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对于保持孩子的兴趣尤为重要。
精读解决什么问题?
精读才能真正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一般而言,精读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语言的精读,解决的是基本理解的问题。
要做到对语篇的基本理解,就要弄清楚字、词、句,以及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与功能。这种对语言精细剖析的方法能帮孩子打好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言外之意”的揣摩。
要揣摩清楚作者的言外之意,需要有历史背景的准备。例如,在阅读原著The Breadwinner就对读者有很强的背景知识要求。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阿富汗小女孩,在塔利班统治时期,为了养活全家,不得不女扮男装在外讨生活的故事。
如果不了解塔利班是谁,他们的目标和宗旨是什么,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书中说“塔利班规定女性不能单独出门”,即使不出门可能意味着全家都会饿死。如果不了解塔利班以前的阿富汗历史,很难理解一个这样的极端组织,最初竟然是在全国人民的拥护之中,掌握政权的。
The Breadwinner的主人公帕瓦娜展现的只是阿富汗社会的一个切面。 真正理解这个切面,需要我们历史纵深的知识。
要揣摩清楚作者的言外之意,其次要熟稔英文写作手法。
在英语文学里,很多话作者是不会直接说出来的,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知道他们的表达方式(Show, Don’t Tell)。
第三要有文学要素的分析能力,包括对环境设置、人物塑造、情节等等的分析与解构。做到这一点,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敏锐的意识。
精读的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越过语言的表象,触及作品的本质、即核心主题的讨论。
很多经典作品之所以能穿透时间的考验,历经百年依然动人,就是因为它们比较出色地完成了对人性和社会重大问题的探讨。
学生要做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以后可能会碰到的困境提前进行探讨,对人生重大问题提前进行思考。或是通过阅读和分析,从书中找到共鸣,获得力量。
通过泛读,孩子解决阅读中的非内容问题,培养语感和英语思维,提升阅读速度并拓宽视野;通过精读,孩子解决精细化理解的问题,弄懂文本背后的言外之意并完成对书中重大主体的探讨,真正让阅读做得深入。
只有弄明白这些,我们才能确定下一个问题:
泛读和精读应该如何配比
开始精读的时间,建议从三年级开始。
在此之前,应该努力完成泛读量的积累,并且通过量的积累来完成语感和英语思维的初步建立,为后期精读效率的提升做好准备。
其次三年级以后,泛读也不要停,泛读和精读的量最好能保持在8:2,但花的时间可以是1:2。
主要原因是要做好精读,花的时间可能是泛读的数倍,这也决定了精读的量和泛读是无法比拟的。 而此时,泛读和精读各自的功能就很明确了。
泛读负责广度,精读负责深度。 英文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不可否认的是,泛读很重要。但只有配合精细的阅读和分析,才能最终实现英语语言的应用,比如词汇量、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句型的丰富程度等等。
泛读和精读又分别应该如何选书
通常从语言的有趣度优美度,情节的生动度,题材的新颖度,主题的深度等几个不同维度来讨论一本书的价值。
可以尝试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作者。因此,英文阅读的体验感会完全不一样。再加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难度适中的书目,孩子不会因为畏难而无法完成阅读。
一般而言,适合泛读的作品一般都具备“题材新颖”这个特点,除了题材新颖,顶多再加上“情节生动”这一项。如果一部作品除了题材新颖,还具备其他特征,比如说具备以上五个维度中的三个以上特征,基本上就比较适合做精读了。
总体上,用于精读的书应该比泛读书更加的丰富和优质,最好能具备一定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精读中取得最大程度的收获。